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占濤
現在,新課改在逐步的試點推行過程中,高效的教學勢在必行.隨著無線網絡的高速發展,微時代也悄然來臨.“微博”、“微信” 、“微話”和“微課”也逐漸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互聯網的時代,能不能將微課與傳統教學融合來打造高效物理課堂呢?這種模式也恰好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大膽的嘗試正在探索中.山東昌樂一中常務副校長張福濤在介紹其應用經驗時說:“我們是微課、翻轉課堂的最大受益者,在微課應用于翻轉課堂的環境下,學生由原來的兩人一桌轉變為六人一個圓桌,這樣的轉變帶來的是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原來的滿堂灌不見了,教師也得以從繁雜的教學中解脫出來,學生課前學微課,課中充分討論,教師有針對性地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問題,課堂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1微課概念
“微課程” 這個概念, 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社區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提出的.后來,戴維·彭羅斯被人們戲稱為“一分鐘教授”.戴維·彭羅斯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師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可以看出:國外越來越重視“微課程”、“微視頻”的研究,但其核心組成資源不統一,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視頻式;課程結構較為松散,主要用于學習及培訓等方面,應用領域有待擴充;課程資源的自我生長、擴充性不夠.
在國內,自2011年起,以“佛山市中小學優秀微課作品展播平臺”為代表,以及2012年9月開展的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微課大賽為標志,國內對微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在中小學一線教師廣泛鋪開,與同時,在高等教育領域也出現了基于微視頻的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探索.
2微課的特點
2.1目的明確
微課主要是為了解決教學中某個知識點,特別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等內容.微課的教學目標比較單一,指向性明確,所有的教學設計與制作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的,既注重教師的“教”,又注重學生“學”的設計.
2.2短小靈活
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于傳統的一節課要完成的眾多復雜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根據國外可汗課程的統計和腦科學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在10分鐘左右.所以,微課視頻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以5~8分鐘為宜.
2.3占用資源小
微課視頻占用存儲資源一般約幾十兆,視頻格式都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學習者可流暢地在線查看觀摩學習,也可將其下載保存到自己的儲存設備上實現靈活學習.
3微課與傳統教學模式融合
當今,知識更新逐漸加速,傳統教學方式單一,課堂上提供的信息量相對較小,往往較難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由于微課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因此,需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這樣既能克服傳統教學方法傳授信息量少的不足,又將傳統教學易于師生增強感情、活躍課堂氛圍的優勢發揮得恰到好處.微課程如何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很多學者以及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部分學科教師也開始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嘗試應用微課開展教學.微課可以應用于課前的知識回顧、課中知識點歸納與提煉,也可以在課程的尾聲采用交互式的微課程實現鞏固學習知識之目的.
3.1課堂應用——傳統教學與微課穿插,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據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在10分鐘左右.課堂上一味地板書講授,會顯得乏味,失去學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個小小的微課,既可以豐富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轉換一下學生的思維,又可以重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使整節課的時間均為有效時間. 如高中物理中《質點 參考系 坐標系》這節課,重點和難點都是質點概念的形成與條件的判斷,如果只是依靠傳統教學,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這時,質點的教學穿插微課,而參考系和坐標系的學習任然按原傳統方式進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的多.
3.2課后應用——微課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效補充
微課可靈活運用于多種學習情境,如在線學習、面對面教學或混合學習;學習形態可以是正式學習,也可以是非正式學習;教育層次多樣,滿足社會大眾各種學習需求.很多知識點很難理解,尤其是按傳統的教學模式講授,顯得更加難以理解,這就可以將其做成微課的形式,以供學生課下隨時學習.如高中物理中《打點計時器及相關實驗》的復習,以前的做法是先讓學生看書,再到實驗室操作,如果有時間的話,再講解一遍,發現效果很不理想,學生看書走馬觀花、一目十行,到實驗室并不是每個實驗都操作一遍,而是到實驗室玩去了,再花一節課時間去講解發現,問了一些實驗操作卻什么也不知道,效果甚微.筆者調整了方案,到實驗室預先錄制制作一個微課,將一些容易出錯,高考又容易考的考點羅列出來讓他們看看這樣的操作正確與否,妥當不妥當,再到實驗室實地操作了一遍,發現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與他們再溝通,發現很順暢了.
3.3機動應用
平時學生都在校學習,如何利用課余時間來彌補課堂錯過或者沒有聽懂的內容呢?微課以其短小精悍、占用資源容量小的特點,方便隨時學習.我們將其發布至相應的學習平臺供學習者觀看、下載,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普及,這種在線視頻學習為大眾提供靈活自主的移動化網絡學習體驗.利用校園網,將每個學科的教學任務以及自己做好的微課視頻素材和文本素材教案課件等放在網上供學生自主去學習,學生的反響也比較好.
當前,微課在教育領域還是個“新生事物”,它與傳統教學各有利弊,相互融合必將會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互相融合,互相互補,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