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興
(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心內科 河南 平頂山 467599)
?
冠脈介入術治療高齡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胡俊興
(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心內科河南 平頂山467599)
【摘要】目的探討冠脈介入術治療高齡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齡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照組患者單純接受藥物保守治療,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8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冠脈介入治療高齡冠心病患者總有效率高,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需嚴格遵循手術適應證謹慎操作。
【關鍵詞】冠脈介入術;高齡;冠心病;臨床療效
我國現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高齡老人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冠心病是高齡老人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心肌缺血缺氧。冠脈介入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方法之一,但會引起不同類型的并發癥,若處理不好會導致患者死亡。本研究選取100例高齡冠心病患者,分別給予藥物和冠脈介入術治療,對比分析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齡冠心病患者,DSA造影示冠狀動脈狹窄≥50%,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為60~85歲,平均(78.5±4.8)歲。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65~87歲,平均年齡(73.6±4.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研究組術前幾天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治療以穩定病情,經橈動脈行冠脈介入術。患者平臥,在腕部行局部麻醉,后穿刺橈動脈,放置動脈鞘管,經指引導管在冠脈開口處送進指引導絲,推入造影劑后沿指引導絲將球囊送至狹窄部位,球囊充氣擴張成型后收起撤出,繼而置入冠脈支架,再次使用造影劑[1]。術后需繼續服用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等至恢復正常。對照組單純采用藥物治療,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等常規藥物進行規范化治療。
1.3療效判定 未發生心律失常、造影劑腎病等不良反應,術后冠狀動脈病變血管狹窄<20%即顯效;未發生不良反應,但介入術后病變血管狹窄20%~50%即有效;發生不良反應,介入術后冠狀動脈病變血管狹窄≥50%即無效。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不良反應研究組發生4例(8.00%)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2例,心律失常1例,胸背串痛1例;對照組發生12例(24.00%)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6例,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2例,胸背串痛2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高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病率高,常伴隨肝、腎等臟器的損傷及其他疾病,可引起復雜的血管病變,造成治療困難[2]。對于冠心病,一般需要控制血壓、血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并關注患者體質量的變化,臨床上常采用藥物和冠脈介入術治療。對于高齡老年冠心病患者,經冠脈介入術存在一定的困難且風險也比較大,傳統手術后不容易止血,易引起皮下水腫,恢復時間長,容易引起并發癥。隨著科技的發展,介入技術得到了提高。橈動脈穿刺位置周圍血管表淺,容易固定,神經少,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小,并發癥發生率低[3]。冠脈介入術是目前高齡冠心病患者的常選治療方法,但也需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治療方法[4]。
本文對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100例高齡冠心病患者分組進行治療,發現冠脈介入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純服用藥物的總有效率(P<0.05),說明冠脈介入術有利于高齡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恢復,能夠有效改善心肌細胞的生理功能和血液供應。在進行冠脈治療時,有時會有室顫發生,須嚴密觀護,一旦發生必須撤出導管,即刻進行除顫[5]。本研究在對50例患者實施冠脈介入術時未發生該現象,但術后均出現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心律不齊等。其中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4.00%(P<0.05)。由此可見,冠脈介入治療高齡冠心病患者總有效率高,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需嚴格遵循手術適應證謹慎操作。
參考文獻
[1]宋文信,楊成明,曾春雨,等.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評估[J].重慶醫學,2010,23(2):191-192.
[2]梁丹,梁慧心,溫利方.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33):133-134.
[3]費宇行,高連如,朱智明,等.不穩定型心絞痛167例早期介入治療的療效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5,26(12):1447-1448.
[4]黃政,蔣廷波,程久佩.穩定型冠心病不同治療方法的預后比較[J].疑難病雜志,2011,10(3):168-170.
[5]王曉,聶紹平,康俊萍,等.80歲以上冠心病患者血運重建的臨床結果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2(3):211-213.
【中圖分類號】R 541.4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105
(收稿日期: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