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蘭
新時代對人才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提出了較高要求,教育要適應這一要求就需要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培養探究和創新能力.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應該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那么,對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如何引領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物理素養均能夠獲得全面發展?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有以下的思考.
1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興趣
夸美紐斯認為人的認知是從感官開始的.這一說法揭示了學生認知活動的重要特點,即將抽象的問題實體化和形象化能促進學生感性認知的形成,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和理解,就能更為輕松地提煉出更高層次的理性知識.因此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初中物理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一是讓學生結合形象認知,更好地構建物理知識;另一方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經常從學生的生活事件選材,創設情境,激起學生主動進行合作學習的愿望.
例如,《直線運動》一課,筆者是這樣來創設情境的,播放本班某同學在學校運動會兩百米比賽中的視頻,提出問題:請你來對該同學的運動情形進行分類?因為自己本身就是比賽的參與者或觀眾,因此學生對此問題的討論很有激情,參與程度很高.有的說,運動員在有的階段做直線運動,也有的階段做曲線運動;有的指出,運動員開始時是加速運動,中段有一段速度沒有變化,最后沖刺屬于加速運動.就這樣,學生積極的討論和交流將本課重點之一——運動的分類方法呈現出來.
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創設情境,讓學生更為深入地參與討論和展示,是合作學習有序進行的第一步.
2提供任務,以學生的目標意識為合作學習導航
任何一個項目的完成都需要明確的目標,尤其對于初中生的合作學習而言,他們科學化的學習方法正處于養成階段,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活潑好動也正是這一年齡段的天性,如何使得合作學習不偏離正常的方向呢?筆者認為,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之初,就要將合作學習的任務和要求告知學生,讓學生明確通過合作要完成怎樣的任務,進而認識到這一過程要做什么事情.同時,教師還可以提醒學生,對任務進行進一步分解,有合作價值的子任務由小組在討論和協作中共同完成,適合個體操作的子任務就讓學生自主完成.這樣的處理保證合作學習過程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升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速度》一課,筆者在課前自主預習階段,給學習小組提供了課堂上即將進行合作學習的任務:研究紙錐的下落速度,并讓學生在課前結合教材上的要求準備兩個紙錐.雖然只要求每小組準備兩個紙錐,但是在小組內部競爭機制的作用下,幾乎每個小組成員都準備了一個紙錐,具體實驗時從中選擇兩個最合適的使用,其他的留作備用.因為預先有了明確的任務,學生對相關學習內容都有了充分思考,因此課堂上圍繞“怎樣測定紙錐下落的速度”展開合作討論時,學生的融入度很高,通過積極的討論,最后匯總出三種方案:(1)測定紙錐下落一定距離的時間;(2)測定紙錐下落一定時間的距離;③隨機對應某距離,測定對應的紙錐下落時間.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從操作的可行性等角度進行對比后,從中篩選出更加合適的第一種方案.正是因為預先提供了明確的任務,學生活動得到了目標意識的保障,在合作學習中他們都得到了完美的過程體驗,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3科學探究,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構建認知
初中物理強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對探究過程的體驗,教師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有效參與科學探究,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問題出發,依托已有的認知,用科學的方式在合作中進行探索和發現.當然,這一過程的高效進行,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轉換自身角色,要讓自己成為學生合作探究的引領者和合作者,引領學生順著正確的道路前進,讓學生在合作研究的過程中,體驗科研工作,感悟物理思想,習得科學方法.
例如,為引導學生立足于合作學習進行科學探究,筆者對《水循環》這節課的教學是這樣來進行設計的.先播放視頻:奔流不息的黃河長江、巍然屹立的冰川雪山、浩瀚無垠的海洋、漂浮空中的白云……;通過動態更替的畫面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喚醒學生已有水循環的認知,從而引領學生對水循環原理的思考.
師:請同學們列舉自然界里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
生:水、冰塊、雪花、云層、……
師:水的物理狀態可以如何來界定?
生:三種狀態,液態,固態,氣態.
師:自然界的水有三種存在狀態,那么你們能結合所學,以圖表形式描述一下三種狀態相互轉換的物態轉換過程嗎?(學生畫出相應的物態變化圖)
師:你能用物態變化原理來解讀自然現象中水循環的過程嗎?請相互討論.
在教師的層層鋪墊和有效引導下,學生開始進行討論,在合作中相互啟發思維,探索水循環的物理本質,最后在匯報和總結中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認知.
物理知識很多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關,教師啟發他們思考,喚醒他們的前概念認知,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進行科學探究,能有效幫助他們實現認知的同化和順應.對于很多物理問題,教師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思路讓學生來掌握知識,而應該打破常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以切合自身認知特點的方式來構建認知.
4積極評價,促使學生在反思和辨析中提升合作學習的品質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自我認知能力的高低是區別偉人和庸才的標桿.”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自我評價,從而培養反思和內省的能力,在促使學生不斷實現自我完善的同時,能讓其更加深刻地把握個體與團隊的關系.新課標要求在課程實施時,引導學生對比自己與他人的學習活動來進行反思,并總結和評價,進而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推進學習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
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的合作學習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猜想的過程,就要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對各自的觀點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一方面可以完善的猜想結論,另一方面也是深度思維的訓練.此外,在實驗思路的搭建和實驗操作以及實驗數據的整理過程中,學生要有意識地以形成性評價的目光來審視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操作過程,在討論與協作中完善操作.
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就是一種反思,將這一過程融入合作學習中,有助于學生相互借鑒和啟發,進而讓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入和全面,從而提升他們的自我調控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我們在初中物理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有效創設情境,明確學生的目標意識,啟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引導學生自我評價,這些方法都可以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也值得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中進行實踐.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成為了兩個教育熱詞,兩者之間也存在著諸多聯系,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習者通過同學間的相互協作,共同實現知識的構建;而探究學習是學習者結合自己的猜想,在科學方法的指引下,對問題進行研究,最終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學習方式.由此可見,這兩種學習方法的界定源于不同的分類角度,前者強調學習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可以運用于各類型學習內容;后者局限于對未知內容進行探究,同時,探究性學習的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合作團隊.二者之間不存在矛盾,在初中物理的實際教學中,我們讓學生立足于合作來進行知識的探究,有益于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合作學習能否健康發展,需要教師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相應的,探究性教學的正常進行也離不開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