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燕吉林省圖們市廣播電視臺,吉林圖們 133100
廣播電視新聞的現狀與趨勢研究
金燕
吉林省圖們市廣播電視臺,吉林圖們133100
我國電子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在傳媒行業的運用讓新媒體技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和進步。網絡電視新聞的發展讓新聞媒體獲得了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使新聞信息的傳播效率獲得了極大的提升。但是,新型媒體形式的發展讓我國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激烈的新聞媒體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獲得長遠發展,保持觀眾對新聞的關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文章對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的發展趨勢,希望能對促進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廣播電視;現狀;趨勢;研究分析
廣播電視新聞是指利用廣播電視播放技術對現有的新聞進行整合,通過主播的播報把新聞信息進行傳播的一種新聞傳播渠道。廣播電視新聞與傳統的廣播新聞不同的地方在于增加了畫面和色彩,從而更加的生動和便于理解。在新聞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尤其是網絡新聞、自媒體的發展,使廣播電視新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當前,許多廣播電視新聞單位都進行了同構模式的創新,例如: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對廣播方式進行改善和創新來吸引更多的聽眾。我國當前的廣播電視新聞的形式與體制并沒有建立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廣播電視新聞的播出時間和內容也沒有嚴格的限制。這種模糊的體制雖然使廣播電視的發展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也制約著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力發展的動力,所以廣播電視新聞的改革是我國廣播電視新聞業比較關注的問題,因為通過有效的新聞體制改革可以改變產品的經營模式來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力。廣播新聞媒體界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提高新聞播出的效果與質量。在改革開放近30年來,廣播電視新聞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發展的初期階段,目前已經進入了大整合的時期,是其全新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時期,是新興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國廣播電視新聞是為黨和人民群眾進行新聞傳播、輿論引導、社會服務的,特別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也在漸漸的與新媒體產生聯系,占領新聞輿論的重要陣地之一,既是黨和政府宣傳政策的好媒介,又是人民群眾了解社會事件的好渠道。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與相關的建設,廣播電視新聞受到國家越來越多的重視與關注,政府更是加大了投資力度,我國的廣播電視新聞頻道數量多達100多家,觀眾超過2億,滿足了群眾的電視文化娛樂需求。
隨著各類電視新聞節目競爭的不斷加劇,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通過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廣播電視新聞工作從業人才流失
相比于傳統的電視新聞人才與新興的網絡新聞人才相比,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的數量明顯不足、配置不夠合理、分布也不均衡,這些問題在鄉鎮尤其的突出。廣電體制在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改革之后,學歷高、年紀輕的職工劃歸網絡公司的統一垂直管理,讓傳統的廣電單位立即顯露出一種不健康的畸形結構,例如職工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綜合素質相對較差等,非常不利于廣播電視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廣播電視新聞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對當前的從業者進行教育與培訓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但是,培訓力度的缺乏也是制約廣播電視人員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2缺乏統一的管理手段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廣播電視新聞從傳統的廣播形式向多樣化的網絡播放形式邁進。盡管當前的網絡廣播新聞的發展趨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模型,擁有了一定的聽眾數量,但是由于互聯網管理手段沒有跟上,讓網絡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速度緩慢并且容易出現問題。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媒體被認可的時間不長,它作為一種傳播媒介進行新聞傳播的方式卻是在互聯網進入中國后就逐漸出現了,由于當時沒有建立統一的管理手段,使相關的手段、機制無法逐步的建立與完善,造成大量新聞資源的浪費,從而影響了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
2.3廣播電視新聞的真實性缺失
由于網絡新聞的傳播受到的監管有限,加上市場競爭激烈,傳播者為了迎合聽眾的需要而進行歪曲事實的現象客觀存在,這間接影響了廣播電視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公信度,對廣播電視來說,也是一場不能避免的公共危機。
2.4強化社會倫理建設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真實性
廣播電視新聞真實性的缺失通常是由于新聞從業人的政治修養不足、容易受到利益誘導導致社會責任感的缺失,需要加強廣播電視新聞從業者道德自律問題,例如:可以通過樹立新聞從業人員中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典型來鼓勵其他從業者學習。通過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和法制觀念的教育,提高廣播電視新聞從業人員道德水平。同時需要提升綜合素質,在保持新聞真實性的同時,增強新聞的原創性。
廣播電視新聞存在的意義就是通過廣播電視信息傳播形式實現傳遞的信息價值,畢竟有價值的信息才具有意義。因此,必須要看重廣播電視新聞的特點和內容,內容上要堅持節目的真實性,傳播的方式也要注意使用新技術來實現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過渡。
隨著科技技術不斷地發展和引進,廣播電視新聞得以進入千家萬戶,社會公民獲得了更多的傳播平臺,將自己的經歷、經驗與他人進行共享。同時,廣播電視新聞的社會作用也將得到不斷地深化和提高,其功能將更加的豐富與多樣化。廣播電視新聞由于其傳播范圍的特點可以作為社會情況的觀察者,對社會上的道德、倫理進行堅守,對于不良的社會現象進行糾正和監督,保護弱勢群體,讓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地調整,推動著廣播電視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廣播電視新聞產業畢竟和一般性產業不同,它是以內容為核心用技術在支撐發展的產業,形式的多樣化和功能的豐富化會進一步擴大其發展的范圍。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廣播電視媒體將會成為滿足廣大聽眾新聞消費需要的平臺,并且能夠促進社會正能量的傳播和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
4.1建立科學的人才管理和人員培訓系統
人才的流失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只有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策略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例如:通常員工從事某個職業的基礎是出于對該職業的喜歡,愿意為某一項職業付出時間和精力,但是如果組織不能給員工一個良好的環境,員工在組織中無法看到發展前景的話其離職可能性就會增加,尤其是那些高學歷、綜合素質強的人才。因此,廣播電視新聞行業需要為自己的人才進行職業承諾或者組織承諾,讓員工相信在廣播電視新聞業工作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為人才的發展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統和定期的培訓等等。
4.2完善制作播出管理機制
傳統廣播電視的管理手段雖然已經相對完善,但是隨著網絡廣播視頻的侵蝕,電視廣播也在受其影響,有往“三俗”方向發展的趨勢,這讓一些經常接觸廣播電視和網絡的學生受到很多不良影響,為了完善廣播電視整個制作播出的管理機制,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是注重對廣播電視一線人才的教育與培訓,從源頭引導廣播電視內容的健康發展;其次,是強化對廣播電視播出內容的審查制度,如果有不良的內容,從傳播途徑上進行制止和完善;最后,把收聽、收看監督和社會監督與舉報機制相結合,對違規的情況進行嚴厲的查處,從內容傳播的結果上進行警示。廣播電視的制作播出管理機制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和完成的任務,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隨著各種廣播新聞節目的競爭日益激烈,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現狀雖然有一定的挑戰,但是其發展保持了穩健的步伐。筆者分析了當前廣播電視新聞存在的問題,如人才缺失、管理力度不足等,并對將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論述。相信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在充分認識和遵循廣播電視新聞特點與公眾需求的基礎上,在內容上堅持真實性,積極運用新技術,將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1]張云.廣播電視新聞的現狀和趨勢[J].中國傳媒科技,2013(8):101-102.
[2]吳瑞霞.論廣播電視新聞的現狀及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5(3):97.
G2
A
2096-0360(2016)15-0019-02
金燕,吉林省圖們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