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旭


摘要:相比壟斷一體化經營階段,電力市場條件下發電企業運營模式與經營方式都產生了極大的改變。與此同時,企業收入結構也在產生一定變化,按照不同特征統一發電市場可進行市場具體細分,這些具體細分市場為發電企業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根據不同細分市場,制定相應收入、成本策略,以取得經濟效益最大化,并通過科學方式的選用避免經營風險。為此,主要對現階段我國電力市場特點、發電企業盈利模式轉變及電力市場條件下發電企業盈利相關策略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電力市場條件;發電企業;盈利策略;模式轉變;電量市場收入策略
中圖分類號:T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2-0126-02
一、現階段我國電力市場特點及發電企業盈利模式轉變
(一)現階段我國電力市場特點
目前我國還處于電力市場改革初級階段,發電競爭模式為電力市場交易的主要形式,其結構如圖1所示。
電網公司業務范圍為圖中虛線框區隔開部位,作為獨立經營實體,發電企業利用競爭方式取得發電上網權利,同時,電網公司內部也需進行部分調峰調頻電廠保留。此類電力市場結構中,發電環節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如國有、國有控股或地方性、外資民營等。其中90%為國有及國有控股發電企業,10%為外資與民營發電企業。于此同時,多元競爭格局已形成,電網企業屬于電力購買者與銷售者一體,在遵守電力交易規則的基礎上,需制定與生產經營策略相符,滿足企業盈利的合理目標。
(二)發電企業盈利模式轉變
發電企業在傳統經營模式下,其不具備經營自主權,這種情況下,通過相關部門行政命令的形式對上網電量進行合理分配,按照成本+利潤的形式對上網電價加以核定。但這種方式發電企業收入途徑單一,只能通過電能分配取得收入,因偷格固定,收入與電能產量存在正比關系。為有效提升發電企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必須轉變發電企業盈利模式。電力市場運作效率提升是電力市場改革的目的,電力市場條件下,作為獨立經營的實體,發電企業上網電量及電價需利用競爭得以實現,其收入、利潤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其特點如下。
第一,發電企業需對競爭對手的競爭策略加以考慮,目前我國電力市場特點與寡頭壟斷更為接近,一個企業競爭策略不僅會對其他企業造成影響,同樣也會受其他企業的制約。市場競爭中,為取得更多市場份額,發電企業應對競爭加以重視,并對自身運營效率進行有效提升。
第二,發電企業選擇機會增多。傳統模式中,發電企業收入形式較為單一,但在電力市場條件下,電能交易形式呈現出多樣化,不僅能夠為市場提供更多服務,更形成電力細分市場。在企業收入途徑不斷增多的同時,市場分配也已經成為發電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
第三,風險必然存在于市場,電力市場對發電企業而言,不僅是發展機會也是發電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為避免市場風險,企業需根據實際情況選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加以防范、規避。
第四,為實現競價上網,發電企業應對市場行情加以充分掌握,要求企業對未來負荷變化情況進行準確預測。
二、電量市場收入策略
(一)中長期合同市場收入策略
電力市場條件下,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發電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為市場價格波動。作為價格變動頻繁的商品,電力市場內電價易變性將增加發電企業利益風險,如防范不到位,將造成嚴重后果。在進一步發展電力市場的同時,合同交易份額不斷擴大,在新電能交易模式下,電力通過合同交易完成比例逐漸增加。電力市場內,引人中長期合同對電力市場改革至關重要。根據中長期合同交易市場具體情況劃分,可細分為年度合同市場與月度合同市場,在電力市場初期以上2種交易電量占整個電力交易的4/5左右。由此可見,中長期合同市場收入策略的合理實施對發電企業盈利具有重要意義。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合同價格制定策略。電力合同價格確定需對電能商品特性加以充分考慮,因電能不具有存儲特點,為降低中長期合同定價難度,合同價格定價模型可以風險調整價格為主,其公式如下所示。
Pc=Pb+ρ
其中,合同價格由Pc表示,合同基本價格由Pb表示,風險回報由p表示。
同時,市場價格與其他發電企業行為也是發電企業合同價格制定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發電企業自身合同價格制定中市場實時電價平均水平可作為重要參考條件,在確保合同價格能夠符合實時價格平均水平,發電企業為有效避免風險可側重于合同市場交易。
第二,合同電量分配策略。差價和約模式下,發電企業因合同價格和市場價格存在密切聯系,確定合同電價后,合同交易分配電量的多少對中長期合同市場盈利具有極大影響,甚至影響到電力市場整體盈利情況。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與中長期合同市場為構成電力市場電能交易的主要部分。發電企業根據現貨市場、中長期合同市場,應進行電能分配策略的合同帶制定。合同交易量對發電企業效用的影響可由圖2表示。
(二)企業競價策略
發電企業如能夠對市場出清價加以準確預測,為獲取利潤,只需市場出清價高于報價即可。但市場清算電價預測難度較高,為此,必須全面了解全網電力供需狀況、輸電網絡擁擠狀況及其他發電企業競價行為等。在發電機組成本/需求微觀經濟分析的前提下,需進行機組面對需求曲線公式、求解方式的建立,并進行機組市場價格控制區相關觀念的提出。在完全競爭市場中,遵循邊際成本曲線生產、報價,機組可最大限度提升生產效率與社會福利。在競爭市場不完全情況下,邊際收入、邊際成本相同最佳報價點尋找為機組最優競價準則。
三、輔助服務市場收入策略
(一)發電企業系統備用費用
由發電機提供備用服務,為提供備用發電企業需成本、支出,在具體情況中,備用只有在被調用發電才能進行該部分容量費用、電能費用補償的獲取。作為一種容量成本,備用主要包含容量費用、機會成本等。容量費用是指發電機將容量提供給市場而產生的費用。此部分費用按照發電企業供給的備用容量報價由電網公司實行結算,并進行全部中標機組支付。目前,往往選取備用機會成本對備用成本加以衡量,也就是因備用提供機組降低發電量情況出現,進而減少電量市場收益,該部分就是機組供給的備用機會成本。以給定時段t內第i臺機組有功出力為Qi,可通過隨機生產模擬獲取其發電量EGi,此機組收益Ri公式如下所示:
Ri=PEGi-C(EGi)
其中,該時段電量電價由P表示。
(二)系統備用市場投標決策策略
發電企業在備用市場需進行決策時必須對機組性能、成本回收加以考慮。發電企業報價與其被選中概率具有重要關聯性,如報價過高則被選中概率極低,如報價過低則無法獲取預期收益目標。因電力市場屬于不完全競爭市場,發電企業為提升預期利潤率,常常會選用策略性投標的方式。發電企業報價最佳策略和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等息息相關。根據兩種不同價格形成機制及優化機組配置,進行隨機動態規劃模型的建立。一種為只對運行時被調度的運行備用進行備用價格支付,其價格一般在主電能市場清算價格以上;第二種為根據主電能市場價格進行被調度運行備用支付,而對沒有調度的備用容量進行少量備用價格的支付。
四、容量市場收入策略
第一,生產能力出讓為容量輸出的重點,容量輸出交易一般只與容量交易、容量付費有關。我國地域面積為廣闊,各地經濟水平、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進而導致每個地區間的用電高峰也不一致。如地域不同的兩個城市具有不同的高峰時段,兩者間不存在相關性,自身具有滿足高峰時段的儲備容量,這樣兩地間總容量將比兩地某個時段最高負荷總和多。如兩地能夠通過自身備用容量為對方峰荷需求加以滿足,不僅能夠對兩地間發電企業容量成本大大降低,還能幫助發電企業取得一定發電容量交換收入。
第二,小機組容量交易策略。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電力行業具有較長建設投資時間,裝機容量市場對容量投資起到長期引導作用,根據現階段電力市場實際情況,要求容量交易方法選擇必須滿足我國國情。高煤耗小機組在我國發電結構中占據比例較大,在電能市場上此類小機組競爭力較低。電力市場條件下,隨著“一機一價”的消散,在相對公平的競爭中,部分發電企業往往會被取締,這不僅于容量相關,更要為將來負荷投資備用容量考慮。雖然電能市場內小機組并不占據優勢,但可以達到容量市場分攤與輔助服務市場的作用。通過改造小機組,可確保企業收入及優化配置現有資源。
五、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電網公司三級電力市場正逐步完善,以此達到明確分工、層次分明的作用。作為一個專業化水平較高的產業,競價策略、電力交易等方面得到了廣大學者、專家的關注,并獲得了較高成績。但在發電企業電力市場規則利用是否合理、盈利策略制定是否最優及企業利潤最大化如何實現等方面卻研究甚少。為更好地提升發電企業經濟效益,本文主要提出了電量市場收入策略、輔助服務市場收入策略及容量市場收入策略,以期實現發電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