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波(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
老年髖骨骨折圍術期護理效果的臨床觀察
高 波
(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關鍵詞】老年;髖骨骨折;圍術期;護理
老年人機體功能的自然化衰退及其出現慢性骨質疏松之病變,加之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種意外事件的出現均可導致骨折的發生,其中髖骨骨折的發生機會較高。老年人髖骨骨折后,由于行動不便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極易發生感染。因此,根據患者身體基本情況和病情的不同,制定個體化的圍術期護理計劃和護理措施尤為重要,可達到減少術后感染,降低病死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復的目的。為此,筆者選取來我院就診的120例老年髖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在良好手術的前提下,根據護理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的圍術期護理計劃和措施,獲得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將護理結果及其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來我院就診的120例老年髖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5例患者,女性55例患者;年齡62~87歲,平均(中位)年齡70歲;住院時間在7~39 d,平均19 d;從骨折類型看,股骨頸骨折76例患者,股骨轉子間骨折40例患者,缺血性股骨頭壞死4例。按照隨機化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平均年齡和住院時間、骨折類型比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根據患者骨折類型和身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手術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個體化圍術期護理。1.3 觀察指標: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局部切口感染、壓瘡等感染性并發癥的發生例數和比例。
調查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采用醫院制定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包括服務質量、服務態度、醫患雙方溝通情況等維度,滿分100分,80~100分為滿意,60~79分為比較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組內觀察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并發癥和各級滿意程度分別以絕對數和相對數表示,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和滿意度之間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比較,設定檢驗水準為0.05。
對照組給予髖骨骨折術后常規護理,包括吸氧、生命體征監測、換藥等護理措施。觀察組根據護理評估結果給予圍術期個體化護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2.1 心理護理:本組髖骨骨折患者為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且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多數患者存在煩躁、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因此護士要為其提供心理舒適護理。對患者要有熱情和耐心,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其內心真實想法,從而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提供心理護理,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順利渡過圍術期。
2.2 術前護理:高齡患者身體器官功能減弱,護士應在術前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充分做好準備,降低風險發生率。
2.3 口腔護理:保持口腔衛生良好狀態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一種有效手段。患者入院后機體抵抗能力下降,若不注意口腔衛生,口腔內的機會致病菌可大量生長繁殖,引起感染的發生。
入院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口腔護理,2次/天。鼓勵患者進食、排痰后用生理鹽水漱口。
2.4 營養護理:髖骨骨折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結合患者飲食愛好和病情情況提供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盡量糾正營養不良情況,以促進骨折愈合。
2.5 并發癥護理:護士要及時為患者翻身、叩背、換藥,避免發生局部切口感染;鼓勵患者多下床活動,必要時實施吸痰、吸氧護理,防止肺部感染發生。
2.6 康復護理:護士要向患者詳細介紹康復鍛煉的具體實施方案,并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早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并掌握基本技能和運動技巧,如下地行走、肌力恢復鍛煉等,逐步提高鍛煉的力度和難度,直至康復。
3.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對照組發生術后并發癥9例(15.00%),觀察組發生2例(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4,P<0.05)。
3.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治療結束出院時,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照組患者中,滿意27例,比較滿意12例,不滿意21例,護理滿意度為65.00%;觀察組患者中,滿意49例,比較滿意8例,不滿意3例,護理滿意度為95.00%,見表1。假設檢驗表明,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6.88,P<0.0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現代護理必須講求以患者和家屬為核心,通過提高護士的護理服務質量,強化基礎和專業護理,深化護理內涵,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個體化護理服務。這要求護士不僅要對疾病本身進行護理,同時要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心理、人文等方面的護理需求[1],使患者早日康復。
老年髖骨骨折患者身體器官功能衰退,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恢復病情,增加了護士提供護理服務的難度。所以,護士應按照現代護理的要求提供優質服務,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計劃,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骨折愈合[2]。
在護理計劃和措施實施過程中,需特別注意心理護理和飲食護理。由于患者骨折之后心理狀態難免發生變化,出現焦慮、抑郁、煩躁的機會較高,希望早日康復回歸社會,所以護士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才能保證護理計劃和措施的順利實施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沒有足夠的營養支持,骨折的愈合也將受到限制,不可忽視飲食護理。
相反,常規護理時工作比較被動。多是在患者要求下完成護理服務。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改變了護士的傳統護理觀念,增加了護理工作科學性的內涵,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隊伍整體素質和護理專業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髖骨骨折圍術期個體化護理可以改善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圍術期個體化護理對髖骨骨折術后患者具有重要意義,不僅顯著改善了患者就醫環境和治療效果,而且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金蘭.老年髖骨骨折49例圍術期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5):140.
[2] 成新花.96例老年髖骨骨折患者呼吸系統的圍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11,12(6):116-117.
[3] 譚湘榕.老年髖骨骨折的護理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7):134.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