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杰+姚竟發
摘 要 緊隨時代進步,網絡上的風吹草動對大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研究網絡輿情的監管已經成為學校和社會的重要任務,本文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概括了高校網絡輿情的含義,分析了網絡輿情問題的現狀,提出了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 大學生;網絡;輿情;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3-0127-03
1 高校網絡輿情定義
網絡輿情是社會輿論的一種,主要指某個時間節點網絡上對某類社會問題的見解。這種網絡輿論針對社會熱點發表看法,通過網絡互相傳播,往往這種輿論具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
網絡輿情主要依靠網絡進行傳播,針對某事件與眾網民進行心靈、態度、看法等方面的交流與互動,有時會產生很強的后續影響力。高校學生較多,在新的網絡環境下,把網絡輿情發展為一種更高的新的形態,即高校網絡輿情,它的產生方式以及傳播、演變等方式都比較前沿,主要依靠新起的一些媒介進行傳播。如今,網絡除了作為一種交流、傳播工具外,更是一種人性化的空間場域。目前,網絡高速發展,一項事件可以在瞬間傳遍整個校園,引起學生們的網絡熱議,使得高校網絡輿情快速形成并不斷擴大。校內外一切事件或政治規定,都有可能成為學生們產生網絡輿情的源頭。

2 河北農業大學網絡輿情問題的現狀分析
針對這一問題,在河北農業大學內部進行了有效的問卷調查,被調查者積極配合,廣泛參與,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99份,符合調查問卷的相關規程,達到了預期目的。共調查了10個問題(6個為選擇,其余為自述),列舉如下:
2.1 你每天累計上網時間是多少
此問題意在了解大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根據調查,每天上網時間在1h~3h之間的占了45.94%,而2014年湖北首發閱讀調查,據調查,在新興媒介中,人均每天上網接觸時間達49.11min,可見大學生上網時間遠超人均的49.11min。顯而易見,網絡已經走進大學生的生活,研究網絡輿情的影響迫在眉睫。
2.2 以下媒體你更喜歡關注哪類
此項調查結果顯示,在眾多現代媒體中,大學生更傾向于通過網絡媒體,網絡關注度為80.60%,可見網絡信息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2.3 你上網的目的是什么
在前2個問題的前提下,我們對問題進行了細化,以進一步了解大學生上網主要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此圖不難看出,因為客觀條件,通過網絡瀏覽新聞事件,基本上是他們的首要選擇,還能看出,通過網絡進行社交活動更方便快捷,收到大學生的普遍歡迎。有將近半數學生會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半數以上同學會選擇網上購物,通過調查發現以女生較多。
2.4 你最關心哪些網絡輿情話題(可多選)
此問題很直觀地反映了當前大學生關心的問題都是與國家、社會和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時政新聞和社會熱點等都會影響到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大學生還處于成長發育階段,還不夠成熟,情緒易激動,很容易受社會上不良風氣、負面消息的不良影響。
2.5 你認為網絡信息的可信度有多高
這個問題主要調查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信任程度,通過調查,發現他們對網絡的認可程度是很高的,基本信任的達到了65%,網絡的公開化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反映社會現實,但是不排除虛假信息的存在和影響。這一問題,明顯反映出網絡信息無論好壞,都對大學生的影響太大了。
2.6 你參與網絡互動的方式是什么
該問題主要了解大學生的網絡互動方式,大多數僅是瀏覽,但有相當一部分會主動發帖或回復他人帖子。
由此可見,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近年微博、微信的出現和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更讓學生和網絡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但通過書面自述問卷調查也發現了其他一些問題,比如關注體育、娛樂的比較多,參與政治的意識不夠強的問題。對于政府發布的信息和新聞類的消息,部分學生認為新聞是枯燥,“沒什么意思”,甚至有少數學生覺得事不關己,這種錯誤的思想意識應該得到更正。再比如,還存在隨意發言,盲目跟風、吹風的現象,并且不在少數,學生在網絡上發布的評論主要分為3種情況:一種是發泄個人情緒;第二種是表達自己的看法、疑慮或贊許等態度;第三種就是大學生會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民族問題等表達一些迫切的愿望。
3 高校園網絡輿情引導的有效對策
3.1 良好的網絡外部環境非常重要
我們國家高度重視網絡輿論引導,注重建立健全輿論體制、機制,完善行業、基礎、內容等管理以及互聯網安全防范和管理等協調聯動的機制,不斷完善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形成積極指導和法治管理共同作用的格局。同時各級政府積極發力,努力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督促建立相關的網絡監管體系,開展各種網絡輿情監控,加強網絡法規和積極思想的宣傳,為學生為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防治大學生思想被不良信息侵蝕。
首先,建立網絡法制系統,讓網絡環境更干凈。只有法治的制約和政府的監管,才能形成健康文明的輿論環境,當前我國政府對網絡輿情的正面引導是重視的,但法制還不夠健全,需要繼續完善網絡法規,遏制網絡謠言,懲治造謠惑眾者,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其次,公開信息要及時,讓信息更透明。大學生網絡群體性事件,多是由于信息不能及時公開,導致大學生誤信謠言,導致猜忌和恐慌,這就需要政府公開信息要及時,消除猜疑,拓寬大學生信息渠道。
3.2 加強正確引導是高校當務之急
3.2.1 完善網絡監控機制
聯合學生團體,不斷搜集學生的熱點信息,尤其是可能會對高校,甚至是社會造成不穩定現象的負面輿論,組織相關負責人員進行分析判斷,建立相應的高校網絡輿情收集、監控機制,遇到敏感信息,提前報警,做到應對及時,處理到位。
3.2.2 形成先進思想武裝
目前大學生的網絡利用率很高,主要從網絡上獲取信息,所以高校應該利用網絡來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正確引導和規范,以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理念積極引導大學生,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形態。精心設計網絡教育內容,不斷的吸引學生關注這些網絡思想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2.3 創建網絡輿論引導團隊
培養一批相關專業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可以包括思政教師、學生輔導員以及部分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主動出擊,積極引導,不定時的進行思想引導、教育,同時對一些不正確的網絡輿論進行糾正,及時進行正面引導并化解學生的一些非理性的做法,逐步構建穩定、和諧的高校網絡輿情環境。
3.2.4 提高學生的網絡素質
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在現有課程基礎上加入網絡道德教育內容,加強學生的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形態,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讓網絡成為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的有力工具,使大學生從自我做起,凈化網絡環境,樹立網絡道德模范。
3.3 正確的網絡輿情觀是高校學生應有的素質
1)高校大學生要建立牢固的網絡思想意識,不斷的用正確的、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
2)高校大學生自身要加強網絡道德素養,不斷學習、積累各種專業知識,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判斷能力,做到對社會各界熱點事件能冷靜、正確、合理的進行評鑒,不盲從,不人云亦云,凡事找依據,用事實說話。
總之,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高校網絡輿情的影響力會不斷增強,高校要高度重視研究有效的引導對策,讓大學生成熟地面對網絡輿情,做有責任感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秦秀清,劉婷.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引導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4):96-97.
[2]羅新陽.大學生輿情預警機制[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6(4):55-58.
[3]梁友佳.當代大學生輿情引導機制研究——以廣西部分高校為例[D].南寧:廣西大學,2013.
[4]張俊明,劉韌,等.大學生網絡輿情現狀及引導機制研究——以艱苦專業大學生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