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成武 李 娟
試論鄉鎮會計集中核算規范化的路徑
謝成武 李 娟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鄉鎮的發展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發展鄉鎮必須從根本上解決鄉鎮存在的一切問題,比如會計問題、管理問題等。就鄉鎮會計問題而言,會計核算是其中的重難點,這是因為我國的會計核算依舊處于初級階段,運行機制尚不健全,相關制度尚未完善,而將鄉鎮會計集中核算規范化,不僅有利于提高鄉鎮資金使用效益,還有助于遏制鄉鎮貪污腐敗現象,所以,規范化鄉鎮會計集中核算并非易事,卻也勢在必行。為了進一步將鄉鎮會計集中核算規范化,本文提出以下四點建議,即優化鄉鎮會計監督職能,提高鄉鎮會計資料質量,加強鄉鎮會計隊伍建設,接軌鄉鎮財政管理制度。
鄉鎮;會計集中核算;規范化;路徑
集中核算,又被稱作一級核算,是一種由會計部門集中核算所有會計工作的會計工作形式。在鄉鎮中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并將其規范化,不僅能減少核算的中間環節,減輕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還能提高核算效率以及核算質量。但是,在我國,將鄉鎮會計集中核算規范化,依舊面臨著眾多挑戰。一方面,鄉鎮相關領導對會計集中核算的認識不到位,在規范化建設上,投入的人力與物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鄉鎮的會計管理模式本身就存在問題,所聘用的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以及專業素養尚有欠缺。因此,相關人員,一定要加強鄉鎮會計集中核算的規范化力度,提高會計工作質量,促進鄉鎮發展。
我國財政部在貫徹、落實《會計法》時,就明確提出加強財政部門會計監督職能的意義,而且,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的初衷,是為了優化會計監督職能,但是,在我國,即使規范化鄉鎮會計集中核算,也不能充分優化這種會計監督職能。這一方面是因為,在會計集中核算的背景下,鄉鎮對一些會計工作人員以及會計部門的需求,已經極大地弱化了。比如,在財務交給會計核算中心后,鄉鎮就取消了會計,只設置一位報賬人員。這不僅意味著報賬人員要兼顧會計與出納的所有職責,報賬人員在進行舞弊時更為便利,還意味著會計與出納間的牽制機制消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會計集中核算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另一方面是因為,鄉鎮實行會計集中核算,而核算中心的一個統管會計需要對多個村的會計核算工作負責,這會在極大程度上使得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相分離,同時也會失去實時實地的監督優勢。在此情況下,單位進行報賬時,核算中心的依據只有票據,也就是說,無論票據表現的經濟事項內容是否真實,只要報賬發票的手續完備,票據合乎規范、合法,都可以進行報賬。
目前,我國鄉鎮核算中心監管的重點落在鄉鎮各部門、各村的財務支出上,而并非兼顧收支兩方面,而且,鄉鎮對各部門、各村按制度規定,取得的收入直接被鄉鎮財政繳收,至于各部門、各村的收入就直接繳入自己建立的收入臺賬中,不與核算中心發生關系,這就使得收入票據歸財政所,支出等會計資料歸核算中心,資產與明細賬在單位的“板塊”結構中,換言之,收入與核算中心的統管系統相分離,會計資料的完整性與科學性在極大程度上被破壞。鄉鎮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也就意味著各部門、各村的財務賬由會計中心進行管理,而資產物資依舊由相應的部門與村進行清收,這也就形成了賬物、賬款相分離的現象。另外,如果會計核算中心與各個部門、各村在資產負債管理等問題上,不能得到協調一致的結果,那么出現資產流失、資金管理失控等現象的可能性將變得極大。其實,對資產管理進行會計核算,極易使會計信息失真。以固定資產為例,會計核算中心只核算固定資產的一級總賬科目,其明細賬等由部門、村進行管理,這就使得在進行固定資產的后續管理時,非常容易令會計核算與財產物資管理相脫節,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質量。
在規范化會計集中核算的過程中,必須按照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新能力,全面展現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道德修養、法律意識等。換言之就是,鄉鎮負責人士在不斷提高會計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水準的同時,也要注重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相關法律法規教育等的力度。當然,只是具備優秀的會計人員遠遠不夠,會計核算中心更需要優秀的會計團隊,而并非是單個會計人才,所以,相關人員要注重會計隊伍的建設。建設會計團隊,首先需要挑選出能力強、專業素養高的人才組成這個團隊,然后,在具體的工作中,培養團隊成員間的配合默契,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鍛煉他們的能力,并兼顧進行愛崗敬業、誠信為本等職業素養教育,最后,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后,應讓各會計人才選舉出負責人。其實,負責人的職責在于加強各成員間溝通、交流,監督成員工作,幫助成員解決難關。總之,建立會計團隊,不僅有利于提高會計集中核算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還有助于形成一個相互監管的機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舞弊行為的出現。
目前,為了和鄉鎮財政管理制度相接軌,許多鄉鎮將會計集中核算與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想結合,并在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員定額標準,強化預算管理,改進、完善預算支出體系等方面煞費苦心。就會計集中核算與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有機融合這一措施而言,一方面,這不僅有利于提高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強會計監管力度,實現財政資金統一調度,還在降低財政運行成本,幫助會計集中核算順利實施、穩定運行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另一方面,這還有助于促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健全發展,有利于確保會計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全面性以及會計信息的高質量。其實,強化預算管理,是指預算部門和村將所有的財政支出按規定列入相應的科目進行預算,只要預算被批準,相關部門就會按預算嚴格執行,這不僅能將事后監督轉變為事前監督以及事中監督,為會計集中核算的運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還有助于把控資金源頭,彌補鄉鎮會計集中的缺陷,有利于完善鄉鎮財政管理職能。
規范化鄉鎮會計集中核算,是利弊共存的一件事。具體而言,規劃化鄉鎮會計集中核算的利表現在,它不僅能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還有助于建設更完善、更高效、更科學的會計制度,有利于遏制鄉鎮的貪污腐敗現象。規范化鄉鎮會計集中核算的弊端表現在,一方面,它對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極高,而很多鄉鎮人員無法達到此要求,因此,就業競爭與壓力增加;另一方面,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會計預測、決策、分析等管理職能,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會計集中核算會削弱鄉鎮內部的會計監督制度。面對這些利弊,相關人員更應在探究鄉鎮會計集中核算規范化的路徑,再接再厲。
[1]陳亮.鄉鎮會計集中核算規范化的途徑[J].江蘇農村經濟, 2005,08:40.
[2]王春紅.芻議如何加強和完善會計集中核算[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7:219.
[2]王萃珍.試論鄉鎮會計集中核算與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4(11):49-49.
四川省名山區廖場鄉人民政府、廣東省東莞市南銘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