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自曉麗
摘 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新媒體時代逐漸向我們走來。新媒體營造了自由、開放、快捷、交互性的傳播環境,這就對傳播者和受眾關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文從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分析入手,從人性化、和諧性和平等性3個方面對新媒體環境下傳播者和受眾關系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 新媒體;傳播者;受眾;關系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3-0008-01
傳受關系是傳播者和受眾之間互動的產物,隨著傳播媒體的發展,傳播者和受眾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在新媒體環境下,微博、微信、博客等各種新媒體產生,依托于互聯網營造了開放性、交互性和自由性的傳播環境,這對傳播者和受眾關系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傳播者和受眾應當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合理處理好傳受關系,把握好傳受關系。基于以上,本文簡要解析了新媒體環境中傳播者和受眾關系。
1 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分析
1.1 自由、平等的傳播環境
相較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所構建的傳播環境更加開放,更加平等,更加自由,例如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形態,受眾可以自由的在其所構建的信息平臺中進行信息的評論、互動和轉發,而在轉發的過程中受眾則完成了傳授主體的轉換。在新媒體環境中不僅可以傳播新聞組織或媒體組織的信息內容,同時人們也可以進行個性化的表達,整個傳播環境更加自由。
對于新媒體的使用者來說,其有著信息傳受的雙重主體身份,在信息的評論和傳輸過程中有著平等的話語權,這是傳統媒體環境所不具備的,這就改變了傳統媒體單一的直線傳播模式,受眾對于信息和新聞的關注、轉發和評論本身就是對新聞信息的一種表達態度[1]。同時新媒體中有著信息搜索的功能,新媒體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個性化需求來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新聞信息內容,提升了信息傳輸的自由性。
1.2 信息多樣化
首先,在新媒體環境中,信息的內容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速,人們對于信息有著多元化和碎片化的需求,新媒體技術打破了信息傳輸的版面限制和時空限制,新聞信息內容不僅僅局限于經濟、政治、文化等幾個固定的方面,新媒體的使用者可以自行的創造信息,這就豐富了信息內容。
第二,在新媒體環境中,信息來源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在新媒體環境中,信息的傳播者可以是受眾,受眾也可以稱為信息的傳播者,新媒體使用者有著傳受主體的雙重身份,這種自由化、平行性的傳播環境打破了傳統媒體意識形態的限制,信息的來源更加多樣化,人人都可以是信息源,且傳播的內容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人內心的文化訴求,在新媒體平臺中逐漸新成了例如慈善、小動物保護等亞文化群體。
第三,在新媒體環境中,信息的形式不斷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任何一種新媒體的出現都屬于一種新的信息表現形式,例如微博中的信息發布、微信中的朋友圈照片及文字發布、網絡電臺等。
2 新媒體環境中傳播者和受眾關系分析
2.1 傳受主體去中心化
在傳統媒體環境中,傳播者和受眾的關系是一種中心對邊緣的模式,傳播者是信息傳播的中心,信息傳播的內容由傳播者來決定,受眾只能被動的接受,并不能夠對信息的傳播過程產生任何影響,沒有選擇信息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的權力,傳播者和受眾關系的中心化十分明顯。
而新媒體則營造了一種更加開放、自由的信息傳播環境,普通的受眾也可以稱為信息的傳播者,也能夠對信息傳播產生影響,新媒體使用者能夠輕松自如的切換傳播者和受眾的角色,沒有了以傳播者為中心的這一說法,傳播者和受眾關系的去中心化明顯,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傳播者和受眾都是傳受關系的中心,或者說在傳受關系中沒有了中心,受眾的地位被提升,受眾的個性化和創造性得到了尊重和表達。
2.2 傳受關系地位平等化
新媒體環境在傳播者和受眾之間建立了一種平等的互動關系,受眾對于信息的接受不再是被動的狀態,受眾可以實現與信息傳播者的交流和討論,實現了傳播者和受眾的平等對話[2]。在新媒體環境中,每一個新媒體的使用者都是信息的傳播者,也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傳播者和受眾的關系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二者都是信息傳輸的主體,其所面臨的共同客體是信息,是新聞,是船舶的內容,而不再是各自的對方。
2.3 傳受關系互動常態化
在新媒體環境中,信息的傳輸方式由單向傳輸轉為了雙向傳輸甚至是多向傳輸,傳播者和受眾的互動越來越多,在互動的過程中更加凸顯了受眾的地位。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以互聯網為依托,互聯網有著交互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實現了信息的點對點傳播,受眾在接收信息的過程中能夠打破時空限制,能夠隨時隨地與處于網絡另一端的傳播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而在溝通的過程中,受眾則完成了向傳播者的角色轉變,新媒體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自由的發表評論,表達情感。
2.4 傳受關系的人性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地位不斷提升,傳播者與受眾關系越來越人性化。傳播者在傳輸信息的過程中必然有著一定的目的和意圖,在新媒體環境中,信息的傳播開放性更強,新媒體使用者可以憑借著自身的喜好來共享信息、發表意見、表達觀點,這就充分滿足了受眾的文化訴求和信息需求[3]。新媒體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信息傳播呈現出供大于求的特點,受眾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面臨著更多的選擇,信息傳播要想實現對人思想意識和行為行動的影響就必須要體現出人文關懷,體現出人性化的特征,從人性的角度去分析信息,挖掘信息價值。
新媒體環境中,受眾在信息傳播中有著充分的主體地位,能夠對說教式的信息傳播進行反抗,這就對信息傳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從人性的角度出發,積極體現人文關懷,才能夠適應新媒體環境中受眾的變化,只有建立人性化的傳受關系才能夠保證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傳播,從而實現信息的宣傳目的。
2.5 傳受關系的和諧化
新媒體環境中,信息的內容、形式更加多樣化,營造的傳播環境更加開放化和自由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傳播者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更會考慮到受眾的需求,以此來構建的傳受關系勢必更加和諧[4]。以微博公眾號為例,其所傳播的信息是其所有粉絲所感興趣的信息,這就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傳播者和受眾的關系在這種有效傳播的過程中被無形加固,使二者的關系更加和諧。
3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新媒體環境中,傳播者和手中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傳播者和受眾的界定逐漸模糊,傳播者和受眾關系中的中心不再明確,而呈現出平等、人性化、和諧化和平等性的特征。
參考文獻
[1]張軍.新媒體環境下傳受關系的演變[J].西部廣播電視,2014(14):78.
[2]鄭和武.新媒介環境下傳受關系的演變[J].傳播與版權,2013(3):1-3.
[3]顏廷昆.傳播理念與媒介形態的共變關系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3.
[4]喬媛媛,蔣雷亦.傳受關系的演變與和諧傳受關系的建立[J].新聞世界,2015(8):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