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珍

DOI:10.16644/j.cnki.cn33-1094/tp.2016.07.018
摘 要: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履行行政職能的物質基礎,為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效率,設計開發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系統依托計算機網絡平臺,采用B/S多層結構模型設計,通過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優化審批流程,實現資產從采購到入庫的一體化管理。該系統的應用逐步改善了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思路和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信息化水平。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 資產管理; 審批流程; B/S結構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07-62-03
Design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Chen Xuezhen
(Zhejiang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 Hangzhou, Zhejiang 3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fixed assets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r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performing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of the state organs and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fixed assets, th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system relying on the computer network platform, using B/S multi-layer structure model design, by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the approval process optimizing, th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 assets from procurement to warehousing is realiz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has gradually improved the traditional fixed asset management ideas and work mode, and improved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the business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fixed assets; asset management; approval process; B/S structure
0 引言
固定資產是單位為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一年,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具有實物形態的資產,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其履行行政職能的物質基礎[3]。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辦公條件的日益改善,固定資產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比重越來越高,其資產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而且呈持續上升的趨勢[5]。大量現代辦公設備的添置和報廢,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越來越繁重,手工管理固定資產的方式已無法滿足現有的工作管理需求。近幾年,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2006年,浙江財政廳發布了《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浙財政字〔2006〕74號)文件,要求切實加強固定資產法規制度建設,實行對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和處置全過程監控,對固定資產管理實行電子化的管控,保證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1]。2015年,財政部發布了《財政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財資〔2015〕90號)文件,要求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國庫管理相結合,建立既相互銜接,又有效制衡的工作機制和業務流程,從“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體系,充分依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系統的動態管理優勢,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卡相符;同時,還要求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并與預算系統、決算系統、政府采購系統和非稅收收入管理系統實現對接,具備條件的資產管理事項逐步實現網上辦理[2]。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方法存在著形式簡單、效率低下、保密性差等很多缺點和不足,不能達到固定資產管理的標準化、 規范化和制度化的基本要求[4]。因此,以計算機網絡平臺作支撐,建立一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是解決諸多問題的重要途徑和辦法。
1 建設目標
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固定資產審批、調撥、查詢的實時性,報表生成的便捷性;實現固定資產審批、調撥、查詢、對賬、盤點的實時性、方便性;實現資產從采購到入庫一體化管理;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逐步改善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思路和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業務信息化水平。
2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設計
2.1 系統總體架構
系統采用B/S多層結構模型設計。
B/S主要應用在瀏覽器用戶與Web服務器之間的連接模式。如果要訪問的數據比較復雜,需要專門的應用服務器進行交互處理,或者由于網絡帶寬的因素,為了減少網絡之間的通信量,均可以采用此種方式。B/S結構將是我們在此次應用的主要模式,最終用戶將采用統一的瀏覽器界面。
多層結構模型是因為RDBMS(即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需要針對應用系統實時進行響應,而在本系統中,需要處理的核心事務是根據用戶的權限響應用戶的各種查詢、檢索和數據上載,以及管理等請求,這時需要采用多層模型,由中間一層應用服務器(Application Server)進行應用邏輯的封裝和處理,采用JSP、Servlet通過JDBC來訪問數據庫,并生成HTML頁面,供用戶進行查詢。
2.2 系統功能
系統功能包括信息管理、資產審批、資產查詢、資產報表、數據接口和系統管理(如圖1所示)。
2.2.1 信息管理
基本數據管理:對固定資產進行詳細的登記、修改、刪除,包括資產編號、人員信息、使用狀態、資產類別、處室信息、房間信息等指標,指標項滿足財政部門對資產數據不同口徑的統計分析要求。
資產日常管理:實現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包括所有常規的資產管理環節和操作過程:資產增加、資產基本信息的維護、資產轉撥、資產報廢、資產刪除、資產狀態調整。
⑴ 資產增加:實現固定資產新增的功能。新增資產自動生成條形碼,并通過條碼打印機輸出條碼。
⑵ 資產信息維護: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動,對資產基本信息進行修改維護。
⑶ 資產轉撥:資產轉撥實現資產保管部門轉撥、保管人轉撥以及存放地點的轉撥變動,可以實現單條或多條批量轉撥。
⑷ 資產報廢:主要是實現對已報廢資產批量設為報廢的功能。
⑸ 資產刪除:清查資產后,如有重復資產登記,可刪除多余的資產。
⑹ 資產狀態調整:主要是針對一些資產日常使用中、盤點后,發現資產已經損壞、停用、遺失等狀態,從而對資產的狀態進行調整。
資產盤點:主要實現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管理,輔以數據采集器、二維碼標簽進行智能資產盤點。
資產對賬:主要實現對賬資產的導入,同名使用人數據的整理,財務軟件的數據與資產軟件的數據核對,并最終形成匯總表。實現資產導入、資產整理、資產對賬、對賬明細和信息同步等功能。
2.2.2 資產審批
購置審批:主要實現對資產購置的審批。按金額大小區分審批路徑。
轉撥審批:主要實現對資產轉撥的審批。由資產責任人提出資產轉撥申請,經過審批流程后,完成資產的轉撥。
報廢審批:主要實現對資產報廢的審批。
盤點結果處理審批:主要實現對資產盤點結果的審批。資產管理人盤點資產后,生成資產盤點結果,經過審批流程后,產生最終的結果。
2.2.3 資產查詢
多條件、組合條件:如按購買日期,金額范圍,資產信息關鍵字,自定義字段等查詢。
按使用狀態快捷查詢:提供在用中、維修中、報廢等狀態的快捷查詢。
預警提示:自動提醒哪些設備需定期保養或維修,需要設置購買日期或維修日期,以及維修或保養周期,系統根據這些條件自動運算下次需要維修或保養日期。
2.2.4 資產報表
資產分類匯總表:主要是按資產的分類進行統計。除了資產的分類進行統計,可以組合按部門、按時點等進行統計分類資產的報表,形成資產分類匯總表。
部門資產報表:主要是對部門的資產的情況進行統計,形成報表。
年度資產報表:主要是按會計年度對資產的期初、期末、當年資產增減發生額進行統計,形成報表。
資產歷史明細臺帳:主要是指對資產從資產卡片建立開始,對資產的建立、調撥、出租、出借、減少等變動情況按時間先后進行一個歷史明細的記錄。
資產配備情況表:主要是對部門的資產配備情況進行統計的報表。提供該部門的人員配備、資產配備、資產使用情況,為以后的采購、審核、決策提供一個參考數據。
增減變動表:對一個時段范圍內的資產增加、減少變動情況的統計。
役齡逾齡統計表:對資產的已使用期限、剩余役齡情況進行統計。按一定標準和指定期間統計有多少資產役齡,正在服役,有多少資產已經逾齡,已經超期服役。
資產自定義報表:對資產情況除了上述的統計報表外,根據自身的另外需求進行統計的報表。如對固定資產評估情況按一定期間進行分類匯總,形成報表。
2.2.5 數據接口
按省級財政資產管理系統的數據接口格式要求,將需要報財政的資產生成標準Excel數據表,使這些資產可通過省級財政資產管理系統的數據接口模塊自動導入。
2.2.6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包括用戶的注冊和管理,系統界面菜單的配置,各功能模塊的配置,群組的建立,權限的設定等。
用戶權限在本系統中分為系統管理員、資產審批人、資產管理員、操作員、查詢員。
⑴ 系統管理員:主要負責資產管理軟件的系統日常管理,基本參數的維護等。
⑵ 資產審批人:主要是指實物管理部門負責人、財務部門負責人等有權審批資產管理事項的人員。與機構級別組合、與流程組合后,有權對不同機構級別的資產管理事項進行審批。
⑶ 資產管理員:實物資產管理部門人員,主要負責實物資產的日常管理事項。
⑷ 操作員:主要負責資產管理軟件的日常事務的操作。
⑸ 查詢員:對資產管理軟件只有查詢權限、無日常事務操作權限的人員。
3 結束語
本文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作了詳細的設計,實現了固定資產申購、轉移、報廢等全過程管理,實現了與省級財政資產管理系統的數據對接,改善了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思路和工作模式,提高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業務信息化水平。通過資產的全過程管理,可正確核算資產的數量及價值,明確經濟責任,促進固定資產的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不斷提高資產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本系統實現了與財政系統的對接,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并實現與預算系統、決算系統的對接。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浙財政字〔2006〕74號)
[2] 財政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
指導意見(財資〔2015〕90號)
[3] 王新芝,黃群.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設計[J].中
國管理信息化,2008.12:23-32
[4] 王振.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
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5] 籍曉麗.試論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2: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