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艷新疆電視臺新聞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44
新媒體背景下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的創新
曾 艷
新疆電視臺新聞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44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的人類社會已經正式進入到了一個媒體盛行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媒體所具有的競爭力被極大程度地削弱,對于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也是如此。文章對新媒體背景下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的創新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讓廣播新聞主持工作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
新媒體技術;播音主持;創新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的廣播新聞主持工作一直在不斷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些年中,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項因素都已經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不但為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帶來了豐富的發展契機,同時也帶來了較為嚴峻的挑戰。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當前已經正式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而以信息化技術與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各類新媒體技術也應運而生。新媒體的產生使得我國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精神、信息等方面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僅僅依靠傳統的廣播新聞主持工作很難使其得到滿足。如今,新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了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其對于傳統廣播新聞節目的重視程度也開始大幅降低。如果不能夠對當前的廣播新聞主持工作進行適當創新,使之可以更好地適應當前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1]。
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媒體相比有著極為明顯的優勢,這也為我國當前的廣播新聞主持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與過去相比,我國廣播新聞節目的受眾范圍開始大幅減少。各式新媒體平臺都依附于網絡,而網絡作為當前信息傳遞的最主要渠道,與傳統廣播新聞節目相比具有更加自由、更加靈活、更加及時、更加多元化等多種優勢。加之手機、電腦等設備的廣泛使用,人們對于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這也使得各類新媒體平臺擁有了更強的競爭力。歸根結底,導致這一類問題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1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相對較為保守
從一定意義上講,廣播新聞主持工作者在一定意義上充當了傳統媒體的思想領袖,無論是對新聞進行簡單的播報抑或是對新聞進行深層次的剖析與評價,都會對廣播新聞主持工作者在外界的形象發生一定的變化。換而言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最主要的標準是播出安全,即保證錄制的節目不含有敏感性或是不正當的言論,并且可以宣揚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隨著這樣的做法使廣播新聞主持節目的質量得到了保障,但是從根本上來講,這也極大程度上限制了節目的進一步發展[2]。
1.2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結構不合理
當前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結構仍然延續著傳統的工作分工模式,即使有些新聞節目已經意識到網絡以及新媒體平臺的重要性,但仍然只是將錄制的節目照搬到了網絡上,并沒有根據網民的實際需求進行更改。不僅如此,有些廣播新聞機構已經開始創建了自身的新聞客戶端,但是利用程度并不高。互聯網媒體可以在事件發生之后第一時間將信息進行傳播,這無疑要比傳統的廣播新聞方式更加快捷。傳統廣播新聞工作方式在這一方面便很難占據主動地位,不具有明顯優勢。在這個基礎上,各個廣告投資商對于網絡媒體平臺的重視程度自然也遠遠高于傳統的廣播新聞節目,從而使得廣播新聞的收入渠道進一步縮小。
1.3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技術較為落后
由于傳統工作理念的桎梏,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技術一直以來并不能有著明顯進步。新聞工作者的本位思想過于嚴重,使得各種新型技術如新媒體技術的實施工作難以有效落實。這也使得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難以進步,整個節目制作過程與節目受眾相互脫節,缺少了必要的互動與交流過程。除此之外,廣播新聞機構也缺少相應的技術型人才,難以對廣播新聞主持工作媒體化、網絡化進程進行推動,無法在近期內實現工作技術的創新與突破。
雖然新媒體的產生與發展對我國的廣播新聞主持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同時也讓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完全暴露出來。但是新媒體技術的崛起對于廣播新聞行業而言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機遇,只要能夠順應時代的需要,采取相應的創新措施,必然可以讓我國的廣播新聞主持工作更加高效。
2.1加強新媒體平臺構建
新媒體平臺的不斷發展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平臺之間只是處于一種對立的關系。恰恰相反,我國的傳統媒體方式應當加大對于新媒體平臺的開發力度,通過網絡與新媒體技術提高光波新聞主持工作的效率,提高廣播新聞節目的傳播范圍。當然,僅僅依靠新媒體平臺是遠遠不足以讓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發揮自身全部特色的,因為新媒體平臺僅僅是電視新聞媒體功能的一種傳播渠道,其對于廣播新聞而言并不具備自主功能。但即便如此,廣播新聞媒體也需要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提高對于新媒體平臺的重視程度,根據觀眾或是聽眾們的實際需求融入新興技術,以實現新媒體平臺與創新產業鏈的共同構建,從而達到與時俱進的目的,通過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來完成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綜合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2.2加強管理機制的創新
對于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而言,在工作內容與傳播渠道方面進行創新工作只是形式上的創新,而對于管理機構與組織結構的創新才是從本質上更新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的方法。在當前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新聞的價值已經遠非過去能夠相比,但是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由于廣播新聞的播出時間并不是特別自由,往往會造成新聞缺乏時效性的現象,從而使新聞價值大幅下跌。新媒體平臺最重要的競爭點便在于其可以將新聞信息在短時間內擴散到較大的范圍中,而想要達到這一效果必須對廣播新聞主持工作得組織結構與管理機制進行調整。比如,為了能夠讓廣播新聞媒體與新媒體平臺更好地合作,需要控制新聞工作的生產流程,確保各個環節的開放性,以便兩者更好地相互融合;其次,在管理領域也需要結合當下互聯網環境與新媒體環境進行規劃,逐漸完善已有機制,在保證新聞價值的同時通過廣播新聞主持工作進行正確的新聞解讀、評價以及輿論引導。
2.3加強工作人員素質培訓
在互聯網應用廣泛的今天,各類新媒體不斷產生,但是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單一新媒體的競爭力仍然要小于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這也是主流媒體在經過長時間發展之后所留下的底蘊。盡管如此,新媒體平臺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小覷,尤其是對于廣播新聞主持工作者而言,必須掌握充足的新媒體理論知識才能夠更加有效的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融合,從而實現傳統媒體的新媒體化。正是因此,當前的廣播新聞主持工作中對于同時掌握傳統媒體技術與新媒體技術的人才極為需要,在進行招聘工作時可以著重考慮應聘者的綜合能力,為后實現跨學科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樣的復合型人才數量在全社會來說非常少,真正能夠為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的更是寥寥無幾。對此,廣播新聞工作者可以加強對于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以此來全面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提高整體創新能力,推進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的發展進程。
在當前新媒體技術發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我國廣播新聞主持工作的效率,從而提高廣播新聞節目的生命力與綜合競爭力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在充分發揮出廣播新聞節目的新聞傳播與輿論引導價值之余加強其創新性能,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中我國廣播新聞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在此基礎上,其還需要注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工作結構的整體優化,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把控發展機遇,從而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更為有利的優勢。
[1]周瑞.新媒體背景下媒體新聞的創新[J].媒體時代,2015 (10).
[2]孫立文.新媒體背景下傳統新聞編輯轉型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5(2):94.
G2
A
2096-0360(2016)16-0133-02
曾 艷,一級播音員,研究方向為藝術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