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翀英
(鄭州大學醫院 婦科 河南 鄭州 450001)
?
橋本氏甲狀腺炎與圍絕經期婦女雌激素水平的相關性
袁翀英
(鄭州大學醫院 婦科河南 鄭州450001)
【摘要】目的探討橋本氏甲狀腺炎(HT)與圍絕經期婦女雌激素水平的相關性。方法選擇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鄭州大學醫院收治的35例圍絕經期HT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選擇35例圍絕經期婦女作為對照組,檢測對比兩組雌激素水平。結果觀察組TSH數值及甲狀腺微粒體抗體、甲狀腺球蛋白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FT3、FT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雌二醇分泌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圍絕經期HT患者雌二醇水平高于圍絕經期婦女,推測其發病機制與雌激素水平有關。
【關鍵詞】橋本氏甲狀腺炎;圍絕經期;雌激素
橋本氏甲狀腺炎(HT)又稱慢性甲狀腺炎,是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遺傳因素與自身免疫因素相互作用發病,嚴重者出現惡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癥狀[1]。甲狀腺抗體的產生及甲狀腺炎的外顯率大多受性激素的影響,多為雌性激素,因此該病多發于中年女性,臨床表現主要為甲狀腺無痛性彌漫性腫大,少數有甲亢表現,病程長,多數可逐漸發展而出現甲減,可通過甲狀腺功能、血清TSH濃度、抗甲狀腺抗體、細胞學檢查等方式確診。女性在絕經前后的一段時期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續到最后1次月經后1 a,是正常的生理變化時期。處于這個時期的女性往往雌性激素分泌異常,這個過程稱之為圍絕經期[2-3]。本研究探討HT對圍絕經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鄭州大學醫院收治的35例圍絕經期HT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選擇35例圍絕經期婦女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45~55歲,平均(48.3±1.7)歲。對照組年齡46~58歲,平均(50.8±1.2)歲。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在自愿同意的基礎下參與本次研究。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月經結束后第13天空腹抽取靜脈血檢測,在采血結束2 h內測定患者的甲功3項(FT3、FT4、TSH)及抗甲狀腺自身抗體(甲狀腺微粒抗體、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同時還需測定患者的雌二醇。
1.3觀察指標兩組患者甲功3項正常范圍FT3為2.5~3.9 pg/ml;FT4為0.61~1.12 ng/dl;TSH為0.34~5.60 μIU/ml。對抗甲狀腺自身抗體的測定中,抗體的正常范圍為:甲狀腺微粒體抗體小于0.15;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小于0.3;對雌激素的測定中,雌二醇的正常范圍為升95~433 pg/ml。

2結果
2.1甲功3項及抗甲狀腺自身抗體觀察組TSH數值及甲狀腺微粒體抗體、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FT3、FT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雌性激素分泌情況觀察組雌二醇分泌(289.77±80.13)ng/L,高于對照組的(170.26±61.78)ng/L(P<0.05)。
3討論
HT可由多種病因導致,如免疫機制、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中醫認為,導致HT的多有氣滯肝郁、肝陽上亢等,嚴重者可導致肝、脾、腎等多臟器失調,因此,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合理飲食[4]。同時由于該病情發展緩慢,讓不少患者造成錯誤的認識,甚至有些患者認為能夠自愈。若不及時治療,易導致患者出現甲亢、甲減等甲狀腺疾病。當患者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智力減退、頸部腫大,嚴重者會出現甲狀腺纖維化、淋巴細胞逐漸萎縮。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醫生發現患者多為圍絕經期女性,由于雌性激素分泌異常,造成其自身免疫系統異常,因此,雌性激素分泌異常增加了甲狀腺炎的發病率[5]。

表1 兩組患者甲功3項及抗甲狀腺自身抗體水平比較±s)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TSH數值及甲狀腺微粒體抗體、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雌二醇分泌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圍絕經期HT與雌激素水平有關。目前醫學上對這個致病因還沒有完全的定論,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麗君,劉保平,常偉.分化型甲狀腺癌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2):11-14.
[2]管慧,何江,廖沙,等.貴州省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婦女圍絕經期高血壓患者體質類型分布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30-33.
[3]張婭,黃俊山,吳松鷹,等.364例圍絕經期失眠癥患者腎虛肝郁證臨床特征[J].中醫雜志,2015,56(20):1737-1741.
[4]王榮,劉曉玲.Toll樣受體與人細小病毒B19在橋本氏甲狀腺炎發病機制中的聯合作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8):157-160.
[5]夏青萍,衛駱云.原發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合并橋本氏甲狀腺炎11例診治分析[J].浙江實用醫學,2015,20(5):335-337.
【中圖分類號】R 581.4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113
(收稿日期: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