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愛民
摘 要: 讀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教師必須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生的課外閱讀,要從激發興趣、選擇讀物、掌握方法、培養習慣等方面進行指導,力求使每一位學生在閱讀經典的體驗中提高自身素養。
關鍵詞: 語文 課外閱讀 指導
新課標第一次規定了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并提出了閱讀速度的要求。這是對語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較好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怎樣指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
一、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
從老師教我們識字開始,到我們能夠基本獨立閱讀為止,我們從書里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明白了什么是生活的是非曲直,什么是社會的真善美。在我們的心里便有了一把衡量自己、衡量他人、衡量社會的尺子,此中語文所給予我們的,可謂功不可沒。因為有了語文這個重要的工具,你才可以從閱讀中、從生活中體會到學習乃至做人的樂趣,從中更能夠體會到學習語文給你帶來的種種好處。小學生看書,經常為書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所牽動。學習《安徒生童話選》時,因為喜歡白雪公主的美麗,七個小矮人的善良,所以常常為他們最終獲得幸福而欣喜,也因此厭惡皇后的惡毒,為她所得到的懲罰而欣慰。我也曾唏噓于《海的女兒》中美人魚為愛而承受的痛苦,為她無私的愛而感動……
讀朱自清的《背影》,被文章中那份濃濃的、深深的父愛感動,體會到父母也許不曾用什么華麗的語言表達他們的愛,但他們樸實無華的行動都時刻在證明他們無私的愛。讀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驚異于作者筆下的狐仙個個美麗、善良、靈動,她們的身上被賦予了許多美麗的品質,在她們面前,你不得不感嘆人類自身的劣根性,對己自嘆不如,而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更是讓學生津津樂道,回味無窮。對于課外閱讀,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積極親身體驗,使其能真正產生發自內心的激動和興趣。
二、引導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
書籍就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頭活水。然而,我們身邊的圖書琳瑯滿目、魚龍混雜,小學生在閱讀中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也不知如何讀。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如果不重視,學生很容易對閱讀失去興趣,或受到不好的引領。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選取優秀的閱讀材料是決定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首先,閱讀的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教材的內容和教學也必然以此為原則。閱讀材料選擇蘊含一定哲理的寓言或是童話故事,在這些寓言故事等內容中,不僅蘊涵著激發學生思維無限發展的空間,而且學生能夠在其中體會豐富多樣的情感,有些甚至是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實現的。在閱讀這些作品過程中,學生會情不自禁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故事中這些豐富多樣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個性、人格的形成至關重要,而有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體驗的情感,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不同的思維角度、生活經歷等因素決定了學生對同一作品的認識觀點也不同,每個學生的認識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與合理性,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相互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相互參考和借鑒彼此的觀點和體會,從而不斷修正和發展自己的認識。另外,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正是處于喜歡表現的狀態,對此必須提供機會,并進行正確引導,要認識到學生交流、表現的過程正是自我實現的過程。因此,通過交流閱讀感受和想法、補充故事情節,以及進行課本劇表演等活動,學生的思維、情感和認識等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小學生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秘、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轟轟烈烈等。同時,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有一定差異。根據這些特點,我精心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經典兒童讀物,并體現一定的梯度性。低年級可以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甚至迪士尼的故事等。中年級可以讀一些故事情節比較復雜、篇幅比較長的讀物,如《海底兩萬里》《木偶奇遇記》《吹牛大王歷險記》《愛的教育》等。高年級可以接觸一些經典的文學名著,如《三國演義》《紅樓夢》《魯濱孫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這些經典兒童文學書籍既是符合兒童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的課外讀物,又能促進他們完美地發展,純凈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
三、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
課標要求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際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如可以結合文章特點教會學生運用泛讀法、瀏覽法,加快閱讀速度,加大閱讀信息量;可以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好閱讀筆記、摘抄、批注等。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心理學角度看,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自動化的行為,一個人一旦養成某種習慣,將會長期影響其行為。因此,在閱讀指導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如認真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愛護書報的習慣,用眼衛生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等。這些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對他們將來的發展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五、讓學生了解人間冷暖,洞悉人生百態
與書為伴小學生可以穿越古今,和諸葛亮談三國,與林黛玉論人生,還能與杜甫一起吟詩誦經。在書中,有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一幅善惡美丑的生活畫卷。閱讀老舍的《駱駝祥子》,小學生不僅被那傳神又通俗的語言文字所吸引,更讓小學生對祥子人生的不幸感到辛酸,也讓小學生對當時不讓好人有出路的社會感到無奈;閱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僅讓小學生對曲折的故事情節感到癡迷,對保爾·柯察金的人格魅力感到欽佩,而且讓小學生對蘇俄人民艱苦卓絕的斗爭生活感到憐憫。通過書,小學生可以了解人間冷暖,洞悉人生百態。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通過引領學生體會閱讀樂趣、注意對整體文章的把握和選取優質符合兒童心理的閱讀材料等手段強化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真正讓學生喜歡閱讀,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