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瑩李曉明石杰周晶琳張永利


[摘要]文章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方式,調查2.60名免費全科醫學生對基層醫療服務的職業認知狀況,運用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目前全科醫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知情況存在一定差異,4.4.5%學生對自身職業價值感認知良好,但3.4.3%的學生缺乏足夠的職業理想支撐,對于基層工作存在不確定性,面對這種現狀應進一步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
[關鍵詞]全科醫學;定向培養;職業認同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88
1引言
自2010年以來,國家針對基層缺乏專業醫療力量的現狀,開始實施農村訂單定向全科醫學生培養政策,免費全科醫學生要成長為合格的基層醫務工作者,不僅要具備較高的醫學專業素養,還應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素養。黑龍江省作為欠發達地區,基層單位急需“守得住,留得住”的高素質醫療工作者,通過對牡丹江醫學院2.60名免費全科醫學生的調查,了解其職業認知現狀及其行為影響因素從而加強對免費全科醫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確保免費全科醫學生真正成為基層工作的中堅力量。
2對象與方法
2.1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牡丹江醫學院201.2級、201.3級和201.4級三個年級的全部農村訂單定向全科醫學生。
2.2方法及內容
調查采用自編調查問卷,問題設置包含以下板塊:①基本信息。②選擇動機。③在校情況。④職業道德認知情況。在測試前介紹調查目的和意義,全體被試者同意接受調查,運用統一指導語由受試者獨立填寫。
2.3統計學方法
通過Excel錄入數據,運用SPSS 170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交叉制表法和非參數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
3結果
3.1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60份其中有效問卷2.40有效效回收率為92.3%。被調查的2.40人中201.2級共有90人(占370%),201.3級共有60人(占400%)201.4級共有90人(占370%);男生1.2.5人(占500%)女生1.15人(占4.74%);農村生源1.48人(占616%),鄉鎮生源62人(占2.58%),城市生源30人占(1.2.5%)。
3.2對專業向往與現實落差,專業學習滿意度,心理訴求與實現狀況失衡分析
不同年級的免費全科醫學生在專業學習滿意度、專業向往與現實落差,心理訴求與實現狀況失衡三個方面均有差異(p<001)。在專業向往與現實落差這一項的選擇中,201.2級的學生主要受家庭經濟的影響占4.4.5%,而201.3級和201.4級學生則是由于受現實就業壓力的影響而做主動選擇的居多占4.67%;關于專業學習滿意度的,進入大學后,三個年級學生都有較高的滿意度;關于進校后的心理訴求與實現狀況失衡的調查中,201.2級學生認為落差很大的占4.69%,201.3級和201.4級學生分別為2.17%和2.2.3%。
3.3對未來職業的認知情況
從下表可以看出免費全科醫學生對職業的認知情況,在調查中4.4.5%的學生認同醫生的價值比其他一般職業更高;3.2.2%的學生做好了在基層工作中吃苦耐勞的準備,65.4%的學生認為醫生可以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由此可初步確定,大部分學生對職業前景是持有積極態度的,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對于未來基層工作主動性不強,存在游離意識,有 3.3.2%的學生認為醫生只不過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已。
免費全科醫學生的職業道德認知現狀
4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免費全科醫學生是否有正確的職業認知取決于多種因素,主要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紛繁復雜的客觀外界環境對他們職業認知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4.4.3%的免費全科醫學生在對“農村訂單定向”政策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盲目地選擇了該專業,其中部分學生大多是因為家庭經濟原因,還有部分學生是考慮到將來的就業壓力等,而在問及能否“畢業后是否在基層工作6年”時有3.20%的學生不確定能在基層工作年滿6年,甚至 “希望可縮短時間以自主擇業”,甚至有可能毀約,自謀出路。可見由于對免費全科醫學生政策認識不清、專業認同度不高,社會誘引等因素的制約下,其難以成為國家與基層單位期許的專職醫生。另一方面免費全科醫學生在校園內的心理成長與社會性認知都影響職業價值觀的形成。調查發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存在差異,高年級比低年級學生對專業了解更深刻,農村生源比城市生源更易于接受基層衛生工作。
5對策與建議
訂單定向醫學生作為基層服務的中堅力量,不僅要具備專業的醫療技術,更應該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然而,從本次的調查結果分析,部分免費全科醫學生對自己的職業道德認知缺乏明確性,這對未來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必然會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作為高等醫學院校應該主動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尤其面對這樣一批特殊的學生群體更應主動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
STS的教育目的是培養了解社會并為社會服務的科學家和技術人才,造就具有STS意識和能力的新人。國家推行免費醫學生教育模式的目的正是要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基層醫學服務人才。高等醫學教育應該把專業性教育,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合為一體。讓學生走出校門了解社會,了解自身職業的崇高性,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1高校應積極推進專項教育計劃
針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特殊性,應保證學以致用。調查中,5.59%的學生對于未來工作迷茫甚至存在壓力,不能確認自己是否可以滿足基層民眾的醫療需求,因此,對于免費醫學生的課程設置應針對基層醫療的實際需求展開。比如:加強預防保健、農村護理等課程內容;聘請基層醫生做報告等多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5.2推行立體化職業認知教育,走進基層,增加實習經驗
加強對“農村訂單定向免費”政策的宣傳,對已經選擇該專業的考生和家長進行系統的職業認知教育,幫助其明確免費全科醫學生培養的目的及其職業前景。同時,要明確不僅要享受國家給予的經濟補助等相關權利還要承擔相應的義務。由于免費全科醫學生的就業范圍主要是在基層醫療單位,所以高校要多與基層醫療單位配合,增加見習和實習機會;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 “三下鄉”“四進社區”或者走入基層貧困地區的醫療義診等活動。通過基層實踐不斷提高他們的道德思維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幫助其盡早接觸基層,確切了解基層衛生事業的具體情況,從而提高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王柳行,辛程遠農村定向全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1(1.2):15.3
[2]韋波為后發展地區培養全科醫學人才[J].醫院領導決策參考,201.1(2.1):2.6
[3]賴亞寧,姚巡,卿平,等新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下臨床實習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