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勝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河南新鄉 453000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淺談
王德勝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河南新鄉 453000
隨著微信公眾平臺在當下社交網絡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高校的信息傳播也開始廣泛使用這一載體。文章主要介紹了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特征及作用,并進一步分析了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策略。
微信;公眾平臺;高校;建設
1.1高校微信公眾服務平臺的傳播特征
高校圈定了一個特定的傳播環境,受眾主要是在校師生,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傳播就是根據這一受眾特征進行內容的選擇。在內容上,首先要關注校內的新聞,宣傳一些發生在身邊的事件,這樣比較容易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關注,體現新聞的接近性、服務性。其中還可以發布一些校內通知、公告,讓學生和教師及時掌握相關信息。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受眾大多為年輕人,所以在傳播方式上,不宜過于傳統,要關注時尚和熱點,語言風格迎合當下青年人的口味。所以,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通常會有濃厚的趣味性,宣傳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不僅有圖文信息,還有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形態。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也經常會發布一些學校的榮譽、優秀師生典型或校園四季美景,這種正向的力量可以充分地激發在校師生的自信心、榮譽感,使得整個學校更具精神凝聚力。
1.2高校新聞微信公眾平臺的作用
利用高校新聞微信公眾平臺可以有效地提升校內新聞的傳播率。微信是當下年輕人普遍喜愛的手機必備App應用。在校內,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新聞宣傳,相對來說更加便捷和快速。與傳統的媒體相比,微信傳遞信息及時,也能減少成本。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擴大了新聞的覆蓋范圍,提升了新聞的影響力。現代受眾更樂于去利用瑣碎的時間了解新聞信息,而微信也恰好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體現了較強的自主選擇性,隨時隨地滿足受眾的需求。所以,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出現,從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高校傳統媒體的滯后性。
高校的微信平臺有效地提升了校內信息傳播的“把關”力度。高校微信公眾平臺通過積累用戶然后推送相關消息,在校園的輿論當中樹立正確的導向,成為意見領袖。公眾平臺可以進一步對用戶實現管理,通過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受眾的信息需求。例如:通過閱讀量可以知曉點擊率,獲知受眾對這一問題是否感興趣,通過轉發量可以看到受眾的肯定度。從后臺數據分析可以對用戶進行細分,微信即時互動功能,留言功能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用戶反饋,實現微信平臺的自我優化。在微信平臺中設置一個討論的版塊,引起師生對新聞的關注,提升新聞的影響力。微信的轉發功能可以有效地增強信息的擴散力度。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具有整合傳播的優勢。微信平臺在傳播高校信息時,更具有趣味化的措辭使得其傳播內容具有較強的親和力。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的利用,使得新聞報道具有鮮活性與生動性。微信公眾平臺的菜單功能,可以有效地幫助用戶查詢其他相關信息,進入相關鏈接,提升微信公眾平臺的利用效率。菜單功能讓宣傳內容更加清晰,具有層次性與針對性。
2.1提升內容質量
傳播學的一條黃金定律是內容為王。無論是微信還是微博,都是一種媒體宣傳方式,要想真正地吸引到受眾,最重要的是具體的宣傳內容。高校微信公眾平臺要以推送新聞為主,宣傳校內新聞為基本點,主要以校內的信息預告和師生人物為內容。不要將網上的新聞信息全部復制到微信平臺,要利用微信平臺與受眾的特征,實現新聞的二次傳播。在新聞內容的整合上,要有一般新聞報道和深度新聞報道并存,定期推出一些原創的新聞,提升微信平臺的存在價值,對某個大事件進行深入報道,加深公眾平臺的品牌力度。拓展新聞的欄目,以新聞品牌來贏得受眾的青睞。選擇和編輯信息內容時,由于微信公眾號的發送新聞條數有所限制,所以盡量要精簡地發送新聞,選擇一些貼合師生生活,師生感興趣的新聞,例如學校在科研上取得的成果,校園里的新鮮事、特色的文體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和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走切實關注民生的新聞道路,迎合受眾的需求,充分地發揮新聞公眾平臺的傳播功能。除此之外,一些高校的公眾號轉載新聞時會標明出處,以體現對作者和知識產權的尊重,所以在建設公眾平臺時,應注意這個問題。
2.2加強宣傳與推廣
校園的微信公眾平臺以一個訂閱號的方式推廣,就需要獲得受眾的認可與關注,這樣才能夠充分地發揮微信公眾平臺的價值。《南方周末》的數據實驗室曾給出過有關數據,影響力大的公眾號一般在訂閱人數上都會有所體現。所以,微信平臺的推廣力度很重要。這種推廣要分布在線上和線下兩個方面。線上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學校的論壇和微博進行宣傳,在線下就是在學校的主干道上張貼海報,展開各種活動,利用一些契機來擴展微信平臺的影響力。在新生入學的時期,或開展大型的校內評選,是增加微信公眾平臺用戶的最好時機。在郵寄通知書上,新生的入學指南上都加入微信掃碼,吸引大量的新生進行微信訂閱。可以以贈送禮品的形式展開線下活動,在平臺中增強互動環節,引發受眾的熱議,以此來吸引用戶訂閱。除此之外,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程序對用戶的需求進行有效的分析,做好縱向、橫向雙重分析。從用戶的年齡、地域分布、關鍵詞、層級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取一些值得發揚的部分,在下次制作時可以針對合適的人群,了解真正的受眾需求,這是做好微信公眾平臺的關鍵。
2.3提升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
好的校園微信公眾平臺離不開優秀的制作團隊。學校應積極加強對外交流,派校園新聞工作人員到優秀的學校或企業去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并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以此來提升專業技能和創新思維,有效地彌補自身的發展短板,最終實現校園新聞傳播結構的優化。要加強對校園新聞記者的入門門檻的設立標準,確保公眾平臺工作人員的素質素養,以實現校園新聞工作的質量。要明確校園新聞記者在工作中的行為,并給予相關的規范加以限制。完善校園新聞專業的要求,測定一些具有可行性的量化標準。校園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還要考慮到網絡環境的特性,對于網絡校園新聞記者角色需要合理劃分,正確引導。在團隊搭建后,還要建立一整套的規章制度,包括設置審核機制、創新機制,對所推送的新聞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嚴格把關。建立有關的獎懲制度,激勵微信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管理微信平臺的人員對這項工作更富有責任感,而不是一味地應付差事。
高校的新聞微信公眾平臺建設,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確立明確的發展目標,確保高校的新聞微信公眾平臺可以穩定、可靠地運行,讓高校的新聞傳播更加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為高校的建設發展,提供多元化的體系保障。
[1]楊芊.高校新聞資訊類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新聞價值研究——以吉林大學為例[J].新聞傳播,2015(21):30-31.
[2]葉予清,段洪濤.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調查和思考——以上海高校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5(21):117-119.
[3]楊芊.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現狀和發展——基于吉林大學新聞資訊類微信公眾平臺的研究[J].科技傳播,2016 (7):57,75.
G2
A
2096-0360(2016)16-0070-02
王德勝,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