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卓
【摘 要】企業戰略管理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在轉型背景下,如何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已成為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中心議題。本文深入分析了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轉型;地方本科院校;企業戰略管理;教學改革
2014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引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戰略部署。同年3月,教育部負責人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明確表示,我國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將實行轉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實質就是由學術型向應用型轉變,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的實際應用能力。企業戰略管理課程作為一門獨立、應用型很強的管理課程,最早在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開設,1996年,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引入我國,由于該課程在經濟管理學科體系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教育部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把它列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目前,地方高校經管類專業都開設了企業戰略管理這門課程。但由于各種原因,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在地方高校教學中或因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的差異,該課程教學效果也參差不齊,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差別也較大。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轉型背景下對企業戰略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適合自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顯得非常重要。
1 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是實踐性極強的科目,教學應側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采用案例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動腦思考,縮短書本與實踐的差距,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許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時,主要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忽視實踐環節的教學。據筆者所考察的幾所地方本科院校來看,沒有一所學校的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在教學大綱中專門設置實訓或課程設計環節,在教學方法中仍以講授為主,案例教學也只是輕描淡寫,敷衍了事。
1.2 課程安排時間不妥,缺乏與其它課程的銜接
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企業戰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學會用戰略的思維模式來思考問題,用企業戰略理論和工具來分析問題,將戰略落實到企業實踐當中去,以此提高學生的戰略管理綜合能力。然而,作為一門具有高度整合性的核心課程,企業戰略管理課程被許多學校安排在第三學期,很多先行課,比如企業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等課程還沒安排學習,就先學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導致學生在學習戰略管理課程時對很多應該了解或掌握的相關知識缺乏基本的認識,無法做到前后銜接,學習效果不理想。
1.3 案例教學結構模式單一,案例質量不高
現階段,盡管許多地方本科院校在講授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時采用案例教學,但大多數教師一般采用口述案例或發放案例資料的方式進行,條件允許的最多也只是借助多媒體講述案例,大部分教師采用傳統、固定的結構模式來進行案例教學:原理論述——案例引入——分組討論——代表發言——總結點評。這種案例教學模式雖然邏輯結構嚴密,易于組織,而且討論的內容也可豐富多彩,但畢竟其教學形式呆板、單一,無特色,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那些不善于發言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從而與傳統教學產生的“弱效果”沒什么不同。此外,案例質量也不高,一是案例陳舊、缺乏時代感;二是實用性差,案例脫離實際;三是國外案例偏多,國內案例偏少,本土案例更少;四是經典案例匱乏,案例良莠不齊。
1.4 主講教師缺乏實踐經驗,難以駕馭課程教學
企業戰略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主講該課程的教師既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也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特別在案例教學中,尤其需要主講教師具有較強的個人理論能力和課堂把控能力,但現實中擔任該課程的部分主講教師,他們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在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對企業不甚了解。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時,往往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理論生搬硬套,缺乏趣味性、實戰性,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 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措施與建議
2.1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教學,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如前所述,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科目,該課程既需要學生扎實掌握企業戰略管理的有關理論,又需要學生將有關戰略管理理論運用于企業實踐,創新性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當前地方本科院校在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計劃安排中,一定要強調實踐,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將課程實訓、課程實習及課程設計安排其中,并且各種實踐教學時數之和不少于該課程總學時的三分之一。
2.2 合理安排課程教學時間,注意與其它課程的有效銜接
目前,大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公共基礎課被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學期,學科基礎課被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學期,專業課被安排在第五和第六學期,專業選修課被安排在第七和第八學期,由于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屬于經管類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課,因此,該課程被大部分學校安排在第三學期。企業戰略管理課程雖然是一門學科基礎課,但與其它學科基礎課不同,它的綜合性很強,在學習企業戰略管理管理課程之前,最好先學一些管理類基礎課程,如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企業運營管理等課程,因此,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安排在第五個學期比較恰當,既可以對先前學習的管理類基礎課程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又可以對后續的專業課程提供方法論的指導,從而提高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的學習效果。
2.3 改進教學方法,實現案例教學與其它教學方法的有效結合
和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有其獨特的優勢,但由于現行案例教學大都結構模式單一,無新意。因此,案例教學不應被教師當成唯一的教學途徑。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根據其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在實施案例教學的同時也可適當配合其它教學方法,比如情景模擬法、參與教學法、啟發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從而使得案例教學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特別在討論企業戰略某一抽象問題時,尤其要結合其它教學方法來進行講解,比如情景模擬法,讓實際情景再現于課堂,直觀的視覺、聽覺沖擊就會使學生的理解更深刻,化抽象為具體,從而達到案例教學的最大效果。此外,為了使得案例教學更加貼近實際,可以采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教學方法,即邀請企業人員進入課堂講述案例和組織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實踐,實現案例教學模式豐富化。
2.4 建立專業化的案例庫,確保案例質量
案例教學成功的首要條件是要有恰當的案例選擇,只有選擇與原理相匹配的案例,案例教學才有實際效果。因此,在開展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案例教學之前,必須建立強大的、專業化的、高質量的案例庫,在講述企業戰略管理的每一個原理時都能找到與之相匹配的案例,使案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當前,地方本科院校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團隊在建立案例庫時應從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一是,成立案例采集隊伍,加強企業案例的收集與研究工作,并客觀加工原始案例,達到教學標準,最終分門別類歸入案例庫;二是,確保所有案例都是來自于真實企業,保證案例的真實性;三是,與本土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編寫具有本土戰略管理特色的企業案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戰略管理理論在本土企業的實際應用,從而加深學生對戰略管理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2.5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毋庸置疑,師資隊伍是課程建設的有力保證,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由于它本身的特點,對任課教師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案例教學中,它要求教師不僅能“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能在“組織者、引導者、協調者、評論者”等多重角色之間適時轉換。因此,教師不但要掌握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很強職業教學能力,以確保案例教學水準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肖智潤.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企業導報,2010(11).
[2]丁釗.“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探討[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0(4).
[3]劉莉芳.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14(4).
[4]何迪.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教學思路及其實踐的改進[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11).
[5]王衛.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
[6]李光明.基于能力塑造的企業戰略管理課程實訓教學探索[J].考試周刊,2013(8).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