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存民
(河北省保定市百花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對如何提高中學歷史教學質量的幾點探索
孟存民
(河北省保定市百花中學,河北保定071000)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抓住“課堂如何教學生學”這個中心,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以人為本;轉變觀念;優化過程
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我們必須努力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進行歷史教學模式的探索,逐步轉變人們對歷史學科的偏見。通過多年歷史教學的反思總結,我認為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完全是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是使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培養創新能力以及思想認識水平等綜合素質的提高。現結合本人歷史教學工作的探索實踐,就如何提高中學歷史教學質量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盡管中學歷史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但是處于被冷落的地位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轉變。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大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因而,徹底轉變學生的觀念,提高歷史學科的地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就顯得尤為重要。我的做法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引導學生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為此,我依托教材內容,引領學生去尋找先人留下的歷史足跡,啟發學生感悟歷史的魅力和做人的意義。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崇高境界,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愛國壯舉,孫中山為了民主共和心系天下、嘔心瀝血的堅持,無不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只要我們以人為本,用人文精神正確引導學生,歷史知識就會與他們的人生相結合,不斷地給他們帶去學習歷史的熱情。無形當中,歷史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地位就提升了。
轉變教學觀念主要是由“教師中心論”向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教育觀轉變,實施民主化的教學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我認為民主化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要營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面向全體學生,當好“導師”,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標新立異,樹立“不唯書”“只唯實”的學習風氣,引導每一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就是消除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揮的抑制因素,排除他們膽怯、不自信的心理因素,縮小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敢于放下“包袱”,開動腦筋與教師交流、探討和研究問題,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這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創造力。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學習效果好,必須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陶行知先生說得好:“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在教學實踐中,我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生“怎么學”上。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要進行引導和調控,圍繞教材內容設計一些巧妙、啟發性強的問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習慣,啟發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得失進行反思和評價,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真正參與到主動研究問題、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逐步養成學生自覺學習的愿望和習慣,這樣堅持做下去,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大量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聯系教材內容,把握時代脈搏,把我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許多光輝高尚的人物和悲壯感人的場面顯示在屏幕上,“再現”已經消失的歷史現象,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歷史的氛圍。引導學生根據這些情景材料,借助教材內容,提取相關歷史信息。通過師生的互動和教師的講解,激發他們對真善美的愛、對假丑惡的恨,使學生的思想受到感染和震撼,這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健全他們完美的人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課堂上的教學語言要言為心聲、聲情并茂,做到“言之有情”,讓所學的歷史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如今的圖書市場,有各式各樣的歷史學習材料,可以說魚目混珠,種類龐雜,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真的很難。但是我們的學生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增加自己學習歷史知識的信息來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適當選擇一些歷史人物傳記,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提升學習歷史的興趣。不鼓勵學生大量購買成套試卷去做,而是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師最好要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親自設計練習題,指導學生訓練。這樣做既避免了學生大量做題而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又能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考能力得到明顯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張景賢]
G63
A
1673-9132(2016)24-0220-177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