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霄鵬 楊顏滋 楊瑞玲
1)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 鄭州 450014 2)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 210093 3)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 開封 475001
?
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癲癇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楊霄鵬1)楊顏滋2)楊瑞玲3)
1)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鄭州4500142)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2100933)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開封475001
【摘要】目的分析應用經顱磁刺激治療癲癇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取2015-01—12我院治療的60例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經顱磁刺激治療,對照組僅用藥物治療。對比2組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經顱磁刺激治療癲癇的療效更顯著,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癲癇;經顱磁刺激;安全性
癲癇的主要病因是腦部神經元異常同步放電,是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可見多種類型的癲癇發作及癲癇綜合征,嚴重威脅人類健康[1]。1985年經顱磁刺激技術于實驗室應用,而后隨著神經電生理技術的發展,逐步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精神疾病及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等。本文應用經顱磁刺激治療癲癇患者,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01—12我院收治的2周內發作次數>4次的部分癲癇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16~72歲,平均(43±2.5)歲。觀察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18~73歲,平均(45±2.7)歲。2組性別比例、年齡、臨床表現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在其家屬知情下,自愿參與本研究。
1.2方法對照組根據癲癇發作情況口服一種一線抗癲癇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治療。觀察組在藥物治療同時進行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2次/d。治療儀型號為YRDCCY-1,給予患者重復低強度(域值為90%)、高頻經顱磁刺激治療,線圈直徑14 cm。運動閾值以單次刺激患者頭皮位置后引起右手運動為標準。分別以前額正中、左和右顳部為磁刺激部位,刺激頻率為0.5 Hz,每次治療時長20 min,2次/d,連續治療2周。然后根據患者療效差異,1~2個月后增加或減少用藥劑量。
1.3療效評定標準痊愈:在相應治療周期中患者癥狀全部消失,癲癇無發作;顯效:治療周期中癲癇再發<2次;有效:治療周期中癲癇再發2~<4次;無效:治療后病情未得到好轉或有加重趨勢。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研究[4]證實,癲癇是一種腦部皮層神經細胞異常同步放電引起的神經系統常見疾病。其發病率高且具有反復發作特點,甚至可引起癲癇持續狀態,危及生命,但目前治療手段有限,僅局限于以藥物為主要手段,因此引發醫療界學者的關注,重復經顱磁刺激作為一種可調控大腦皮質興奮性的神經電生理技術,可以實現對顱腦深部刺激,且不會對所治療的對象造成創傷與痛苦,其較高的安全性和操作簡便及低廉的治療費用均為其提供了扎實基礎。癲癇發作是皮層神經元興奮性與抑制性失衡導致的,尤其是部分性發作的患者更為明顯。重復經顱磁刺激的治療原理正是以調節神經細胞的電活動達到控制其興奮或抑制的平衡目的,從而使異常放電的神經細胞恢復正常。因此,該技術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癲癇相關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領域[5]。但其具體的調控機制仍不夠明確,有學者認為是通過調節興奮或抑制性神經遞質實現的,亦有研究者認為通過重塑突觸聯系而打斷異常神經放電實現的。本研究顯示,應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是一種療效顯著、安全性高、綠色環保的治療手段[6]。
綜上所述,應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宋毅軍,田心.低頻經顱磁刺激對顳葉癲癇大鼠顳葉和海馬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4,20(1):14-17.
[2]范小艷.度洛西丁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9):102-103.
[3]Sun W,Mao W,Meng X,et al.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partial epilepsy:a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J].Epilepsia,2012,53(10):1 782-1 789.
[4]王寅旭,王曉明.癲癇的神經調控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800-803.
[5]黃敏,余巨明,王曉明,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預處理對匹魯卡品致癇大鼠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9,31(4):228-231.
[6]韓肖華,黃曉琳,王熠釗,等.電針結合經顱磁刺激對腦缺血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6):494-497.
(收稿2016-03-18)
【中圖分類號】R74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2-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