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威
摘 要:無論是各地對城鄉教育質量的監控與評價數據,還是我們的直接感知,都明顯表明,城鄉教學質量和水平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但是通過改變教學措施,可以縮小教育質量水平。本文主要研究縮小城鄉初中語文學科學業水平差異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城鄉學生;初中語文、;學業水平差異;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05
城鄉學生初中學業水平存在明顯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若想改變這個現狀,首先必須了解形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原因分主客觀原因。
一、城鄉學生初中學業水平差異的原因
客觀原因,是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大大高于鄉鎮,決定了城市的教學設施條件與教師隊伍水平都比鄉鎮高,這是基礎原因。主觀原因,對于學生,國內外許多權威測試結果都顯示,學生的學業水平和課外閱讀量呈正相關關系。鄉鎮學生與城市學生想比,課外閱讀量較少。
許多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表明,學生的語文學科學業水平與學生查找課外資料的主動性和頻率性成正比。鄉鎮學生查找資料的主動性和頻率性較低。對于教師,教師個人素養的差異,由于城市條件較好,對素質高的教師較有吸引力;鄉鎮教師普遍上對學生的閱讀引導不重視;在學生學習上,鄉鎮教師較喜歡以自己為主導,而城市教師更傾向于引導學生學習。
二、水平差異的具體表現
(一)教師在解讀教材內容時,不夠準確
最明顯的是,教師喜歡把教材概念化處理,同一化不同閱讀文本的內容,即只注重學生對文體知識認知,沒有引導學生對文本內涵、文本特色進行深入理解。同一化不同內容的結果就是知識的重復,降低教學效率。
第二個是,不清楚文本內容的內在聯系,比如教師在《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文本閱讀中,教師引導學生如何理解魯迅先生對書塾先生的感情,最后的結論竟然一刀切地認為只有“批判與揭露”,這是過時的結論,也是不合符魯迅先生的原意的。
(二)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每個時段的教學任務
比如,有些教師在七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就讓學生做中考的綜合題型練習,這是揠苗助長,只會讓學生產生畏懼感。因為中考題型本身就很難,更何況綜合題型練習,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根本不適合七年級學生,九年級的學生才能勝任。讓學生去做他們能力不及的題目,只會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得不償失。
(三)教師在教學設計上的能力還不足
首先,訓練的內容與教學目標不符,達不到教學目的。比如《秋天》一課,教師本來設計的目標是,以課文對秋天的描寫為例,把握描寫對象的特征,理清作者的描寫順序。這本來挺好,可是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是反復讓學生記誦知識的環節,而極少引導與討論,自然達不到目標。
其次,教學環節的本質差別不大,或者都設計成書寫環節,或者都是讀的環節,或者都是討論環節,而且每一個環節都貫徹得不徹底,最終也實現不了教學目標。這暴露了教師缺乏全盤把控的能力,沒有整體性和連貫性。
最后,課堂問題的指向性不明,邏輯思維含量低。比如教授《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時,問題是:“老舍為什么喜歡濟南的春天?知道多少就回答多少。”這使學生的回答非常零碎,沒有邏輯系統性。
(四)給學生的訓練任務缺乏循序漸進的剃度性、指向性訓練沒有梯度
如在講解《最后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在表格里概括課文內容,但填寫的內容直接是原文內容,這樣的訓練對學生沒有難度,也沒有梯度。教學效果也只是停在表層,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縮小城鄉初中語文學科學業水平差異的教學措施
針對城鄉初中語文學科學業水平差異的原因和具體表現,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教學措施。
(一)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
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實現通過對教學內容的選定以及教學策略的運用。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意識到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把每個環節統籌在整體之下,任何一個環節不能脫離整體目標。
其次,教學設計一定要保證學生有足夠多的語言實踐時間和空間。因為語文是一門語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必須認識到語文實踐是拓展學生學習空間,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保證語言實踐的方法,可以采用“課堂討論”,“問卷調查”,“課外實踐”等方式。在設計任務時,應該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提出有思維力度,指向明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然地進入實踐情形里。
(二)根據學生水平,制定合適的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教學,教什么內容才是最首要的問題。而教學內容的確定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制定。必須先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和需求入手,知道學生喜歡什么,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才知道什么是重點內容,什么是非重點內容。要不然全文重點,或解析的重點不對,效果一定非常差。
其次,教師要對確定的內容深入地研究。不僅要研讀教材的結構框架,還要研讀同一單元中文本之間的關系、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不用階段之間的關系等,這樣才能系統地教學。
(三)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管理能力
一堂課質量和效果的好壞,除了決定于教學設計,還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管理能力。管理水平高,學生就能認真學習,課堂討論的質量也高。而且課堂管理水平高,也說明能及時發現學生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及時解決問題。
(四)提高教師的理解和解答能力
這就需要教師有豐富的知識、理解能力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生有時候提取信息不到位,教師要及時發現并給予引導;學生有時候回答不全面,教師要及時跟進,引導學生思考更全面的答案;學生回答問題沒有邏輯性,要及時指出。
城鄉學生初中語文學科學業水平確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是通過調整提升教師的教學設施,可以明顯縮小城鄉學生初中語文學科學業水平的差異,但是這需要多方力量一起努力,包括教師、學生、政府、社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