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瑋
前幾天,我聽了一節七年級思想品德課,主題是《珍惜友誼》。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充分發言。老師提問學生:“你們之間發生過矛盾嗎?”其中一個學生說:“我是宿舍長,一次晚上睡覺時讓一個同學關窗戶,他不關,后來我們就打起來了。”
老師利用這個事例引導:“同學們,想一想,有沒有較好的解決辦法?”
學生紛紛發言:“如果我是宿舍長,我會把他交給老師,讓老師批評他。”
“如果我是宿舍長,我會讓那個同學站在窗前為我們擋風。”
“如果我是宿舍長,我會把那個同學的被子給其他同學蓋。”
“如果我是宿舍長,我會讓那個同學站在宿舍外讓他體會體會寒冷的滋味”……
學生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初中學生還沒有形成相互愛護、謙虛禮讓、團結友愛的美德,這不能不說是德育工作的失誤。
教育界很早就提出“五育并舉、德育為首”的方針,如果我們培養出的學生胸無大志、見異思遷、不守法紀、沒有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情感,那么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就會流行,社會也不會安定。
當今,國際社會已普遍認識到道德教育對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把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作為一條教育方針。我國歷來有著重視德教的傳統,我們要實施素質教育決不能忽視德育工作,這也是教育改革不能動搖的主題。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班會,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班會是集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最好機會,每次班會我和學生都確定主題,深刻討論。有一次班會,我引用中考試題上的一段材料對學生進行教育,那段材料是:“鷹媽媽為了訓練小鷹飛翔,帶領小鷹到懸崖上,然后把小鷹從懸崖上推下去。這樣,小鷹練習飛行的同時面臨生命的危險。”學生聽了感觸很深,認為鷹媽媽太殘酷了。
我就引導學生依次思考:“小鷹生存的環境如何?”“如果鷹媽媽不這樣做,小鷹的命運如何?”“鷹媽媽訓練小鷹時的心情如何?”“小鷹此時應該拒絕訓練還是聽從母命?”
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對這個故事有了新的認識,思想有了升華,得出了一個結論: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鷹媽媽雖然再心疼孩子,也要苦練孩子生存本領,鷹媽媽是最負責任的母親,有最偉大的母愛。小鷹應該去風雨中拼搏,刻苦練習。
最后學生一致表示:理解父母和老師,在國家、學校、父母的關愛下努力拼搏、健康成長。
此次班會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學生很長時間里都勤奮學習,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可見,班會是鼓舞士氣的誓師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契機。
二、教師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要培養學生成為道德高尚的人格,必須給學生講明白為什么,怎樣做。單純地講道理,學生往往不容易接受,學生更容易接受來自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的示范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所有道德榜樣中,教師的行為示范對學生最具感染力。“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塑造學生靈魂就必須嚴格要求、自我修煉。當告訴學生該做什么或不該做什么時,可以直接要求,如“做人要信守諾言”、“必須認真聽課”、“不許你再亂花錢!”當培養學生高尚行為,可以激勵學生,例如,“你一定會做得很好”、“你一定會取得優異成績”,等等。我們還可以找學生聊天,用委婉的語氣對他們進行指導。如果張口就說:“不努力就去種地,種地的能有多大出息,你就是種地的料。”學生聽了,還怎能做到熱愛人民、相互尊重、自信自強?你過去所講的道理、所做的教育會全部毀掉。
教師的“言傳身教”是自然的事,會對學生的品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其實,學校德育的成功,最終取決于教師的人格和行為表現。沒有教師的“身教”,就沒有真正的德育,因此我們要不斷提高思想政治修養。
三、與任課老師合作,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
班主任和本班任課教師組成相對獨立的教育教學群體,直接影響班風和學生成長。為了形成教育合力,我與任課老師交流溝通,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有意識、有目的、有步驟、有重點地實施德育。
例如:在語文課上講《故鄉》時,讓學生對比新舊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況、少年兒童的成長環境,等等,讓學生感覺到生活的幸福和快樂。然后和學生分析這些巨變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了,是因為全體人民的艱苦斗爭和辛勤勞動。再問學生應該怎樣做,他們自然就會明白:應該珍惜生活,發奮學習,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希望,努力讀書。
數學課上,告訴學生,如楊輝三角的發現、祖沖之對π的計算、負數的使用、方程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領先的。新中國成立后,華羅庚教授推廣的優選法,“陳氏定理”都是值得我們自豪的。告訴學生,數學美的特征表現在和諧、統一等方面。比如,圓是把無數零散的點,有秩序地、對稱地按規律排列而成的封閉圖形。正如每個人是一個個孤立的點,人人和諧共處才能組成良好的班集體和強大的國家。講授坐標系時,引導學生思考,每個人就像平面內的點一樣,會通過個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定位,自己的后天努力直接關系著“函數圖像”,我們要通過奮斗構建最美的“人生圖形”。
現實中,許多老師害怕德育工作影響教學而忽視德育、只重智育,殊不知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智育的重要手段,完全可以“事半功倍”,可以有效減少“校園暴力”、“跳樓”等惡性事件。“思想工作先決條件”是我們黨總結的一條基本經驗,對教書育人更適用,搞好德育工作,是教育的思想保證和重要條件,只能加強,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