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審計質量的現狀與改進措施
沈宇橋
隨著注冊會計師外部審計在市場經濟中地位的提升,審計質量也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提高審計質量有助于提升會計信息可靠性,同時促進經濟健康發展。本文從審計質量的含義出發,結合我國目前審計環境存在的問題,分析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審計質量;獨立性;審計環境;事務所規模
審計質量是建立在信息使用者利用審計信息來進行決策的基礎之上的,西方學者DeAngelo(1981)將審計質量定義為審計人員發現被審計單位會計賬目存在違規的能力并且獨立地予以披露兩方面,而同時西方學者Titman(l986)認為審計報告是一種產品,審計質量應當以審計報告的結果來衡量,用信息準確度衡量審計質量,公司財務報告越能準確地反映公司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那么它的審計質量就越高。我國學者孫寶厚(2008)認為審計質量的衡量標準應該是審計結論與事實的相符程度,以及對審計需求的滿足程度。對于衡量審計質量高低的具體標準,依據審計質量的不同定義衍生出了不同的方法,有針對影響審計質量的相關因素作為標準的,如事務所規模等;有的以審計結果作為標準,比如以“審計意見類型”作為審計質量衡量標準。目前多數標準僅僅運用了某一方面來衡量,較少的使用多個維度進行判斷。
1.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比例虛高:據統計,2015年1530家上市公司中,1340家獲得了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190家被出具了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可見超過9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獲得了會計師的認可。然而,從投資者的反應來看,企業會計造假問題頗為嚴重。造假事件層出不窮。泛濫的標準無保留意見根本不能體現出審計質量,投資者往往會忽視審計報告,依靠自己的判斷去做出決策。
2.事務所之間惡性競爭嚴重:目前,市場上除了具有證券資格的40家大型會計事務所之外,主要服務對象為中小企業的會計事務所不計其數。小規模會計事務所管理不規范,過多的會計事務所的存在導致事務所之間為了業務資源互相惡性競爭,搶奪客戶,愿意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提供審計服務。學者研究認為審計收費與審計質量呈正相關,可想而知,過低的收費導致了其難以完成所有審計程序,審計質量難免低下。
關于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西方學者DeAngel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將影響因素分為專業勝任能力和獨立性兩大類,前者是指發現問題的能力而后者是將問題客觀完整披露的能力。學者們更傾向于通過細節標準來進行研究,比如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審計收費的標準、客戶經營風險等。本文將關于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分為審計主體、被審計單位和審計環境三個方面。
(一)審計主體方面的影響因素
1.事務所規模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國內外學者研究認為審計質量隨著事務所規模的上升而提高,章永奎(2002)、漆江娜(2004)等均認為,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有較高的審計質量,原因是大所管理完善,審計員綜合素質高,且對單一客戶的經濟依賴程度低,而一些學者的研究認為我國規模大會計師事務所和高審計質量之間并不存在一定的關系,原因在于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多是通過合并形成的,對各分所的約束力度不足。
2.事務所組織結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事務所組織結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的主要區別就在于不同形式的組織結構對注冊會計師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
合伙制是西方主流制度,其體現了各個合伙人之間平等的地位,同時共同承擔風險的機制,合伙人互相之間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促使會計師事務所建立風險控制體系,有效約束合伙人,從而提高審計質量。有限責任制的會計師事務的股東以購買公司股份的形式,按照其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使得審計師不必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弱化了審計師個人的責任,松綁了職業道德對其的約束,可能會使審計師一味的追求個人的利益而降低整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產生道德風險,難以保障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
(二)被審計單位方面的影響因素
被審計單位也是影響審計質量的一個因素。現代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相分離,使得所有者將資產的經營權授予管理層,從而形成了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并進而形成了對公司財務信息的審計需求。一家管理嚴格,內部控制充分有效的企業,其會計信息質量顯然比管理松散,治理水平低下的企業要高。同樣的其審計質量也相對較高,原因在于公司治理本身為高質審計服務提供了較好的業務基礎。因此具有良好公司治理系統的公司,更可能提供可靠的財務信息,審計質量也越高。企業通過設立審計委員會、監事會等手段,加強內部治理水平,提高審計質量。
(三)審計環境的影響因素
我國的審計市場相對于西方國家來說市場集中度偏低,其原因在于市場上存在過多的小規模事務所。劉明輝(2003)的研究認為我國審計質量與市場集中度呈倒U關系,在一定程度內審計質量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高而上升,然而一旦市場集中度過高達到壟斷程度,會造成審計質量的下降。壟斷市場中事務所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會減少必要的審計程序,最終弱化審計質量。
只有當審計市場適度集中,市場上只存在幾家甚至十幾家大規模事務所,互相之間有序競爭,才能形成一個高質量的審計市場。
(一)培育對高質量審計需求的市場體系
企業對于會計事務所審計財務信息的動機可以分為兩種,自愿性需求與強制性需求。自愿性動機是指企業出于某些目的,主動的聘請會計事務所對于其財務信息進行審計。強制性需求則是指在法律法規的要求下,企業聘請事務所審計。本文認為強制性的審計需求并不意味著審計質量的必然低下,當社會并沒有形成一個重視審計的環境時,確實需要通過立法或者政府管理予以引導。然而無論是強制性或者自愿性的審計需求,其最終目的都在于培養一個對于高質量審計需求的市場體系,只有市場重視審計質量,高質量的審計能為企業帶來實際利益,有需求才能有供給,最終促進整個經濟體系的良性循環。
(二)構建高質量審計供給市場
1.鼓勵事務所之間的合并:合并是事務所實現規模化最便捷的途徑之一。事務所之間的合并,可以促使事務所不斷擴大自身的業務范圍,實現自身的多元化經營,形成一個適應多層次、多樣化市場環境的彈性機制,從而可以起到對審計風險的稀釋作用。中注協及地方各級協會應做好轄區內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并、合作等業務往來的引導工作,完善行業管理和服務體系。
2.改革事務所體制:不同的會計事務所組織形式給合伙人帶來不同的法律責任。采取特殊普通合伙制,既保留了傳統合伙制下過錯方為過錯承擔責任的部分,又把合伙人的法律責任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提高工作質量,擴大業務規模,提高控制風險能力,適合那些已經在各地設立分支機構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采用。這樣會計師就必須謹慎執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自覺防范風險,并且通過合伙人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的提高而提高整個會計師事務所的風險防范能力和審計質量。
[1]孫永軍.基于規模視角的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研究.東北財經大學,2011.
[2]孫寶厚.關于全面審計質量控制若干關鍵問題的思考.審計研究,2008.(2).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