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亮
淺談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與防范
彭亮
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是多方面的。文章通過介紹企業對外投資風險,分析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面臨的風險挑戰,對企業對外投資風險防范策略展開探討,旨在為如何促進企業對外投資有序健康開展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企業;對外投資;風險;防范
伴隨我國企業邁出國門腳步的不斷推進,企業對外投資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貿易壁壘形式、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相繼增多,使得企業對外投資面臨的風險挑戰進一步嚴峻。由此可見,就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與防范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外投資風險指的是企業受對外投資影響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性,抑或說帶來的無法獲取預期投資收益可能性。對外投資風險多種多樣,具體而言:1)利率風險,指的是受銀行存款利率或其他投資收益率轉變影響,造成對外投資收益一定程度降低的風險。2)市場風險,指的是受政治性因素、自然災害等客觀因素和人為主觀因素影響,造成企業難以收獲預期收益,而為企業帶來的風險。3)決策風險,指的是企業在對外投資中受決策失誤或管理不妥當影響,造成企業虧損或破產,進而對企業收獲投資本例帶來的風險。4)外匯風險,指的是受匯率轉變所對企業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支出、收入帶來的影響風險。在這一系列風險中,既有系統性風險,又有企業自身可規避的風險,如此需要企業加大防范力度,降低風險。
1.對外投資環境嚴峻,投資風險發生率上升
境外投資環境指的是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活動所面臨的所有外部條件的綜合,一般情況下包括某一時期內東道國或其他不同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通常而言,投資風險發生率會伴隨投資環境復雜程度加大而升高。近年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使得企業對外投資難度不斷加大,投資風險發生可能性也在不斷上升。舉例而言,2012年,我國企業被貿易救濟調查70余次,涉及金額達到280億美元,接近該年度對外投資總額的50.0%。各式各樣的調查案件導致我國在受到嚴重經濟損失的同時,還面臨著諸多風險挑戰。
2.企業管理水平過低,風險控制能力不足
伴隨后金融時期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發展,我國企業勢必要面臨各式各樣的政治、文化、宗教等風險類型,要得到大批量具備過硬企業風險管理技能的復合型高級人才的支持,然而我國境外投資企業尚不具備。
3.新型風險逐步增多,風險防范難度加大
傳統對外投資風險多為經濟風險、政治風險、文化風險等,伴隨對外投資規模的逐步發展,企業面臨的風險類型不斷增多。現階段,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面臨的風險損失還處在可控范圍內,然而自長遠角度而言,對外投資企業唯有強化自身發展,健全內部管理,開展技術創新,方可盡可能對對外投資風險進行規避。
整個企業對外投資工作在時代發展新形勢下,要與時俱進,大力進行改革創新,引入先進科技、成功發展經驗逐步強化企業對外投資風險防范,如何進一步促進企業對外投資的有序健康開展可以從以下相關策略著手:
1.對外投資環境開展綜合評估
對外投資環境指的是圍繞并制約海外企業生存、發展的一系列環境因素的總稱。投資環境涵蓋了企業經營環境、國內環境、東道國環境及國際環境等。對外投資環境一方面是企業投資風險形成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企業風險防范的有力依據。鑒于此,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之前,務必要開展可行性研究分析,對投資環境開展綜合系統評估。通常情況下,企業會過多關注對東道國環境的評估,要知道企業自身環境評估同樣是十分關鍵的,之所以一些企業對外盲目投資,很大原因在于對自身實力未形成充分明確的認識。對東道國投資環境開展評估,既應當對其政治背景進行分析,還應當權衡其經濟、歷史、人文等因素,并與本國展開差異對比研究。對多個目標國開展系統評估后,選取出最佳的東道國投資。某種意義上而言,選擇發達國家投資與選擇不發達國家投資的區別在于,前者吸引外資規模相對大,限制政策少,優惠少,投資風險也相對要小;后者吸引外資規模相對小,限制政策多,優惠多,投資風險則相對變大。
2.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機制,防范運營風險
伴隨近年來的改革深入,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方面收獲可觀的成效,各式各樣的先進管理理論、發展經驗得到廣泛推廣。不過,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依舊存在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既是現代管理起步相對晚,又與我國特有國情存在一定關聯。我國企業要想開拓全球市場,就務必要全面擺脫我國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引入制定一套貼近國際市場發展形勢的國際化內部控制體系。具體而言:1)企業組織每一部門的經理開展負責,部門全員參與,結合企業發展規劃、業務標準及自身實際情況等建立部門內部作業流程及風險防范對策,每一部門及在職人員基于授權范圍對相關工作開展執行并肩負對應職責。2)部門經理對自身部門內控、監察工作開展負責,與財、物管理重要關聯的職能部門,諸如財務、采購、市場等關鍵部門崗位,應當設置雙崗,構建核與控程序。此外,在關鍵部門與重要業務相互間應當推行書面憑據傳遞制定,所涉及的人員應當于書面憑據上簽字。3)推行風險負責制,對外企業相關責任人對海外企業運營風險予以負責,構建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全面監控企業內部每一部門、重要崗位及每項業務的風險狀況,制定科學適用的風險預控預案并采取控制手段。
3.構建健全的風險預警系統
風險預警系統可有效作用于促進企業規避風險,減輕企業所受風險帶來的影響。一個完備的風險預警系統具體而言:1)警情監測,監測途徑包括有不同國家及地區政府網站、市場調研、消費者調查等,對采集信息開展整理歸納。2)風險分析,對采集警情信息與相關警情指標進行比較,經由分析找出警兆轉變,評估警度以及損失水平。3)傳遞風險信息,結合警情信息及預測警度,對風險信息開展傳輸。4)風險控制,就分析結果展開進一步整理,判定風險等級情況,制定實施針對的處理對策,避免潛在風險發展成事故。現階段,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風險預警大多是對環境數據、財務數據開展采集,并制作相關的評估報告。值得注意的是,應當構建起一個動態的風險額度,促進能夠全面考慮企業所受能力及環境因素轉變帶來的影響。
總而言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經濟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已成必然。鑒于此,相關人員務必要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清楚認識企業對外投資風險內涵,全面分析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面臨的風險挑戰,“對外投資環境開展綜合評估”、“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機制,防范運營風險”、“構建健全的風險預警系統”等,積極促進企業對外投資的有序健康開展。
[1]陳衛靈,楊江潮.淺析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及防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09,(08):96-96.
[2]林鶴.中國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及風險防范分析[J].中國市場,2016,(11):142-143.
[3]胡偉,孫浩凱.“一帶一路”視角下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及防范對策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03):56-58.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