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梅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新城實驗學校
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實現有效備課的策略
——以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觸摸春天》一課為例
盧紅梅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新城實驗學校
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備課時易遭遇無從下手、難以理清重點的困境,反復備課后帶著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走入課堂,卻出現滿堂灌、面面俱到、重點擦邊的困惑。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觸摸春天》一課為例,從教材觀、目標觀、學生終身發展觀三個角度提出小學青年語文教師有效備課的策略,旨在幫助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在自身未構建語文知識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前提下有效找到備課切入點,縮短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對備課的適應期,加快教師自身專業成長。
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有效備課策略
課前一臉困惑,歷經文本、教參、文本背景資料、一堆優秀教學設計等語文課前的“精心準備”后,教師帶著激情走上講臺。課堂上激情澎湃、知識點面面俱到,然課后學生對所需掌握知識點及重點卻是一頭霧水。這是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初入課堂最易遭遇的尷尬現狀,若不得要領,這一困局會持續較長時間難以掙脫。
語文學習具有社會性、實踐性、廣泛性、終身性等特性。這決定了課堂需要教師廣泛涉獵、參考。雖文本題材、內容、思想不同,但有規律可循。筆者從文本本身、整體目標、學生發展三個角度出發,抓準語文常規備課的基本點和關鍵點,省時高效。
“為學習者提供一種學習和建構的資源,為師生對話、共同創造生活性知識搭建平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边@是新改革對教材作用的定位,它明確了教材是教師實現教學活動的載體——一是教教材本體性的知識,二是借助教材實現拓展性知識。
備課之初,最基本、有效的做法是先對文本進行自我解讀,在脫離教參、教學設計等輔助材料的幫助下獨立憑借語感、語文教師本身素養進行解讀,包括基礎性知識、主旨思想、編者意圖等。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觸摸春天》一課,基礎性知識即:認讀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內涵及編者意圖是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搭建初步的教學框架后,教學時便成竹在胸。
樹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觀,有助于青年教師明確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在明確文本基礎性知識和整體情感性導向后,青年教師要借助教材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的培養。“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形成閱讀和作文的技能?!盵1]葉圣陶指出了教材作為教師提高學生語文技能的重要媒介作用。自我解讀之后,教師結合教參梳理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文本蘊含的內在道理。在此基礎上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確定知識與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可見,從“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師生平等對話、交流互動的重要載體”[2]的局外視角入手,有助于青年教師對文本抽絲剝繭,抓住關鍵點。
日本課程與教學論學者佐藤正夫說:“一切教育現象、教育過程得以形成的基準點就是目標。”[3]可見教學目標有效落實的重要性。而一堂語文課目標設計得再合理再精準,如果目標沒有落實到位,高效便成了空談。有效落實教學目標,不是“蜻蜓點水”面面俱到,教師說得越多越好,而是抓住扼要精講、講透。
有效落實目標的觀念應貫穿于課堂的始終,從開課的導入、新知、探究、總結、提升、檢測環節都需緊緊圍繞目標的有效落實展開。如《觸摸春天》一課,導入可以收集大量精美的春天景色圖畫,配上音樂的情境式導入,給學生以美的震撼:春天,真是太美了!話鋒一轉,有一個盲童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感受春天的美好。如此既吸引了學生興趣,又為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設下鋪墊。
新知、探究環節是一堂課的重點環節,青年教師容易犯面面俱到的通病,無法抓住重點句、段落取舍。教師要先自己解讀,圍繞教學目標畫出重點句子,然后借助《教師教學用書》對比,慢慢摸索出關鍵句子,如使用了精彩寫法或者點名中心主題或蘊含深刻含義的句子,這是文本的重點所在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抓住關鍵句子后青年教師容易流于表面簡單地提問就跳過,重點的“敲打”要敲透,從多個角度反復敲實。例如《觸摸春天》一課中的一處關鍵句:“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教師可以從抓住關鍵詞“竟然、奇跡”、抓標點符號“!”、聯系上文“安靜整天在花香中流連”、通過朗讀體會讀出作者的“驚奇”等角度來敲打。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學法來感知,并把這些方法運用到文本其他關鍵句的解讀中,“授之以漁”,實現學習方法的遷移,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學懂——學會——會學,課堂的教學目標也就落實了。
有效的備課應立足于學生長遠發展,樹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甚至要立足于對學生終身思想啟迪的影響。
拿到一篇課文,不應停留于眼前的應試目標,而要樹立終身影響的“大語文觀”?!队|摸春天》一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愛一切生命。立足自身,學生意識到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時光,那么這節課才真正發揮出它潤澤的功效。
青年教師教學時容易忽視情感目標,對考試有用的基礎性和程序性知識多講,無甚多關聯的情感性知識不講或少講。這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可謂本末倒置。每一篇文本的背后都是作者對生活、生命的思索與叩問,也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從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終身發展備語文課,這也是語文課真正的意義所在。
小學語文備課之初,從教材本身、目標達成、學生終身發展三個角度入手,可以幫助青年教師從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按圖索驥”,迅速理清思路,短時高效。
[1]葉圣陶.葉圣陶論文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徐承蕓.“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J].小學語文教學,2007(12).
[3][日]佐藤正夫著,鐘啟泉譯.教學論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趙慧君.閱讀教學目標達成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12.
[5]周俊.淺談語文備課[D].東北師范大學,2013(5).
[6]趙萬文.教學目標是有效備課的價值追求[J].學校管理,2015(2).
[7]申群英.課堂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教師的視角[D].西北師范大學,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