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浩然
會計職業判斷及其對會計質量的影響研究
羅浩然
隨著會計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會計信息的質量也是呈下降趨勢,信息失真已經成為當前阻礙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影響會計質量的決定性條件之一,我們必須重視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提升。本文對會計職業判斷以及會計質量的含義及其特點做了介紹,分析了會計職業判斷對會計質量的影響,并提出了提升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提高會計質量的對策建議。
會計職業判斷;會計質量;影響;對策建議
所謂會計職業判斷指的是會計從業人員根據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力以及工作經驗,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即將發生的會計業務事項展開正確的決策與判斷的過程,會計職業判斷的最終目的在于以財務報告的形式為企業提供會計信息。在會計職業判斷中,要求會計人員必須遵循基本的會計原則和方法,對會計事項作出科學的預測與判斷,由于風險的轉移性特征以及會計職業判斷主體不變原則,要求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必須從會計專業知識及其自身工作經驗出發,不但要受到相應法律法規的制約,要必須自覺遵守會計原則,對會計處理方法及估計展開科學決策、確認及記錄等工作。
(一)會計職業判斷
1.會計職業判斷的含義
所謂會計職業判斷指的是會計從業人員根據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力以及工作經驗,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即將發生的會計業務事項展開正確的決策與判斷的過程,其最終目的在于以財務報告的形式為企業提供會計信息,幫助企業選擇合理的執業手段。
2.會計職業判斷的特征
第一,目標性。會計人員在會計職業判斷的過程中,必須在遵循相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以確保企業受益最大化為目標;第二,權衡性。權衡性指的是會計人員在做出會計職業判斷時必須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針對不同的要求分別做出決策,從多個角度進行權衡;第三,主觀性,會計職業判斷的過程固然要遵守會計準則及法律法規,但是同樣不可避免地要夾雜了個人主觀因素。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事務處理時,必須做出專業的職業判斷;第四,受制約性。會計人員的一切行為必須受到法律法規的制約以及倫理道德、事件等因素的限制,做出的職業判斷并不是絕對的主觀。
(二)會計質量
1.會計質量的含義
會計質量主要是指會計信息的質量,是其滿足信息使用者所有需求特征的總和。會計質量必須以會計假設為基礎,對某一會計事項進行真實反映,保證會計質量在會計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
2.會計信息質量的特征
第一,相關性。會計人員在對會計質量進行評價時,會根據要求的不同而收集不同的會計信息,相關性的重要作用也就顯現出來。相關性主要包含決策、目標以及語義三個方面的特征;第二,可靠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會計信息必須要確保真實可靠。無論是重大的經濟業務,還是繁瑣的小件會計事務,都必須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可以說,該特征是會計信息的靈魂;第三,可比性。會計事項中,同一經濟事項在不同的階段,其會計數據會不斷發生變化,會計人員必須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保證在特定的時間內對經濟業務處理的有效性。
會計質量不但能夠對經濟事項的先決條件產生影響,而且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它也是一種商品,需求與供給同時存在??梢哉f,會計質量和會計職業判斷相輔相成,同時這也是會計失真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
雖然我國頒布了諸多的會計條例,但是并沒有對特定的經濟業務做出明確規定,此時,會計人員必須根據相應的會計報表,做出職業判斷。會計核算的過程中,經營環境千差萬別,會計人員必須注重實質性工作,不能一味注重形式,對某一時期企業承擔的經濟義務進行正確反映。會計人員必須從實際出發,客觀公正的對會計事項作出推理判斷,不斷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
對會計信息而言,其決策的有效性可以說是它最根本的質量特特征,而會計質量的高低與決策者的決策結果息息相關,如果會計信息失真,極有可能使決策者作出錯誤決策,引發經濟資源的無效配置,不但大幅提升了交易費用,嚴重者還會導致企業破產等惡劣后果。
(一)健全內外環境的約束制衡管理機制
一方面,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而言,必須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賦予會計人員更多的權利。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外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對本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真實有效的反映,對其提出科學的建議,加強外部審計監督的有效性。國家也應該為其提供相應的政策環境支持,提高政府監督的作用,定期對企業的財務展開審計,并且跟蹤檢查制度的執行情況,以便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形成有力約束,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性,提升會計質量。此外,各監督部門應該加強溝通與聯系,促進制約監督體系的完善化發展。
(二)不斷完善市場法規及法律機制建設
在會計職業判斷行為中,必須堅持依法管理,杜絕違法現象的發生,然而,具體到某些政策的落實中,很多情況都是流于形式,因此,必須要注重法律法規的約束,根據會計準則行事,發揮出法律法規的實際指導意義。從法律角度分析,由于其強制性與適用性的存在,企業必須在職業技能判斷工作中有所選擇,避免一些不法分子刻意捏造虛假會計信息。不斷完善會計立法,特別是有關會計質量方面的法律,并且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提高犯錯成本,使職業判斷行為發生在系統的監督之下。
(三)健全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執行機制
要想提升會計質量,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形成相應的機制管理體系,遵循一定的標準,在管理中做到細致、規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的會計準則也在向著國際化的方向靠攏,在參考諸多具體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拓展了會計人員的發展空間,能夠在會計職業判斷中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重要領域出現分歧時,必須及時溝通,也可以像財政部門提交會計準則的修訂申請。
(四)不斷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
對此,要對會計人員能力培養與提升機制進行改革與完善,具體到專業判斷行為中,要按照有關準則的要求,做出高效判斷,并且及時更新思維方式。會計人員應該加強會計專業知識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并且加強對新知識的學習,及時學習會計相關的新政策法規,成立社會利益導向機制。
作為影響會計質量的決定性條件之一,我們必須重視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提升。不斷完善市場法規及法律機制的建設,健全約束制衡機制,并且不斷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提升會計質量。
[1]孟凡斌.會計職業判斷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制度設計與內容[J].會計之友,2016,(8):77-79.
[2]陳國輝,李衛斌.公允價值、會計職業判斷與信息質量控制[J].財經問題研究,2012,(1):76-81.
[3]張英.論會計職業判斷的特征與原則[J].學術交流,2012, (2):92-94.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