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攀
依法理財新形勢下對加強地震部門財務管理工作的思考
姚攀
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作為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財務管理應適應新的時代要求,不斷完善職能職責,充分發揮管理效能。文章從地震部門加強財務管理的意義、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著手,提出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地震部門;依法理財;財務管理;監管
加強依法理財,既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提高部門理財水平的有效途徑。中國地震局一直秉承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全局觀念、創新觀念、責任觀念、服務觀念和效率觀念,切實增強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的能力,努力提高財務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為防震減災事業保駕護航。
(一)加強財務管理是防震減災工作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地震局緊跟國家改革的步伐,為強化地震系統國有資產管理,規范國有資產經營活動,優化國有資產配置,保障國有資產權益,促進新時期防震減災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升防震減災公共服務能力,全國地震系統開展了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工作。這就要求財務管理工作要時刻站在時代的前沿,準確把握防震減災工作時代特點,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事務的能力,解決我局國有資產經營活動存在經營方式交叉、財務管理弱化、收益分配不合理、監管不到位等問題,保證經營性國有資產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加強財務管理是提升單位工作效能的需要
財務管理是單位管理的重要環節,是一個單位高效運轉的有效保證。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打造“服務型政府”,中國地震局財務部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踐行“以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根本宗旨,秉承“為領導當好參謀,為單位依法理財”的管理使命,著力推動防震減災事業更好地服務于國家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發展,不斷提升工作效能,增強對防震減災各項工作的保障能力,有效地推進防震減災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三)加強財務管理是強化單位財務監管的需要。
2014年,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規范實施以來,日益嚴峻的公共財政形勢對我局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近年來,地震財務部門通過財務稽察和專項檢查過程中,發現了地震安評外協合同管理、政府采購管理、地震臺站財務管理和研究所科研項目經費支出內部公示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加強財務管理,不斷加大財務審計、驗收等環節的管理力度,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中國地震局歷來十分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在系統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國家改革的不斷深入,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撐,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也給我們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定位。與此同時,現行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有待進一步強化和提升,主要表現在:
(一)依法理財意識有待增強
地震系統各單位不同程度存在對依法理財的重要性義理解不夠深入,各項財經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在實際執行中沒有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部分人員存在對財務管理的認識上的誤區,財經法規觀念淡漠,對國家財經法規了解不多,缺乏必需的財務知識,認為只要是自已部門的錢就能隨心所欲地花,而不受財政的監督和財經法規的約束。在執行中時常出現人為隨意變動項目支出預算的情況,對年度資金使用管理缺乏計劃性,缺少對工作的統籌安排,更缺少科學的推進措施。
(二)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依法理財是否能夠落到實處,關鍵在于對財務規制掌握的準確性和執行的嚴格性,依法理財首先是有規可依。隨著經濟發展和財政改革的深入,一方面,在新形勢下,有的新任務新工作可能面臨著無章可循的狀況,需要制定新的制度。另一方面原有的規章制度已無法進行管理、規范,必須根據新的情況制定出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我們緊緊圍繞建設公共財政的目標,將預算編制、資金分配、預算追加、財政監督、績效評價、過錯責任追究以及資金審批等納入制度體系范圍之內。
(三)預算管理水平仍需提升
隨著我局財政收支規模越來越大,部門預算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重分配,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預算管理理念的局限性日益凸顯,雖然我們在逐步完善預算管理制度,不斷加大預算管理創新力度,但是與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例如:部門預算的前瞻性和規劃性不夠;預算編制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標準化程度不夠;部門無明細預算,經費相互占用,預算分配缺乏定額標準,預算約束力不夠;預算執行均衡性不夠;預算績效管理力度不夠。
(四)財務管理職能亟待強化。由于受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地震部門的財務會計人員還沒有完全擺脫資金供給制下“記賬、算賬、報賬”的工作模式,財務管理職能沒有得以充分發揮。例如:對機關服務中心后勤管理核算仍停留在撥款制,尚未完全實現結算制;部門單位尚未建立公務用車檔案;因公出國(境)經費的管理上,外事部門年初制定相應計劃不夠科學,導致在實際執行中核算上難度加大;醫療費報銷中存在大額現金支付;公務卡、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的管理仍需加強;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有待拓寬。財務人員仍未完全擺脫傳統的“賬房先生”,綜合管理能力仍需進一步加強。
(五)財務監督機制尚需完善。長期以來,由于財務監督職責定位不科學、監督理念有偏差、監督手段落后所形成的一系列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依法理財的職能作用難以有效發揮。目前,單位內部財務監管工作尚未完全跟上國家經濟發展的進程。例如:地震系統各單位內部控制等相關制度尚未健全;受編制等因素影響,財務人員崗位設置不合理,兼崗現象嚴重,不相容職務未能合理分離,存在工作職責交叉,互相缺乏監督;經費支出審批權限尚未完全明確;系統各單位之間存在使用財政往來票據結算的情況;固定資產管理中,長期存在著重使用輕管理現象,甚至存在部分地震臺站的監測儀器設備長期閑置的現象。
加快推進依法理財,是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內在要求,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措施,更是進一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為穩步推進依法理財,推進財務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住熱點,不斷增進理財認識理性化。十八屆四中全會后,依法治國成為焦點,依法理財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實施依法理財,就是要樹立法制觀念,貫徹法治精神,依法理財、科學理財。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方式,開展財經法規宣傳教育,廣泛深入地向地震系統干部職工宣傳財政法律法規,增強遵規守法意識,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嚴格自律、以身作則,努力在地震系統營造依法理財、按制度辦事、按程序辦事的良好氛圍。
(二)構筑支點,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化。制度建設是做好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科學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是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地震財務部門要大力加強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堅持在法治框架內構建制度平臺。要結合檢查發現的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和漏洞,特別是在預算分配、資金使用、資產管理等重點方面,按照依法理財的要求,建立科學合理、層次清晰、職責明確、覆蓋全面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制定有針對性的內部控制制度,堵塞制度漏洞。
(三)圍繞重點,不斷提高預算管理科學化。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和局黨組制定的年度重點工作部署,尤其是要圍繞防震減災“3+1”體系的規劃目標,確定年度預算需求,提早啟動下一年度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工作,細化專項資金具體項目;推動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相結合,加大統籌力度,盤活存量資金;在預算分配時,要堅持財權與事權相統一、責任與權力相結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事權,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職責;通過規范預算編制、推進中期財政規劃、開展定額標準嘗試和推廣政府購買服務等措施,不斷提高預算管理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樹立績效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解決難點,不斷提升資金支付規范化。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結合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進展,嚴格控制車輛購置和經費;加強保留公務用車管理,建立公務用車檔案,嚴格登記車輛使用記錄,包括車輛使用公里數、燃油數、維修費等內容,車輛燃油實行定點,加強公務用車績效評價工作,建立公車運行費用。嚴格執行新修訂的公務接待、會議、差旅、培訓等經費管理辦法。通過實行機關后勤結算制度、規范經費審批流程、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和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等措施,明確資金支付的審批權限和流程,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性。
(五)營造亮點,不斷強化財務監管常態化。我們要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正式施行為契機,充分發揮財務部門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結合單位實際制定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強化單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堅持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相結合,構建貫穿于財政管理過程始終的監督機制。通過建立健全財務內控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不斷規范會計基礎工作,運用國庫集中支付和公務卡支付等手段,有效監督財政資金的流向,加強財政支出監督管理,提高財政支出的透明度。
[1]財政部預算司.中央部門預算編制指南(2017)[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6.
[2]財政部會計司.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講座[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3]財政部預算司.中央預算績效管理探索與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4]梁國峰.新形勢下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財會研究,2013(10).
[5]王霞.新形勢下對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5(5).
河南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