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赤峰廣播電視臺,內蒙古赤峰 024000
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主要特點探討
李冬梅
赤峰廣播電視臺,內蒙古赤峰024000
在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的雙重推動作用下,當前數字時代的新聞編輯工作取得了新的延伸,因此就新聞編輯工作的特點展開相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文章主要就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幾項特點內容予以了相應的分析與探討,其主要包括以新聞傳播為導向、把握新聞傳播活動、提升新聞素材價值、引導公共新聞話題等。
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特點
新聞編輯工作出現于新聞媒體出現后,通常以雜志、報紙、電視、網站等新聞媒體行業為主,這些新聞編輯的工作目標、方法與媒體形態均存在有密切的相關性,如電視新聞編輯便是對于各類聲音、圖像等新聞內容進行編輯。然而,因為不同媒體的新聞編輯工作內容均與新聞傳播存在一定的關系,因而,無論是基于何種媒體形態,其新聞編輯工作均存在有一些共有的規律及特點。應當引起注意的是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各類媒體的融合已成為媒體行業當前的一種新發展態勢。因此,對于新聞編輯工作的特點應當予以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處于數字時代的新聞編輯工作者,應當轉變其傳統的編輯方式,能夠更加廣泛地吸收信息與新知識,注重所獲取信息的時效性,同時結合多種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法來滿足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崗位需求。
2.1新聞傳播活動的總設計與總指揮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此過程當中新聞媒體所身處的大環境已經不再是新聞資源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伴隨著不同媒體形態的出現與發展,廣大受眾群體所能夠接觸到的新聞媒體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已經難以計數,因此受眾的選擇自由度已經被無限放大,從而也就形成了當前新聞產業領域的“買方市場”。媒體之間所開展的市場競爭,首要比拼的即是其所能夠提供的新聞產品數量與服務質量,而這兩方面競爭要素往往又集中體現于新聞傳播的效果當中。受公眾所喜愛的新聞內容往往需在信息量、時效性、可信度以及可讀性方面狠下功夫,同時還要促使公眾參與到新聞傳播的過程之中。但是與此同時也應當認識到這些受公眾所喜愛的新聞品質是無法自主產生的,必須要憑借具備有創意價值的新聞產品設計,以及組織性的新聞傳播活動來產生。而新聞編輯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便是對媒體新聞產品進行設計、策劃以及組織報道。
2.2新聞傳播活動的集大成者和總把關人
對于記者而言,一個新聞作品即是其具體的工作對象。而對編輯來說,報紙、欄目、頻道等共同所組成的集合體便是其工作對象。例如,在報紙媒體的編輯部門當中,因為編輯工作的本質目的即是生產出由不同稿件所共同組成的綜合性產品,即報紙,因此報紙編輯也就必將會處于稿件材料的經濟加工以及整體合成的位置當中。編輯部門的各類工作人員例如記者、評論員、技術人員等,其日常的工作內容必將會同編輯產生一定的聯系,而他們所共同努力取得的勞動成果最終經由編輯工作匯聚起來。在目前已應用計算機采編系統的報社當中,網絡系統之上的每個編輯工作站其本質就是一個個環節樞紐,來自于不同方面的稿件內容均集中于這些中間環節的編輯工作站當中。相應部門的編輯會對所有采集到的原始稿件予以分類、選取、加工,而后將不符合發表要求的稿件退還,將準備選用同時編輯完成的稿件放到稿件“成品庫”當中。位于總編輯室的白班編輯需要依據當天報紙版面需求,由“成品庫”之中選擇相應的合適稿件在此予以加工,并經過多輪處理后稿件也就會進入到“上板庫”當中,最終等待版面編輯將稿件最終設計為印制版面。最終設計好的版面再經由技術人員進行制版并印刷為報紙。采編系統當中的不同稿件存儲庫,不僅是編輯的作業場合,同時也是記者、評論員、資料員等工作人員所共同努力得到的勞動成果集散區域。通過采編網絡的實際運行,促使編輯能夠在網絡當中和不同的工種人員進行溝通、寫作,并將編輯工作的最終目標,即為將編輯部門所有人員的勞動成果呈現在報紙之上,并向廣大的讀者群體提供以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因此,這也就表明了編輯工作是一項匯集了各項采編業務的集大成者。
在進行新聞傳播活動時,編輯工作是新聞傳遞到讀者受眾的一項重要關卡。盡管記者、作者對于新聞內容天然具有“把關”義務,然而編輯因為其所具備的特殊位置,因此在把關上起所承擔的責任義務更加重大。一定要杜絕虛假、歪曲、政治錯誤等報道,避免一些技術性的錯誤內容。盡管新聞編輯無法阻止各類錯誤問題的出現,然而其必須要將一切的錯誤問題消除于版面之外,確保新聞傳播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2.3新聞素材價值的提升者
在當記者、作者將稿件交付到編輯部門之時,這些稿件內容其實已經是對原始素材進行加工過的成品了,然而這些經過一定加工的成品稿件卻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報紙要求。在對來稿進行選擇與處理之時,首先便是針對新聞素材的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因為新聞采寫與編輯工作所存在的區別性,編輯與記者通常是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新聞選題及素材的,身處一線的記者由于所聽、所感更加真切,因此其很難保持客觀、冷靜的觀察視角,觀察視野會存在局限性。而編輯所處的位置相對較遠,也就能夠從更大的范圍視野當中去思考具體的新聞事件,對于新聞報道的原則與立場也就能夠把握的更加準確。編輯對于新聞素材的價值提升作用同時還表現于編輯在應對眾多的來稿信件之時,可以通過對比、聯想、拓展等方式由其中選取出一個相對更加深刻的切入角度,亦或是發現更具新聞價值的線索信息,重新組織報道。
2.4公共論壇的主持人與新聞話題的引導者
新技術及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促使一般的公共大眾取得前所未有的參與新聞傳播的能力,一般的普通民眾能夠通過微信、微博、BBS等多種不同的方式途徑進行新聞事件的發布,并表達自身的立場觀點,進而促使整體社會的新聞信息能夠流動起來。
身處當前的數字時代,新聞編輯需要能夠擔當起公共新聞話題的引導者角色,組織各類新聞話題的對話與觀點交鋒。因而,對于新聞編輯而言必須要能夠由傳統的幕后工作者,走到前臺當中,成為社會公共對話者以及公共新聞話題的引導者,同時將公眾意見更加廣泛地納入到新聞傳播的范圍當中。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記者編輯在網絡當中開設了交流平臺,并從中獲取到了大量的新聞信息與線索。
此外,新聞編輯需承擔更多新聞話題的引導、解釋以及評論工作,真正的從普通民眾的角度新聞需求角度出發開展本職工作,而不僅是簡單地決定報道或是不報道什么。信息技術的革命性發展使得新聞傳播方式正在由傳統媒介所引導的單向傳播,逐步的轉變為了專業化媒介組織和公共大眾所協同參與的分享式、互動式傳播,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更加密切的匯集與融合。這樣一種新的格局不僅會產生過量的新聞剩余,并且也會促使人們對于專業媒體的整合、詮釋信息產生更加強大的依賴性。并且由于不同的個體其對于同一新聞事件的關注點不同,那么相應的服務訴求也將不同,而新聞編輯的任務便是依據受眾群體的差異化需求,提供以不同形態的內容產品及信息服務,同時在這一信息服務與交流過程中達到對社會輿論的引導作用。
對于數字時代的新聞編輯而言,其必須要具備有豐富的知識層面以及科學性的工作方式。在開展新聞內容的編輯活動之時應當具備多種信息獲取途徑,身處數字時代的新聞編輯還應當應用以科學化的工作方法,這也就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必須要能夠持續的學習各類新鮮事物,熟練掌握相關的計算機軟、硬件設備,從而促使自身的日常工作能夠得以更加高效的展開。
[1]宋丹.關于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主要特點研究[J].科技傳播,2015(16):10,22.
[2]來向武,趙戰花.數字化變革與中觀層面新聞編輯理論的創新[J].編輯之友,2012(7):76-78.
[3]金春平.自媒體時代微博新聞編輯模式分析——基于新聞生產市場學視角[J].編輯之友,2015(1):64-67.
G2
A
2096-0360(2016)15-0133-02
李冬梅,赤峰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