?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后來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農歷二十四節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其中既包括相關的諺語、歌謠、傳說等,又有傳統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工藝品、書畫等藝術作品,還包括與節令關系密切的節日文化、生產儀式和民間風俗。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