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霞
(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賀派中學,云南 臨滄 677000)
?
初中美術課幾點教學見解
陳彥霞
(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賀派中學,云南 臨滄 677000)
摘要:中學美術課是富有人文性的課程,在美術教育中,通過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情感、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科學的連接達到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尊重、關懷、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和發(fā)展。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各領域忽視了美術學科的藝術探索。學生往往只通過一些簡單方式參加美術活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而忽略了發(fā)展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因為美術在整個學科體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應付考試,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丟棄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
美術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徑。通過美術欣賞,讓學生對美術有初步的了解和認知,創(chuàng)設愉悅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利用實地寫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給學生一個平臺展示自己,培養(yǎng)他們熱愛生活、表現(xiàn)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就得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方向,承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識的能力有強有弱,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從而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如在八年級某課中,我要求學生臨摹一幅書中的國畫作品,有的同學就特別要求畫竹子,有的要求畫荷花我沒有猶豫很爽快地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因為我知道如果這時候我很強硬的拒絕他們硬要他們統(tǒng)一作業(yè),雖然他們會按我的要求完成作業(yè),但他們可能就因此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喪失了一些對美術的興趣,自然也不會體驗到美術學習過程中的愉悅。還有部分同學握著毛筆手就發(fā)抖,不敢動筆,于是我鼓勵他大膽運筆,從最簡單的開始重在體驗筆墨的情趣不在于畫的好壞。一節(jié)課下來,全班同學都很愉快地交了作業(yè),盡管作業(yè)的質量不一,但我很高興,因為我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體驗了國畫的情趣。學生的基礎與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自己的起跑線上前進,相信自己學習國畫的能力體會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意愿,在許可的范圍內向學生“妥協(xié)”一下,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景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這就必須強化直觀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教學陷于枯燥乏味,如將現(xiàn)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使教學媒體多樣化,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參與感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實施愉快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例如,上《圖案基礎——寫生變化》一課,在講解“變化”的幾種方法過程中,我同時在投影上用彩筆畫出簡化的魚、兔子,幾何化的松鼠、青蛙,夸張的小豬、梅花等,這些簡練的圖案激發(fā)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每畫完一個圖案,學生們就不由自主地說出“松鼠!”、“青蛙!”、“小豬!”等等,課堂上充滿了歡樂的氣氛。講添加法時,在魚身上添加蓮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鵲,再問學生有什么寓意?學生經過思考,可回答出“連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但掌握了“變化”的幾種方法,而且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時,通常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師邊講邊輔導,此法直觀性很強,很適合水彩畫的教學。但由于學生的繪畫水平各不相同,老師“斷斷續(xù)續(xù)”地示范、講解、輔導,畫得快的同學想“開快車”,而畫得慢的同學又因跟不上而顯得手忙腳亂。針對這種情況,我先把這幅畫的作畫過程拍錄好,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及解說,在進行同步演示前先放錄像給學生看,讓學生先看到了這幅畫的作畫全過程,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這樣,畫得既好又快的同學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畫,心里沒底的同學也可跟著老師的示范慢慢進行。這樣,既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手段,又面向全體學生,使教學在張弛有致的和諧節(jié)奏中進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學情景。電化教學融形、色、光、聲為一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是一種在一般課堂上難以達到的高功效的教學手段,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廣。
教師可以在教室里或者學校走廊里設置展覽園地,將一些好的作業(yè)、繪畫展覽出來,讓學生進行觀摩、評述,以此來促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評價意識。將好的作品展覽,對學習好的學生,是一種鼓勵,對有待提高的學生,是一種刺激,這也是利用了學生的好勝心。
學習美術有很多課需要走出教室,實地寫生,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很多東西僅憑教師說教,該怎么選景,該怎么構圖,哪些畫面需要,哪些畫面不需要,然后讓學生去完成作業(yè),這樣閉門造車,學生是表現(xiàn)不出來什么的。要想表現(xiàn)得真切,學生必須有實地的體驗,認真的觀察才行,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去聽、去看、去觸摸、去感受,嘗試直接用色彩去表達,去抒發(fā)。如八年級在上畫大樹一課時,我要求學生選擇適合而簡潔的畫面,運用顏色和畫具,畫一幅色彩風景畫。當我把學生帶到校外,他們歡呼雀躍,高興的選擇一處風景開始創(chuàng)作,那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態(tài)度,讓我驚訝,再觀察他們的作品,比平時在教室里畫的要仔細得多,形象得多。
選取好的作業(yè)、繪畫,利用課堂、課外舉辦小型展覽,讓學生們通過觀摩、評述,來增強審美意識、評價意識,促進更多的學生參加進來,更加努力學好美術課。例如,在七年級開辦卡通畫展覽,特色手工剪紙展覽,在八年級開辦國畫展覽,裝飾畫展覽,在學生展出作品的同時,也將教師的作品一并展出。通過此舉,不僅極大地推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更讓校園增添了一些藝術的氛圍。
美術教學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新經驗、反思新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用藝術美陶冶每一位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藝術的天堂自由翱翔,體驗到學習藝術的快樂。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2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