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蘭
[摘要]童話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它如春風細雨滋潤著兒童的精神樂園,有助于培養兒童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因此,童話作品被廣泛引入小學語文教材中。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掘童話中的樂趣,調動學生發現的內驅力;通過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僅要讓孩子們發現童話故事的不同之處,還要讓他們發現相同之處,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童話;在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后,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創編,放飛想象的翅膀。
[關鍵詞]發現;童話;感悟;情感
童話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但現在的童話教學往往機械、呆板,缺乏創新,未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童話的文體特點也不夠重視,扼殺了童話的靈性。童話語言簡潔易懂,生動活潑,口語性強,常常在結構相似的反復敘述中推進故事情節,在反復中又有一些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使童話的意蘊深厚,趣味橫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和品味這些細微的差別,更好地領悟童話的意蘊。下面結合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從現在開始》一文,談談童話教學中如何貫穿發現法。
一、初嘗甜果,發現引入
發現并非高深莫測,只要有一雙眼睛,有思考的頭腦,任何人都能有所發現。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生性活潑,富于幻想,喜歡獵奇,愛問為什么,這與童話的特點合拍。教學中,要給孩子預熱,讓他們覺得發現并非難事,使他們漸漸嘗到發現的甜頭。
例如,課前播放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電線上的鳥兒》,趣味橫生的動畫片讓孩子們笑得合不攏嘴。我問學生:“你們為什么笑?從動畫片中發現了什么?”學生有的發現了小鳥在電線上不停爭吵,互不相讓;有的發現了大鳥太重了,把電線扯成V字型;有的發現小鳥們把大鳥啄下了電線,它們自己卻失去了羽毛……孩子們滔滔不絕,陶醉在發現之中。教師不失時機地朝他們豎起大拇指:“善于發現的孩子最聰明。”如此,學生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調動了自身發現的內驅力。
二、明察秋毫,發現不同
發現教學的思路不是教會孩子什么,而是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發現中學習,發揮自身潛能,培養創新精神。
童話《從現在開始》結構簡單,故事生動,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分別敘述了貓頭鷹和袋鼠上任后所發生的讓人忍俊不禁的事。在聽完這兩段錄音后,請學生發現這兩段有哪些不同。學生發現了很多不同的地方:貓頭鷹上任后很神氣,袋鼠上任后很激動;貓頭鷹命令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袋鼠命令大家都要跳著走路;大家聽了貓頭鷹的命令議論紛紛、叫苦連天,聽了袋鼠的命令直搖頭,無奈只好苦練跳的本領……這是多么令人驚喜的發現!我在鼓勵學生的同時,拎出“神氣極了——激動;議論紛紛——直搖頭;苦練本領——叫苦連天”等重要的“不同”進行對比教學,引領學生走進童話的世界,讓課堂充滿樂趣,有效提升了童話教學的品味。
1.感悟神態的不同
貓頭鷹上任時“神氣極了”,袋鼠上任時很“激動”,引導學生感悟這兩種不同的神態:
師:“神氣極了”和“神氣”的意思一樣嗎?
學生通過交流理解了“神氣極了”意在強調非常神氣、特別神氣。
師:同學們聰明極了!大家看插圖,你從哪里發現貓頭鷹神氣極了?為什么這么神氣?
學生回答后,我引領學生揣度袋鼠上任時的心理活動,再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袋鼠的話,讓學生感悟袋鼠的“激動”。
這一教學片段,學生通過想象走進了貓頭鷹和袋鼠的內心世界,將兩位大王上任后的神氣、得意、激動演繹得淋漓盡致,富有生活情趣。
2.感悟反應的不同
貓頭鷹和袋鼠上任后,發布了近乎天方夜譚的命令,動物們對此“議論紛紛”“直搖頭”,有苦難言。如何品味學生發現的這組不同呢?
在教學“議論紛紛”時,運用發現法,先是從字形著手,發現“議論”兩字都帶有 “讠”,跟我們說話有關。然后,讓學生用“紛紛”說一說四幅動態圖的景致,不僅進行擴詞訓練,還發現“紛紛”表示“多而雜亂”。接著創設你說、我說、大家說的情景,品味“議論紛紛”的含義。通過一系列的發現,品味了童話,進行了扎實有效的詞語訓練,促進了學生與文本和作者的對話。
3.感悟結果的不同
貓頭鷹和袋鼠發布命令后,動物們只好照著做,一個星期下來,動物們“叫苦連天”“苦練本領”。這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苦”字,但這兩個“苦”的意思不一樣,如何讓孩子們發現它們的區別呢?
首先,出示“苦”的解釋:①痛苦、難受②刻苦、努力③苦味。然后,讓孩子們說一說動物們“叫苦連天”會訴說哪些苦,這里的“苦”是哪種解釋。接著引導學生體會“苦練本領”中“苦”的意思。
這一環節的教學抓住兩個“苦”在文中的不同意思,啟發學生想象動物們如何“叫苦連天”和“苦練跳的本領”,引導學生發現它們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不同含義,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童話的主旨,也有助于落實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三、擦亮慧眼,發現相同
適合低年級閱讀的童話故事往往結構簡單,采用反復的手法。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孩子們發現不同,還要讓他們發現相同之處,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理解童話。
師:這兩個自然段有很多不同之處,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擦亮眼睛,你發現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通過觀察、比照,學生發現這兩段都是先寫“誰上任”,再寫“宣布命令”,最后寫“動物們服從命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篇童話表達的形式,體會到童話的情節美、節奏美、表達美。
四、仿寫創編,運用發現
在領會文章的寫法后,再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進行仿寫創編。
師:同學們,假如第三個星期不是輪到小猴子當“萬獸之王”,而是別的動物,可能誰會上任呢?
生猜測可能是蝙蝠、鴨子、小狗、公雞……
師:請同學們仿照作者的方法,先說誰上任,宣布什么命令,然后說動物們會怎樣做,自己編一則童話。
學生想好后,小組交流,接著全班匯報。
生1:第三個上任的是蝙蝠,它囂張地說:“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倒掛在樹枝上睡覺。”大家聽了很不高興,可是又不得不服從命令,只好倒掛著睡覺。一個星期下來,動物們摔得頭上都是包。
生2:第三個上任的是鴨子,它拍了拍翅膀嚴肅地說:“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經常下水游泳。”大家只好苦練游泳的本領。一個星期下來,動物們都被水嗆得直咳嗽。
……
師:真精彩啊!同學們都是小童話家。童話,給我們的思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多奇妙啊!
在童話教學中,采用發現法有助于關注兒童的內心世界,從兒童的思維特點和童話的特征出發確定有效的教學策略,也有助于實現童話世界與兒童生活的無縫對接,讓孩子感受童話的語言美,享受童話的情趣美,品味童話的意蘊美。
參考文獻:
[1]潘彩霞.童話、神話故事對兒童的影響[J].青海教育,2002(12).
[2]倪潛梅.在成人與兒童之間尋找支點——童話教學呼喚審美體驗[J].小學青年教師(語文版),2006(05).
[3]應玲素.童話:兒童心理成長的精神家園——略論童話與兒童心理成長的關系[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3).
[4]王志鵬.作文從童話故事開始[J].文教資料,2005(16).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