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維
會計準則的中國特色與國際化發展
王翰維
完善的會計準則是健全的市場經濟所必不可少的成分,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會計準則需要在立足本國特色的基礎上加強與國際化對接。文章從會計準則中國特色的幾個方面以及國際化發展的原因出發,提出完善會計準則國際化發展的路徑。文章始終認為良好的會計準則必須來自中國經濟實際,即使在國際化發展中,中國特色中優良成分不可丟棄。
會計準則;中國特色;全球化
會計準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會計模式中的主要內容,就會計的構成而言,會計準則包括會計理論準則與會計方法準則。會計準則是對會計工作的規范性要求,會計工作要和實際的情況相一致,在處理會計問題時中國會計工作人員必然會受到中國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影響,因此在中國這個特殊的國情背景下會形成中國特色的會計準則。
(一)會計準則具有法律的強制性
會計準則在制定中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而來,尤其是要按照《會計法》的相關精神以及原則。在我國會計準則的法律強制性就表現在其制定的依據來自法律,法律的權威性轉接到準則之上,從事會計的工作人員,在接受準則的同時也是對準則強制性的默認。除此之外,會計準則的強制性還表現其在制定過程中按照相關權威性機構的意圖來進行。會計準則在實施過程中有權威性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會給予接受者相應的壓力空間。因此會計準則具有直接的法律強制性還有間接性的強制性。
(二)財政部制定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是由財政部制定。財政部設立有專業性的管理全國會計工作的會計司,同時財政部屬于國家政府機構,由政府機構制定會計準則,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影響作用巨大,這意味著社會行為體都要按照國家政府部門的意見要求來規范會計行為。我國的會計準則要求會計信息要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要求,在這里強調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成分,說明了會計準則完全是服務于經濟發展,這就將宏觀的經濟面與具體的實踐層面結合在一起,突出了會計的工具性。
(三)關聯方交易披露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是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國有企業一直是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市場中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體存在,信息內容不容易被披露,在會計準則中,我國現階段的要求是相關得到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允許轉回,而且規定在沒有得到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視作權益處理的交易行為,應該被看作收入處理。國際會計準則中規定政府制定的補助計算在收益之中,而中國的會計準則一般要結合特定的情況,因為企業的資本投入和政府補助是有區別的。中國正是考慮到了國內國有企業實際的情況才制定出中國特色會計準則。
由于國別間存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背景間的區別會計準則而形成差異。單從經濟發展的趨勢上來看,會計準則有必要在發展中不斷的推廣與宣傳,各國達成共識,形成國際化通用的理念。
(一)會計發展的內在原因
會計是一項將數據按照科學的技術方法加以整理運用的工作,最終得出有效的決策信息。從會計工作的原理以及程序上來看,會計工作有必要實現內在的革新,不斷提高技術,增強會計工作的有效性。會計發展要從國內的發展向國際發展轉移,與國際化標準相適應,提高會計在現實工作的針對性。會計準則是將會計工作標準化規范化的一種方式,它具有內在的穩定性與適應性,在會計工作中能夠協調會計技術性操作中遇到的矛盾與問題。為了最大可能的規范會計發展,會計準則國際化將推動會計的發展,將為會計的技術性工作提供正確的方向。
(二)跨國公司以及國際投資的存在
經濟的發展以及市場空間的拓展,使得一些公司的業務范圍已經拓展到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這種跨國范圍經營的企業被稱為跨國公司,跨國公司因為要面對著來自世界各地分公司經營的財務狀況,因此對會計審核以及會計技術標準都有嚴格的要求,這就催生了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同時跨國公司也為會計準則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平臺。在跨國公司中,為了搶奪海外市場,增強競爭力,國際投資必須要對自己的經營狀況進行改善,推動技術的進步,而在國際投資中為了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同時也對自己情況有清晰的認知,因此需要從財務狀況上進行對比,為了能夠使財務對比有統一的標準,減少差異所帶來的誤差,因此為會計準則國際化提供了外部條件。
(三)信息技術的發展
全球化的發展得益于信息技術的進步,而信息技術在全方位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特別是會計領域,會計工作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處理,電子化的程序管理加快會計信息的收集與加工,同時信息渠道的暢通也推進了會計信息能夠快速的傳播到其他地方被人所知,網絡系統將會計信息匯聚在一起,并通過信息技術的對比尋找到相關信息的差異性。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會計工作人員能夠及時地獲得財務報表,能夠更新自己使用的會計方法,而且技術的便捷性也將推動會計準則的相互學習以及溝通協商??梢哉f信息技術拓寬了會計準則的受眾范圍,增強了會計準則的國際化發展。
(一)完善會計準則制定程序
會計準則在我國的制定并不具有開放性,這點可以從普通大眾對會計準則制定的信息了解上知曉,如果說會計準則與一般人生活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對于會計工作人員來說,會計準則的制定將為會計工作提供更多的規范性,對會計工作人員的影響是巨大的,而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定程序完全是官方政府機構采取一種封閉的方式來進行的,為了完善會計準則的制定,有必要增加對會計準則多元化的討論,融合各方的觀點,保證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在制定中能夠相應的獨立性。
(二)汲取經驗修訂完善會計準則內容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國的經濟環境更加復雜,在制定會計準則的過程中開放性雖然保證了參與者的平等性,但是并不能保證會計準則的有效性,在與國際化發展的會計準則進行對接中需要汲取先進國家在制定會計準則以及會計準則內容的經驗,通過這些有益的經驗來保證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我國會計準則的一部分內容是與中國經濟發展歷史國情相關的,有些也是對中國這個現實的情況針對性方案,在國際化發展中還要考慮到這一點,在會計準則內容制定上減少主觀性的盲目崇外現象。
(三)加強外部交流實現與會計準則國際化國家對話
會計準則看似一個客觀性的東西,但是會計準則落實在實踐中就會發生各類的反應,這要取決與會計準則的國際化與本國國情的適應情況。我國在會計準則國際化中需要加強與國外進行交流,全面認知自己,主動的加入國際化交流與對話中,通過這些對話來找到我國會計化準則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并能夠根據具體國情建立密切聯系國家經濟發展的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立足于中國國家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綜合性反應,具有中國特色。隨著經濟發展以及全球化趨勢的加強,與國際的交流對話已經不可避免,為了適應國際化發展,中國會計準則要在中國特色的基礎上能夠汲取相應的國際標準內容,增強會計的技術性效果。
[1]鄧會文,馬伯嘯.中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發展歷程及其發展建議[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02):11—13.
[2]汪祥耀.論我國會計準則發展的國際化路徑[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0(12):4—8.
[3]董昕.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進程中的問題與政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13):54.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