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爭艷
(河北省蠡縣大曲堤中學,河北 蠡縣 071400)
班級學生自我管理的探索和實踐
齊爭艷
(河北省蠡縣大曲堤中學,河北蠡縣071400)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創造出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發揚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們成為班級的主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班級管理;自我管理;主體性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由傳統的、全方位的管理者向顧問、助手、參與者轉變,要讓學生作教育的主體,根據學生身心特點,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釋放,讓其盡情表現,積極參與,充分調動全班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使每一個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
首先,善于利用課余時間,做好班內學生的分析,對個別學生開展師生交友活動,用平等熱情的態度與學生交流,借此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其次,在班內開展“自我分析”“個性展示”“快樂的校園生活”等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讓學生敞開心扉,用筆來傾訴自己內心真實的思想和情感,并引導和啟發學生認識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中,有的班主任就像是保姆,事無巨細,一切大包大攬,導致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形成懶惰的習慣,缺乏獨立自主和創新的能力,而有些班主任則充當了警察的角色,學生平時見到班主任就像小偷見到了警察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如果實在躲不掉就低著頭唯唯諾諾,好像很乖巧很懂事。其實是班主任的高壓管理壓抑了學生真實的自我意識,剝奪了學生的積極參與的態度。而“放羊式”的管理則可能使班級成為一盤散沙。
新時期的班級管理,需要我們更新理念,學生就是我們的太陽,陪伴“太陽”,師生和諧,共同創建健康和諧的班級。我們把權力交給學生,遠遠的觀察和耐心的陪伴,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員,并以集體主人公的身份積極參與班級管理,改革班委組織機構,堅持自我管理。組建強有力的班干部組織是班級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我給予每名學生當“干部”的鍛煉機會,建設一支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主體作用的督導檢查機構,如學習督導組、紀律督查組、衛生監督組等小組,提醒和督促學生遵守班規校紀,自覺維持班級秩序,以協調班級管理工作。督查小組的建立,使學生樹立了主人翁責任感,做到了自理自律,從被動接受教育到主動參與管理。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學校很大,室外衛生區任務多,尤其到了秋天樹葉多的時候,打掃室外衛生,費時費力,還耽誤學生上課,學生有怨言,上課的教師不高興,真的是讓人感到頭疼。針對這個難題,我召開了班委會,讓班干部各抒己見,我只要結果。于是在班干部的帶領下班里負責室外衛生的學生被分成五個值日小組,每組八個人,小組長兩人一正一負,組長自己安排本組成員集中開會,討論八個成員的具體分工,尤其提到如有個別成員因病或因事缺席,他所負責的工作由誰來完成這件事,學生注意到了團隊合作的精神。這樣每一位成員在集體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一份責任,有的用大掃帚,有的用小笤帚,有的負責收垃圾,有的負責倒垃圾車……從而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學生做事有方法,講效率,他們再也不會因為搞室外衛生而耽誤上課了??梢娢覀冏寣W生自主管理班級事務,每個學生都會在集體事務中發展自我、展示自我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管理自我、學會負責任,形成了人人會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的局面。
優秀的班集體會非常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我們都知道“環境育人”。教室是學生學習和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空間。清新優雅,學習氣氛濃郁的教室環境,總會使學生產生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良好精神狀態,有利于學生優秀的學習習慣和思想品質的形成。而又臟、又亂、又差的教室環境,則會影響人的審美情緒。毫無疑問學生永遠是學校教育的主體,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實踐者也是受益者。學生朝氣蓬勃,富有想象力和創造精神,對社會上的各種文化信息反應十分敏感,他們心中擁有極其巨大的潛能和創造力。因此,我們班主任只需要大膽放權給學生,讓他們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去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藝,讓他們在實踐中去體會自己的價值,去感悟“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精髓,然后規劃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精彩。因此,班級制度文化建設要充分尊重學生作為學生的天性。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以學生的需要作為出發點,讓學生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實踐者。我們甚至可以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決策,以加強其主人翁的意識。
中學時期是學生青春發育期的最佳期。他們的自我意識發展迅速。這一時期也是他們最容易出問題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和家長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學生越來越不好管,打不得,罵不得,說得輕了不頂事,說得重了怕傷到學生的自尊,常聽有些家長這樣抱怨,作為班主任教師我們不僅應該充當好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還應該充分了解學生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特點,幫助學生形成優良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我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有些學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來自家庭和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在心理上形成了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們不對這些青春期的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他們就很容易產生心理不平衡、性格偏異,從而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做好長期的細致的工作,要及時發現、疏導、另一方面,要針對本班學生個性特點,請心理咨詢師協助開展系列活動,如專題講座,心理測試,個別輔導等,指導他們自覺地學習心理衛生知識,讓他們學會情緒的自我調控,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正確對待挫折,讓他們努力認識自我,調控自我,從而推動班級自我管理的良性發展。
[責任編輯田彩霞]
G63
A
1673-9132(2016)24-0220-191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