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姿
(商丘市婦幼保健院 檢驗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
妊娠期婦女弓形蟲感染檢測的臨床價值
孫冬姿
(商丘市婦幼保健院 檢驗科河南 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期婦女弓形蟲感染檢測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商丘市婦幼保健院檢查的妊娠期婦女共2 534例,選擇經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進行弓形蟲IgM、IgG抗體檢測確診感染的169名弓形蟲感染者為病例組,再從2 365例正常患者中抽取473例作為正常組,比較兩組不良妊娠情況以及弓形蟲不同感染對患者發生異常妊娠情況。結果弓形蟲感染者自然流產、死胎死產及出生缺陷的發生情況要遠遠高于未發生感染者;不同感染類型者異常妊娠發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689,P=0.096>0.05)。結論弓形蟲感染與妊娠期婦女不良妊娠緊密相關,應將弓形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作為妊娠期婦女常規檢查項目。
【關鍵詞】妊娠期婦女;弓形蟲;感染;異常妊娠
弓形蟲是一種機會性專性細胞內寄生的致病原蟲,可以在人畜間廣泛傳播,也是一種人畜共患性疾病,我國血清抗體檢出率在8%左右。只有當人體患有如AIDS、腫瘤等可使機體免疫系統受損或功能受到抑制的疾病時,可以出現弓形蟲感染癥狀,而大部分人均屬于隱性感染者[1]。另外,弓形蟲還可以通過胎盤傳播傳染給胎兒,可造成胎兒流產、死胎、死產、畸形等,是致畸病因群TORCH中最重要的病因[2]。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弓形蟲感染率逐年升高。由于弓形蟲感染者無特殊癥狀與體征,往往造成誤診、漏診,同時又無特異性疫苗進行預防接種,所以早期診斷孕婦感染弓形蟲情況在促進優生優育、提高人口出生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3]。本文分析弓形蟲IgG和IgM抗體檢測結果與妊娠結局的關系,同時比較弓形蟲感染與未感染者異常妊娠的情況,以此證實早期檢查弓形蟲感染情況的重要性,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商丘市婦幼保健院行弓形蟲抗體檢測的2 534例妊娠早期婦女,年齡19~44歲,平均(25.32±4.45)歲,孕期10~15周,平均(11.34±1.27)周。將弓形蟲抗體檢測陽性的169例孕婦納入病例組,年齡22~41歲,平均(25.01±4.98)歲,孕期10~13周,平均(11.27±1.03)周。另從弓形蟲抗體檢測陰性的孕婦中按照系統抽樣原則抽取473例孕婦納入正常組,年齡19~44歲,平均(25.92±5.07)歲,孕期10~15周,平均(11.19±1.04)周。兩組孕婦年齡和孕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檢查方法
1.2.1儀器設備SM600型酶標儀、ST-96W型全自動洗板機、平衡離心機、微量移液器均購自上海永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弓形蟲IgM和IgG抗體檢測試劑盒均購自北京現代高達生物技術公司。
1.2.2檢測方法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孕婦外周血中的弓形蟲IgG、IgM抗體進行檢測,具體操作步驟按照相應說明書進行。弓形蟲抗體檢測結果判定主要依據酶標儀測定的吸光度,即A值。標本A值≥臨界值即可判斷弓形蟲抗體陽性。如果抗體呈現陽性,則應進行雙孔復檢,復檢后結果兩孔均陰性為假陽性,兩口有一孔為陽或全陽則判定為真陽性。
1.2.3不同類型感染判斷根據弓形蟲抗體檢測結果可以分為活動性感染、急性感染、既往感染。活動性感染:弓形蟲IgM、IgG均為陽性,提示既往感染復發;急性感染:僅弓形蟲IgM陽性;既往感染:僅弓形蟲IgG陽性;弓形蟲IgM、IgG均為陰性,則提示無弓形蟲感染[4]。
1.3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 2007進行數據收集,使用SPSS 18.0進行統計學分析。定性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弓形蟲感染情況共調查2 534例妊娠期婦女,弓形蟲感染169例(6.67%)。其中活動性感染者42例(1.66%),急性感染者82例(3.24%),既往感染者45例(1.78%)。在活動性感染者中正常妊娠34例,自然流產2例,死胎死產3例,出生缺陷3例。在急性感染者中正常妊娠51例,自然流產20例,死胎死產5例,出生缺陷6例。在既往感染者中正常妊娠32例,自然流產9例,死胎死產2例,出生缺陷2例。
2.2妊娠結局弓形蟲感染者自然流產、死胎死產及出生缺陷的發生率高于未發生感染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弓形蟲感染與未感染妊娠期婦女妊娠結局比較(n)
2.3感染類型不同感染類型者異常妊娠發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4.689,P=0.096>0.05)。見表2。

表2 不同感染類型者異常妊娠發生情況比較[n(%)]
3討論
有報道稱,中國弓形蟲感染人數達6 000多萬,其中育齡婦女達1 500多萬人。弓形蟲可經胎盤垂直傳播而感染胎兒,從而可造成胎兒先天性感染,特別是孕齡在3個月內的婦女感染弓形蟲,可導致40%~50%的新生兒發育缺陷。雖然孕婦在感染后多呈無癥狀的隱性狀態,且癥狀輕微,但對胎兒的影響極大,如死胎、畸胎、流產。如果新生兒可以存活,則會留有永久性神經損害、視覺功能障礙及肢體缺損[5]。正是由于大多數孕婦呈隱性感染狀態,臨床無特異性癥狀和體征,診斷較困難。因此,應用血清學技術檢測弓形蟲感染情況已經成為主要診斷手段。另外,應用相應的IgG、IgM血清學診斷所得的結果,對孕婦的影響也各有不同,所以早期對孕婦進行弓形蟲檢測,找出弓形蟲感染的不同特征,提高感染檢出率對提高生育質量具有極高的價值[6]。
弓形蟲感染與孕婦不良妊娠結局有關,這可能是由于有些孕期婦女在妊娠前就已經感染弓形蟲,并產生了弓形蟲抗體,弓形蟲抗體IgG在人體內可以保持很長時間,正常人可以通過自身免疫限制感染,但弓形蟲在人體內并不會徹底清除,所以弓形蟲可以隱藏在人體內存活數年乃至終身。IgG與IgM可以判斷弓形蟲感染的急性程度,特別是潛藏在孕婦體內的弓形蟲包囊,可以造成孕婦體內的再感染,再感染的代價就是促進機體內弓形蟲的重新繁殖,所以判斷弓形蟲是否既往感染可以有效判斷弓形蟲的危害性,特別是孕婦面臨著外界弓形蟲新感染以及體內原潛隱狀態的弓形蟲重新激活的雙重危險。由此可知,弓形蟲是否處在不致病期對新生兒的生理狀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7-8]。
相關證據表明,孕婦自然流產后妊娠間隔過短會對妊娠結局造成不利影響,本研究并未將此因素剔除,從而會對結果產生選擇偏倚。因此,育齡婦女發生自然流產后應保證有6個月以上的妊娠間隔,再接受弓形蟲抗體檢測,如果檢測中發現陽性結果,則應對被檢測者進行相應的治療,再準備妊娠[9]。在本次研究中,弓形蟲感染造成流產、死胎、死產、出生缺陷的概率要大于未感染者,弓形蟲對新生兒的影響已得到了多數文獻[10]的證實。然而,弓形蟲不同時期感染對妊娠結局影響的相關報道甚為少見。本研究中活動性感染、急性感染與既往感染中異常妊娠發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感染類型與異常妊娠關聯性不大。
綜上所述,弓形蟲感染可造成較嚴重的異常妊娠結局,且弓形蟲感染并無可接種的疫苗進行預防,所以對孕齡期婦女提早進行弓形蟲檢測是預防異常妊娠結局的有效方法。因此,應將弓形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作為妊娠期婦女常規檢查項目,從而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提高出生人口質量。
參考文獻
[1]盧致民,張進順.弓形蟲感染免疫診斷抗原研究進展[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1,23(5):590-594.
[2]徐珊珊,朱潔瑩,胡增杰,等.溫州地區育齡期婦女及孕婦弓形蟲感染情況調查[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8):2361-2362.
[3]賈玉璽,聶大平,陳凌娟,等.弓形蟲基因分型研究進展[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3,25(2):202-204.
[4]蒲元華,張德林.弓形蟲入侵宿主機制及免疫學研究進展[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2,30(6):480-490.
[5]劉媛,薛峰,黃敏君,等.應用生物素標記與蛋白質組學方法分離鑒定弓形蟲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3,31(1):6-11.
[6]宋任浩,魏晨玲.金標法用于獻血員弓形蟲感染現場篩查效果的觀察[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2,24(4):478-479.
[7]張淑芳,宋任浩.異常妊娠結局婦女弓形蟲感染狀況[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 2014,26(4):437-438.
[8]沈雙,肖迪,宋麗君,等.應用免疫蛋白質組學方法鑒定弓形蟲病診斷抗原分子的研究[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5,10(2):152-158.
[9]張世勇,王洋,陶永梅,等.育齡婦女弓形蟲、風疹病毒和巨細胞病毒感染現狀及其與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5):594-599.
[10]陳玉昆,楊亞曉,魏世錦,等.孕早期婦女弓形蟲感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4,26(3):308-310.
【中圖分類號】R 531.8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052
(收稿日期: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