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亮



思維定勢是心理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tài),常被形象的稱為思維套路,通常是有助于問題解決的.其思維過程可概括為:根據面臨的問題聯(lián)想起已經解決過的類似問題,將新問題的特征與舊問題的特征進行比較,抓住新舊問題的共同特征,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當前問題情境建立聯(lián)系,利用處理過類似的舊問題的知識和經驗處理新問題,縮短思考時間,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1利用定勢思維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實現(xiàn)知識的正向遷移
例1(2011年蘇州中考試題第30題第4小問)小明按如圖1所示電路圖做“測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實驗室可提供下列器材:
A.電流表
B.電壓表
C.滑動變阻器R(阻值0~20Ω)
D.電阻為6 Ω的待測燈泡I,(電阻不隨溫度變化)
E.電源E(電壓4.5 V并保持不變)
F.開關S及導線若干
(4)排除故障后,小明繼續(xù)進行實驗,在對測量的數據記錄和處理時,設計出表1,你認為這張表格的設計是(正確/錯誤)的.
此時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按常規(guī)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它可以省去許多摸索、試探的步驟,但是“定勢思維”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考,很多時候對問題解決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當一個問題的條件發(fā)生質的變化時,“定勢思維”會使解題者墨守成規(guī),難以涌出新思維,造成知識和經驗的負遷移.
2定勢思維易造成知識的負遷移
例2(2012年揚州中考試題第28題第4小問)在“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6 V,小燈泡和額定電壓為3.8 V.
(4)小華為得到比較準確的小燈泡額定功率,她用同一套器材做三次實驗(她將電壓表調到3.8 V,圖2丙是其中一次實驗所調的電壓表示數),獲得三組數據,并進行數據處理,如表2所示.
這樣處理數據的方法是否正確?(正確/不正確),其理由是.
筆者在任教班級通過本題作業(yè)測試進行調查分析,超過80%的同學在初次解答本題時,給出的答案是“小燈泡的電阻受溫度影響較大,不正確;小燈泡電功率變化大,取平均電功率沒有意義”,可見,在解答此類問題時,“不可以取小燈泡的平均電功率”的“定勢思維”的負面影響開始體現(xiàn).當新舊問題形似異質時,“思維定勢”往往會使解題者步入誤區(qū).
要突破“思維定勢”的束縛,就必須在思考創(chuàng)新問題時,通過比較,有意識地拋開頭腦中以往思考類似問題所形成的思維程序和模式,將問題獨立,針對性的思考.
反思以上兩道例題,例1的實驗目的是“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在實驗過程中即要測出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消耗的電功率,即低于額定電壓、等于額定電壓、高于額定電壓三種情況下小燈泡的電功率,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功率相差很大,所以求電功率的平均值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