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會碩
摘 要:心理學證明幼兒時期是語言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幫助幼兒運用、理解和表達語言是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呢?本文主要從聯系生活激發興趣、以討論形式進行語言教學、在參與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言語能力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教學;幼兒;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1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23
幼兒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包括:培養與糾正幼兒發音,豐富幼兒詞匯,學會說普通話,發展幼兒思維和口頭語言的能力,初步培養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興趣。由此可見,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對于語言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每一個幼教工作者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幼兒園階段幼兒語言學習的目標主要有樂與人談、講話有禮、學會傾聽,能夠理解日常用語;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等等。下面筆者將從三個方面具體談談如何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無論是學習什么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實際中去親身體會和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運用最科學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幼兒對新鮮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并且自制力比較差。而生活是學生思想和語言學習的重要源泉之地,幼兒在生活中可以近距離觀察到各種各樣的事物,為語言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的活生生的原材料。因此,教師一定要遵循規律,順應這一規律,多為幼兒設置與其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學習材料,以幼兒的生活為基礎,在生活中引導幼兒敢于說,有東西可說,學習也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們所使用的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和幼兒的生活關系密切,教師要適當引導和介紹。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攝食和分工、季節的變化等,而且教師還要進行適當的講解,并指導幼兒進行科學的觀察和思考,將會非常有助于幼兒解決他們的問題和困惑。問題解決了,幼兒就會感到有很大的收獲和成就感,可以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用討論的方法開展語言教學
現代的新型的師生關系講求的是和諧自然,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引導幼兒發揮潛能,也就是說,教師要把教學是重點放在幫助幼兒設置學習情景,扮演好導演的角色,讓幼兒做演員,親自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明白其中的知識,而非進行“填鴨式”的教學,讓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更談不上提高學習效率了。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幼兒語言學習的方法中討論法和問答法都不錯,可以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還可以促進幼兒與他人的合作學習。但是,教師要注意設置那些難度適中,并且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問題。在看到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想表達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給予機會。比如,大班的幼兒已經開始比較關注社會新聞,在召開奧運會的時候,幼兒都在積極討論這個話題,教師可以組織有關奧運的活動,讓幼兒暢所欲言,盡情討論。當然,教師平時還是要注意選擇一些與幼兒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問題進行討論。也可采用問答方式,如:說話接龍。但教師千萬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幼兒,而應當進行一步步的啟發,讓幼兒自己發現答案,對幼兒的影響將會是非常大的。
三、通過參與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研究發現,直接參與活動,會最有助于幼兒的理解和記憶。在教學中,筆者就經常采用動畫片和編演童話故事等方式來進行言語教學。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讓幼兒自己練習說話,又培養和提高了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精神,每個幼兒的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比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準備道具并自編自演《黑奴》的故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組織匯報演出,讓家長或者其他教師當觀眾,幼兒會產生很強烈的成就感,學習興趣將會進一步激發,進而會更加樂于表達。其次,動畫片也可以提高幼兒的言語能力。幼兒一般都對動畫片無法抗拒,其中的聲音,畫面、人物都是非常吸引幼兒的眼球和心靈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對幼兒進行語言教學。只是,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選擇動畫片,確保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幼兒邊看動畫片,教師可以采用連續、重復、定格、消聲等多種觀看形式,并進行適當的講解和提問。比如,在《貓和老鼠》中,有一段貓和老鼠追逐的電視鏡頭,采用反復觀看之法,幼兒很快能夠理解“追”“逃”“恐懼”“氣喘吁吁”等詞語的含義了。有一次,筆者和幼兒在做“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時,當聽到“天黑”了,大家拼命往“家”跑,有個跑得慢的被我逮到了,他說:“老師,你怎么又追上我了?我每次都跑得氣喘吁吁的。”這句話中,他已經運用了兩個剛學會的詞“追”和“氣喘吁吁”。實踐證明,參與和體驗的辦法可以很好地培養和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教師可以適當多加運用。值得說明的是,無論哪種活動都是為了教學目標而設置的,而非為了活動而活動。這就要求教師確實起到主導作用,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在實際參與過程中,體驗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而學會觀察,學會做人,而不是任由幼兒隨意玩,任意鬧。
總之,關于幼兒語言的教育和研究有很多,在此,筆者只是就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進行論述。實際上,只有在運用中,幼兒的語言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養、鍛煉和發展,只有這樣,幼兒學習和掌握的語言才是“活的”語言,才是可以內化幼兒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活的”知識,而并非“死”的語言和“死”的知識。當然,幼兒的語言教育也絕不是僅限于學校,不限于語言課。只是教師需要明白并高度重視語言教學對幼兒的重要性,總結自己的語言教育實踐,不斷探索并尋求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