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孜葉·烏布力
(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第十中學,新疆 阿克蘇 843000)
?
談初中語文教學與心育的優化融合
熱孜葉·烏布力
(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第十中學,新疆 阿克蘇 843000)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心理教育方面的滲透是至關重要的。興趣、意志和信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個性品質等方面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個性,使學生在學好語文的基礎上養成完美的人生性格。
關鍵詞:初中語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倪海曙說過:“對于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F代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全面發展不僅包括身體方面的發展,也包括心理方面的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形成學生優良品德的基礎,素質教育中應該更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怎樣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合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呢?
中國全民健心網首席專家肖漢仕認為: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它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是培育良好的品格,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即育性、啟智、強能、激力、健心、導行。
1.在語文教育中滲透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
“大得無形,大化無痕”,說教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小的,而老師人格方面對學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所有的愛好、性格、品格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久遠的影響。什么是教育呢?教育雖然很復雜,但在我的理解中,教育就是“影響”和“激勵”。教師在學生面前就是一本書,一本天天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天天在讀的書。在看到地上有紙屑的時候,我會不動聲色的撿起來;當看到學生字跡潦草的時候,我會在下面用異常工整的字寫上“希望把字寫工整一點”等等。因此,教師就應該不斷地進行修正和完善自己,讓自身內涵不斷充實、更新、完善,讓自己對學生正面影響更好、更大,使教育事半功倍。
2.運用語文教材中有關心育內容,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培養。
情感教育應用予初中語文教學,可以在促進學生理解語文課文知識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培養學生較好的閱讀和學習習慣.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對初中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吸收消化能力相對都較好.教師應當抓住這一時期的學生學習特點,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初中語文教材中優秀的情感文章,培育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和情感操守,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要想給學生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就是要求語文老師以正確的方式來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并且對于一些消極的負面情緒要學會自我調控,并在一定的情境中體察和理解別人的情感,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內容。很多的中學語文教材都是一種品德教材的直抒,可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直接傳遞給學生。比如: 朱自清的《春》傳達出的是對生命力和希望的向往與熱愛;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傳遞出的是民族的自豪感;在講學《背影》一課時,學生們情緒受到沖撞,不用說教,把孝心獻給父母的觀念就已深刻在每個人的心底……。所以,我們不僅可以通過這些寓意深刻的文章來向學生傳遞語文知識,還可以通過教材賦予任務的形象來引起學生的共鳴。
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播種在這個土壤上?!蹦芊裨谶@片土壤上種出參天大樹,就看老師能否藝術地施以情感教學,塑造學生健康人格。文學作品中豐滿的藝術形象,特別是人物形象,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美感。
3.恰當運用激勵的作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們獲取知識的來源,7%來自文字、38%來自語氣、55%來自面部表情。通過這項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教師的體態語言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嚴厲的呵斥非但不能收到期待的效果,反而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苯處煹囊粋€微笑、一個手勢、一句問候等,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認為可能會帶給學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創設贊美的機會,通過寫字、默讀、朗誦、作文比賽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及時性的對學生予以評價和鼓勵。如:“你不但回答問題回答的很好,而且在回答的過程中列了幾個小點,邏輯真清晰呀!”“某某在幫同學改作文的過程中把錯別字全都改過來了,好細心呀!”,這些鼓勵語言的背后就會換來學生的自信,促使學生的心理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4.在作文、周記中,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教育。
在學生平時的作文中特別是周記中能夠及時正確的了解到學生心理的各種動態,這時教師可以在他的周記本上寫上一些“悄悄話”,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引導。如在有一次的周記中,我就看到一位男孩子的周記上寫著對某某女同學的愛慕之情,看到這種早戀的傾向,我就寫上了一句“花開應有時”,告誡他這時候的喜歡并不是愛情。在一次作文中,我就發現了一位學生寫出了他覺得“我”偏心,喜歡好學生,因此偏愛好學生。學生的周記迫使我反思,不斷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有什么偏頗。
大量的事實表明,利用作文教學可以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各種動態,讓教師不斷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時疏導。
做一位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位熱愛每一位學生的老師,學會用激勵的方法讓學生熱愛語文的學習,讓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這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努力追尋的方向。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踐行這一思想,幫助學生在語文這個小天地里找到自己的快樂,養成活潑、愉快、健康的性格。
參考文獻:
[1]程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9).
[2]沈翠紅.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12(8).
[3]欒成勇.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7).
人間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2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