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軍
摘 要:從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來看,各個行業、領域均已進入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創新驅動為主要發展新常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大發展理念,標志著“十三五”發展將實現重大轉型。
關鍵詞:企業;轉型;文化建設
言及企業,轉型是當下所有企業都必須要面對的現實重大課題。作為企業發展的“軟實力”企業文化應當如何創新建設與管理,也是企業管理者必須要切實踐行的又一新課題。
本文試圖就轉型中的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進行一些初步的探究,為企業文化的健康、深入發展提供一些思考性建議。
一、企業轉型發展中的普遍性問題
談及轉型,必然要回答轉型前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回顧改革30多年的發展,不難看出,這30年來巨大的成功源自企業依靠大規模要素的投入來推動企業的發展。但普遍意義來講,存在的方式出現了一是動力不足,有些“老態龍鐘”;二是質量不高,粗曠式經營;三是效益不佳,利潤逐年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四是產能過剩,行業競爭呈現“白熱化”局面;五是可持續發展不具備條件,難以持續增長。這五大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企業只有死路一條,關、停、并、轉,只是遲早的事情。因此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只有唯一的出路,“轉型”和“創新”,即:調結構、轉方式、控風險、強管理。
作為企業的發展,不可否認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做好企業的轉型升級、提升發展,最基礎的就是要求員工的素質不斷提高,培養更多的杰出型員工就是當前最迫切的要求,而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正是解決員工素質提升的關鍵因素。
二、企業文化是企業轉型發展的精神支柱
企業的發展,從基本元素來看,資金、設備、技術、制度、人才、管理等等,人才首當其沖,這就需要不斷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新型人才,涵蓋市場、經營、生產等各個環節。當然,按現代人才的標準來衡量,“德才兼備”、“年青化”、“專業化”是其基礎,要達到此標準,一是依靠政治引領 ,正能量的灌輸和引導,二是企業文化的扎實推進。政治引領是整個社會的基調,也是社會環境、企業環境的必然。而文化引領則無時無刻潛藏在員工的行為規范、行為準則和靈魂深處,有“潤物細無聲”之功效。
因此,在企業管理和持續快速發展過程中,自然成為企業統領員工最直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三、現代企業文化的特質
事實上,企業文化誕生至今,不過50多年的歷史,中國企業文化的產生與發展應該不超過40年,大多只有30年左右。回顧企業文化在中國的發展,很多的文化往往是徒有虛名,沒有實效,即便許多成功企業的文化置于當代,尚有太多不足,至少在內涵上,在員工的認知度和實踐力上還有得創新式的發展、豐富和完善。
依照現代企業的發展方向來認識這個問題,更離不開“轉型”、“創新”、“優化”、“升級”、“提升”等詞語,與之相配套的文化也應該同時具備這些新的理念和認知。
當然,我們不必全盤否定企業過去成功的文化和精神,但更多的拓展、豐富是必須的,尤以在內涵上給予新的注釋和闡述,賦予與時俱進的思想理論,才能讓員工的精神力量有親切感、時代感,進而更有時代的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縱觀各類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盡管模式不同,方法不同。如果我們加以提煉,企業文化都有一個共性的特征,正如銀行家劉發猛曾對企業文化提出了一個見解,打造“五心”員工:熱心——工作態度;誠心——職業素養;耐心——服務精神;愛心——專業專注;責任心——愛崗敬業。再從企業品牌和信譽來看,品牌和企業文化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品牌折射出社會公眾化的形象,企業文化則是硬幣的另一面,是讓員工實實在在感受到企業的文化內涵。
按照著名企業文化學家劉光明的闡述,企業文化作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它來自實踐,而不是來自邏輯推理。因此,當代企業的創新發展一定要以人為本,實行人本管理。用來自于實踐的、接地氣的時代文化特質注入其中,使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得以高揚,讓文化理念在員工腦海中形成條件反射,自覺地應用于工作中,真正達到靈魂深處的共鳴,最終達到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最高境界。
四、企業轉型中的“四個快速”特征
前面談到,轉型企業、現代企業的特質,具體在企業管理工作中就必須做到“四個快速”:觀念快速轉變——思維新格局的形成;員工快速轉行——崗位設置的適應;工作快速轉軌——工序新流程的接軌;業務快速轉型——內容新變化的轉變。
(一)觀念快速轉變
今天的企業,面對的已是高科技+互聯網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德國4.0版為代表,中國以2025制造為綱領,所有的行業必須緊跟其步伐,順應其發展。而這一切均以觀念、思維、意識為前提。因此,企業的觀念要新、更要快,要盡快使之植根于員工之腦之心,否則觀念落后,必然會行動緩慢,行動緩慢必然會落后,落后的結果是不堪而語的。因此,文化的引領,必須以觀念、理念為前提,形成新思維格局。
(二)員工快速轉行
經歷了30余年的發展,企業內部的崗位不可能一成不變,必然會出現新的崗位,或者崗位的合并、重組,變單一的管理為復合式管理,變一人一崗為一人多崗,并出現新的崗位、職責、內容、責任、權限等無不發生變化。因此,所有的員工必須要掌握更多更具體更專業的新知識,才能適應新的崗位需求,也才能從根本上達到提升能力的要求,因此,文化建設就需要重新給予新的梳理,補充和完善,以幫助員工的轉行。
(三)工作快速轉軌
曾經的工作,往往人多事少,效率低下。如今的企業必須高效率,優質、更有量化性指標目標,其要求,如制度、流程、程序都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工作更細、更嚴謹,這就需要重新對企業的傳統管理以顛覆式的創新與社會時代接軌,員工要從不適應,轉化到適應、熟悉、流暢、通達,且效率績效提高提速,這就是要做好轉軌、接軌,高速推進。
(四)業務快速轉型
企業業務轉型是必然,模式會變,內容會變,業務更精更細更專業是一大趨勢,傳統企業人工方式居多,現代企業以機器人、互聯網線上線下為主,企業需要更多的高技術人才和復合型、多能型人才為主,就必須在內容上實現突破,以掌握更多的技能技術,才能適應新的轉變。
上述四個特征,作為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必須與之對應,發揮出相應的功效,才能緊跟形勢,為企業轉型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輿論保障。
五、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應著力于幾大關系的處理
一是正確處理與員工精神文化的關系。當今社會是多元社會,各種思潮、思想紛繁復雜,因此必須以正能量、正思維、正格局、正面人物形象來引領統一員工的意志,如實實在在開展“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以身邊的模范,行業的先鋒來指引員工的路徑。
二是正確協調處理好員工技能技術的提升和培訓,時代發展了,老員工一時很難適應現代發展的要求,知識陳舊,技能落后,觀念陳腐,對這些員工又不能隨意解除,因此,必須加大培養、培訓,在其基礎上,切實幫助他們更新知識,轉崗、轉行,在提高中得以提升,讓素質能匹配于企業發展。
三是有機結合企業的關愛計劃,讓員工有更多的獲得感。應該說現代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都很忙碌,員工都很敬業,希望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取更多的收益,反哺家庭,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企業應當實施更多的關愛計劃,不僅在政治上、思想上、觀念上正確予以指導,更要在生活中予以更多的關愛,尤其是骨干員工,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讓他們真切體會到企業的發展壯大,個人有前途,有自己的夢想。如每個傳統節日的慰問,適時按公司的要求發放規定范圍內的福利等等。
綜上所述,企業轉型過程中,面對的困難與壓力是巨大的,如何進一步統一、規范員工的思想、行為,其思路方法卻很多,都可以創新,都可以運用現代管理的各種模式去發展自我,以文化建設和管理為先導,實實在在推進企業的轉型發展、提升和壯大。
參考文獻:
[1]崔智輝.淺析初創企業的一流團隊文化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14(24).
[2]趙新義.淺析團隊建設與團隊文化[J].經營管理者,2015(03).
[3]呂東.思想政治工作對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功用探析[D].吉林大學,2014.
[4]黃海英.企業文化建設要把握好四個支撐[J].商場現代化,2016(08).
[5]閆琰.我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