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蕓江蘇省無錫市廣電集團新聞中心,江蘇無錫 214061
移動直播時代的直播新模式淺析
陸金蕓
江蘇省無錫市廣電集團新聞中心,江蘇無錫 214061
2016年,移動視頻直播站上了風口。傳統媒體紛紛借勢移動直播,開辟新局面。新聞客戶端進入移動直播時代。新聞現場在移動直播之下被重新定義,流程被重新設置,新聞直播也不受限于重大、突發類事件報道,有趣、多元、泛資訊的優質直播,成為媒體跨越“新老內容”的關鍵突破口。
移動直播;新聞客戶端;騰訊新聞;新京報
“直播”成為2016年的熱詞:Twitter、Facebook布局視頻直播,推出Periscope和Live,而國內移動直播市場新的競爭者也紛紛殺入。在過去幾個月里,移動視頻直播領域的花椒、映客等都陸續獲得了資本的大規模投入。資本界大佬的重金布局,似乎正在告訴人們移動視頻直播行業已然迎來了春天,各類移動視頻直播軟件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數據顯示,國內一共有200多家與直播相關的創業公司。2016,移動視頻直播行業站上了風口。
傳統媒體與直播的結合,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象:這種轉型意味著傳統媒體在舊渠道衰落的今天,借助優質的內容生產能力爆發出驚人的能量。而直播就是其轉型的突破口。如新京報聯合騰訊新聞連連直播新聞熱點事件,引發業內高度關注。
還有一些媒體在2015年就有所動作。2015年9月3日的大閱兵儀式,央視除了在原有的電視臺平臺直播外,還和視頻社區美拍合作,讓網友拍出他們眼中的大閱兵,這些內容在美拍社區1天的視頻點擊量近1個億,參與互動的網友超過300萬人次,創下了當時視頻直播活動參與人數新紀錄。
這種直播形式從重大新聞事件的幕后花絮著手,在美拍進行全天不間斷互動直播,通過客戶端的話題推送和彈窗等向大眾推送閱兵盛況,移動終端覆蓋數達1.7億用戶,北京網友及現場參與人員紛紛用手機記錄下了自己視角下的大閱兵,多名用戶視頻更被央視選中進行轉播。這樣的操作既適合互聯網媒體的傳播性質,也為央視提供了一個傳統直播所無法完成的新嘗試。
進入2016年,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開始了覺醒和探索。湖南衛視在今年的《超級女聲》中引入移動直播,這樣新潮的玩法不僅更貼近當下受眾的口味,又增強了節目的可看性和現場感;《魯豫有約》對王健林進行跟拍,并通過王思聰的直播平臺進行了直播。這些都成為了傳統媒體借力新媒體的有益嘗試。
在人人都可以生成內容的時代,傳統媒體失去的只是渠道的枷鎖,得到的卻是隨時生產內容的自由,借力移動直播或許可以實現傳統媒體對新媒體的彎道超車。
騰訊新聞于各大新聞客戶端中率先推出“直播”頁卡。騰訊新聞將直播單獨形成頁卡,標志著新聞客戶端正在進入移動直播時代。與“美女玩直播”等一些社交平臺的直播內容不同,新聞客戶端的直播更有傳播意義和價值。而且,它讓傳統的新聞生產制作流程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新聞現場在移動直播之下被重新定義,流程被重新設置,新聞直播也不受限于重大、突發類事件報道,有趣、多元、泛資訊的優質直播,成為媒體跨越“新老內容”的關鍵突破口。
2.1新聞移動直播的題材選擇更廣更有趣
傳統的新聞直播,內容選擇上一般往往選擇事件性的突發類的新聞現場,如地震災難現場等,這些事件類的新聞現場,對于觀眾來說,是無法靠近但又特別想“看見”“感受”的現場。因此,傳統的電視媒體在做新聞直播時,都會選擇這樣有沖擊力的內容來呈現。
但在移動直播的時代,一些新聞客戶端的直播除了關注重大、突發類的新聞事件外,有趣、好玩的內容,一樣可以直播。如2016年清明小長假,澎湃新聞做了四地賞花直播,選擇四個不同地點的櫻花,來進行賞花直播;騰訊新聞推出的“一個人的車站”直播;楊絳先生去世后,《北京時間》客戶端聯合《無錫博報》推出的探訪錢鐘書故居直播等,內容的選擇上都已不單是重大突發事件的現場,而是根據公眾的興趣點所在選定直播內容。
2.2新聞移動直播的窗口打開得更久
傳統的電視新聞直播,窗口打開的時間往往是事件的核心階段,有的只有短短幾分鐘。移動直播的窗口則打開得更長更久,某種意義上,它是一種伴隨式直播,受眾可隨時進入隨時離開。
在發生“快遞小哥蹭車被扇事件”之后,新浪新聞圍繞“快遞員小哥的一天”主題,進行了長達12個小時的移動直播,真實還原快遞員的生存狀態。12小時的直播,受眾不一定會一直觀看直播,但直播窗口打開著,想看直播的人隨時可進入觀看。
新京報聯合騰訊新聞在2016年六一當天推出直播:讓全中國牽掛的懸崖村孩子們怎么過六一?直播窗口從下午1點多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多,跨時很長。高峰時段有20多萬人在線觀看。
有的新聞移動直播也有出鏡記者的角色設定,由于時間跨度較長,這就需要現場記者的語言表達力和現場把控力更強。新京報聯合騰訊新聞以“雷洋離奇死亡,記者探訪還原事件經過”為主題,進行了新聞直播?,F場幾路記者的表現可圈可點。由于直播的時段較長,這對現場記者的提問、口頭表達、把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新聞移動直播讓“過程”可見
今年六一,新京報記者帶著直播設備再返懸崖村,來關注懸崖村孩子們的六一節是如何度過的。因為是在山區,直播信號不穩定,直播時斷時續,但記者進山、爬懸崖、與孩子交流等過程一一呈現。技術信號的順暢與否,在這里已不是最重要的。受眾最想看到的,是一個過程的完整呈現。
“雷洋離奇死亡,記者探訪還原事件經過”直播,是一次有特殊意義的直播,因為它完整呈現了記者尋訪、采訪事件目擊者的整個過程,中間沒有剪輯、過濾,是真實意義上的客觀呈現。雖然這次直播在當晚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甚至都不如美女直播間的人氣,但是對于眾媒時代的受眾來說,這是一個不尋常的開端。很多網友對記者采訪過程的直播很感興趣。有網友表示:新聞直播越是進化,越是完善,就越失去它的原味與野性,就變成一出出編排好的戲劇,很慶幸碰見了這么一出一切剛好的“演出”。直播已經有了很多年,但除了重大節日的一些事先策劃好的直播外,真正的新聞直播或許才剛剛開始。
2.4技術的演變讓直播隨時隨地呈現
傳統的電視新聞直播要動用衛星直播車,從技術層面來說,最好還要配備多個機位。從畫面的呈現效果來看,多機位呈現的效果當然更好。這往往需要一個團隊的力量。
移動直播比文字、圖片、短視頻更具現場感。隨著手機性能、資費、帶寬、攝像頭等硬件條件的具備,普通人也能夠在網絡上以低廉的成本隨時隨地進行移動直播。玩直播,現在只需要一個手機App就能完成。人人都可能是一個電視臺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基于技術條件,一些媒體的直播也正玩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嗨。
2016年全國兩會,騰訊新聞攜手新京報,為千萬網友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兩會大直播——全景兩會。100余點位40路直播信號,直播戰隊完成了連續16天累積98小時直播,讓兩會離受眾近些,再近些。據騰訊后臺統計數據顯示,歷時半個月的全景直播,堪稱史上最強的兩會直播項目,從3月1日至3月16日,騰訊新聞直播專題收獲播放量超6 000萬。僅在3月6日首個“開放日”直播中,全天播放量超400萬。
G2
A
2096-0360(2016)16-0018-02
陸金蕓,江蘇省無錫市廣電集團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