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隨堂分組實驗的有效實施對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理解物理知識、加強生活聯系、鍛煉動手能力、培養科學探究精神等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所以,盡量能夠使用生活中常用、常見的物品來進行實驗,既方便學生準備又能和實際聯系,確實也在教學工作中也取得了較好的結果.本文以生活中最常見的塑料袋為主要的實驗器材,結合平時筆者的教學創意和學生的集體智慧,把其中一部分課堂效果較好的實驗進行總結,希望能對更多的老師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本文將從聲、熱、力、光、電五個大板塊入手,分門別類的對實驗進行總結.
1聲學部分
1.1振動發聲1
實驗內容:把塑料袋蒙在茶杯上,并把塑料袋盡量拉緊扯平,上面放幾個粉筆頭.輕輕敲擊塑料袋時會發出聲音,同時能夠觀察到粉筆頭不停跳動.
知識點: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1.2振動發聲2
實驗內容:把塑料袋蒙在錄音機的喇叭上面,把塑料袋盡量拉緊扯平,上面放一些紙屑.播放音樂聲,可以觀察到紙屑的跳動.
知識點: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1.3固體傳聲
實驗內容:把手機放入到塑料袋中,把口系緊.撥打手機后仍然能夠聽到聲響.
知識點:說明聲音能夠在固體中傳播.同時也能說明電磁波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1.4響度相關知識點
實驗內容:把塑料袋蒙在茶杯上,并把塑料袋拉緊扯平,上面放幾個粉筆頭.輕輕敲擊塑料袋時會發出聲音,同時能夠觀察到粉筆頭跳動.用力敲擊塑料袋時,聲音明顯變大,同時觀察粉筆頭跳動高度增加.
知識點: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2熱學部分
2.1汽化現象
實驗內容:在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把口系緊.將塑料袋放入到熱水中,看到塑料袋膨脹起來.酒精汽化成酒精蒸氣.然后把膨脹的塑料袋從熱水中拿出來,等一會,塑料袋變癟了.酒精蒸氣遇冷又液化成酒精.
知識點: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汽化需要吸收熱量.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需要放出熱量.
2.2塑料袋燒水
實驗內容:首先將塑料袋直接放在火上,塑料袋迅速熔化.然后在塑料袋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將裝入水的塑料袋重新放在火上,發現塑料袋沒有熔化,一段時間后,水的溫度有所上升.
知識點:說明液體沸騰前需要不斷地吸收熱量.液體沸騰前溫度不斷上升,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這種液體的沸點.
2.3液化現象1
實驗內容:在燒杯中放入少量水,用塑料袋將杯口系緊.將燒杯用酒精燈加熱,一會兒發現塑料里面出現水珠.說明水先汽化成水蒸氣,遇到冷的塑料袋后液化成小水滴.
知識點: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叫做汽化.汽化需要吸收熱量.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叫做液化.液化需要放出熱量.
2.4液化現象2
實驗內容:冬天時,讓一個學生在室外把塑料袋套在嘴上說話.一段時間后,塑料袋里有大量的水珠出現.
知識點: 降低溫度是形成液化現象的一種方式.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叫做液化.液化需要放出熱量.
2.5升華和凝華
實驗內容:在塑料袋中放入少許碘顆粒,把口系緊.把塑料袋放入到熱水中,發現塑料袋中有紫紅色氣體出現.把塑料袋放在室溫下,紫紅色氣體消失,重新出現碘的顆粒.中間并沒有看到液體出現.
知識點:碘受熱后直接由固態升華為氣態,遇冷后有由氣態凝華為固態.
3光學部分
3.1顏色之謎1
實驗內容:在多個塑料袋中裝入一定量的水,并在水中放入少許不同顏色的顏料.透過這些裝有不同顏色水的塑料袋來觀察不同的物體.
知識點: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所決定的.
3.2顏色之謎2
實驗內容:在兩個塑料袋中分別裝上等質量的水.其中一個的外部涂成黑色.每只塑料袋中分別插入一只溫度計.同時把兩個塑料袋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后,明顯觀察到黑色塑料袋里的水的溫度上升的快.
知識點:黑色的物體對光線吸收更多.
3.3光的直線傳播
實驗內容:在塑料袋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并加入數滴牛奶.用激光筆照射時,明顯看到光的傳播現象.
知識點: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光沿直線傳播.
3.4凸透鏡效果演示
實驗內容:在塑料袋中放入一定量的水,把口系緊.讓同學們通過塑料袋來觀察身邊的物體,描述現象.
知識點:邊緣薄,中間厚的透鏡叫做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一定的會聚作用.
3.5近視眼的矯正
實驗內容:在塑料袋中裝入一定量的水,讓光線通過這個“水凸透鏡”在后面不透光的光屏上形成像.繼續裝入一定量的水時,觀察到成像不清晰,需要把光屏向前方移動.
知識點:近視眼的形成是因為晶狀體變厚,成像成在視網膜的前面.需要佩戴凹透鏡來調節.
3.6遠視眼的矯正
實驗內容:在塑料袋中裝入一定量的水,讓光線通過這個“水凸透鏡”在后面不透光的光屏上形成像.抽取其中一定量的水時,觀察到成像不清晰,需要把光屏向后方移動.
知識點:遠視眼的形成是因為晶狀體變薄,成像成在視網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鏡來調節.
4力學部分
4.1拉長的刻度尺測量結果的變化
實驗內容:把塑料袋剪成條狀,用刻度尺畫上相關的刻度,測量某個物體的長度.然后輕輕拉扯,讓塑料條變形,再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發現測量結果偏小.
4.2固體壓強的影響因素1
實驗內容:把塑料袋蒙在透明水槽上,把實驗小桌的桌面放置在塑料袋上,上面輕輕放置一個砝碼.發現塑料袋有一定的形變.把實驗小桌的桌腳放置在塑料袋上,上面輕輕放置一個砝碼,發現桌角把塑料袋刺破了.
知識點:物體的壓強與受力面積有關.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4.3固體壓強的影響因素2
實驗內容:把塑料袋蒙在透明水槽上,把實驗小桌的桌腳放置在塑料袋上,發現塑料袋有一定的形變.上面輕輕放置多個砝碼,發現桌角把塑料袋刺破了.
知識點:物體的壓強與壓力有關.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壓力越大,壓強越大.
4.4大氣壓的存在
實驗內容:在杯子中放入幾滴熱水,然后用充入一定氣體的塑料袋迅速把杯口封住.一段時間后,發現塑料袋可以將水杯直接提起來.
知識點: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4.5液體壓強1
實驗內容:把塑料袋套在手上,把手放入到盛水的水槽中,塑料袋迅速緊貼在手上.
知識點:液體內部有壓強的存在.
4.6液體壓強2
實驗內容:把紅色塑料袋蒙在玻璃管口,把玻璃管按壓在水槽中,觀察到塑料袋向上凸出.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液體,觀察到塑料袋向下凸出.
知識點:液體內部存在壓強.
4.7液體壓強3
實驗內容:在塑料袋中裝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扎數個小孔,讓學生觀察水流的速度和噴射的距離.
知識點:液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而且液體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4.8帕斯卡裂桶實驗
實驗內容:在塑料水桶底部鉆孔,連接一根塑料管,然后把塑料管放入到塑料袋中扎緊.在水桶中放入一定量液體,并逐漸抬升高度.到達一定高度后,塑料袋破損.
知識點: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深度有關.
4.9浮力
實驗內容:在薄塑料袋中裝滿水并扎緊.用彈簧測力計將它提起后靜止測得水袋的重力的大小.然后將水袋慢慢浸入水的過程中(不碰容器壁),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漸漸變小,說明水袋受的浮力漸漸變大.當水袋全部浸沒水中時(不碰容器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此時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水袋的重力相等.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開液體的重力.
4.10沉浮條件1
實驗內容:在薄塑料袋中裝滿水(加入紅色墨水)并扎緊.可以讓塑料袋懸浮在水槽中的任意位置.
4.11沉浮條件2
實驗內容:在多個薄塑料袋中分別裝入等體積的酒精、煤油、水、鹽水等,將氣體盡量排凈,將塑料袋口系緊.輕輕放入在水槽中浸沒,觀察塑料袋的沉浮情況.
4.12流速與壓強
實驗內容:把兩個充有一定氣體的塑料袋靠近.然后往兩個塑料袋中間吹氣,發現塑料袋向中間靠攏.
知識點:流速越快,壓強越小.
5電學部分
5.1摩擦起電1
實驗內容:用塑料刻度尺在頭發上摩擦數次后,接近輕薄的塑料袋,能看到明顯的吸引現象.
知識點:帶電物體能夠吸引輕小的物體.
5.2摩擦起電2
實驗內容:在塑料袋中充氣并把口系緊.用毛皮摩擦塑料袋,讓塑料袋接近輕小物體并能夠吸引.
知識點:帶電物體能夠吸引輕小的物體.
5.3摩擦起電3
實驗內容:把塑料袋剪成條狀,用手來回搓動幾次,塑料條之間有一定的排斥現象.
知識點: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5.4摩擦起電4
實驗內容:讓學生把塑料袋套在手上,用毛皮摩擦后,接近細水流.觀察水流的吸引現象.
知識點:帶電物體能夠吸引輕小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