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兆杰,王 軍
(廣州美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260)
學校體育現代化背景下珠三角校園足球的發展研究
于兆杰,王 軍
(廣州美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260)
學校體育現代化是體育現代化發展的有效組成部分,校園足球則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發展與深化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改革,是貫徹實施國家足球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在體育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發展校園足球,對構建校園足球文化、發展學生素質和促進全民健身的深化都有著積極意義。本文以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足球的開展狀況為研究對象,分析校園足球的發展狀況,針對足球的發展從政策指導、課程構建、師資力量、足球文化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基本思路。
校園足球;學校體育;現代化;發展思路
足球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受廣大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在體育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把校園作為開展足球活動的主戰場,積極開展高校校園足球,對全面發展學生體質、活躍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提高足球運動水平、挖掘與培養足球后備人才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本研究主要以學校體育現代化背景下珠三角校園足球的發展為研究對象,以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的足球開展情況為調查對象。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
學校體育包含了體育教育思想、課程目標、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建設、場地設施等物質條件、管理制度和模式、師資人力資源、課程評價等環節,也因此決定了學校體育現代化內容的多元化和現代化實現途徑的多樣性。學校體育的現代化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學校體育現代化和社會現代化相互依賴,互為條件。第二,學校體育現代化具有“整體性”特征,包括物質、制度、觀念、教育方法、內容等要素在內的體育教育系統全面進步的過程。因此,實現學校體育的現代化,一方面要強化學校體育事業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促使學校體育系統內部結構完善、各環節運轉自如、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是在整個社會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校園足球是學校體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發展與深化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改革,是實現足球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貫徹和落實國家《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關鍵步驟,對于學校體育現代化的乃至體育的現代化有著積極的貢獻。廣東省珠三角地區足球運動有著歷史上的傳統優勢,有著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圍。在校園,足球有著眾多、深厚的群體基礎。廣東省教育廳等6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關于推進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建設高水平足球隊;普通高校足球選項率開設達95%以上;全省100%的高校組建有校級足球隊。鼓勵和支持學校開展校際間各種形式的足球比賽和交流活動;將高校足球競賽納入高校體育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在體育現代化發展的前提下,學校體育現代化、國家政策資助、足球自身發展、珠三角足球市場化、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等是廣東校園足球現代化發展的有效契機。
3.1 高校足球課程的開設情況
通過調查得知,在廣州大學城的10所高校中,有8所高校開設了足球公共體育課,均采用按項目選課的方式進行班級授課,授課對象為大一、大二學生。1所高校從大一年級就以體育俱樂部制的形式開設了足球選項課;8所高校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2學期共64~72學時的足球選項課,1所高校在大學二年級只開設1學期共32學時的足球選項課;課堂組織基本采用男、女生分班,個別情況下采用男、女生混合教學。可見,大部分高校對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都比較重視,發展足球校園文化的各項措施都能得到有效落實。
3.2 高校參與足球賽事的狀況
3.3 高校足球隊伍及建設情況
在10所高校中,有9所學校組織了學校足球隊,有6所學校同時組建了高校的甲組和乙組足球隊伍。他們是將不同課程、不同專業編班,甚至不同校區的同學集合到一起,在每周固定時間、次數進行集中訓練。其中,只有3所高校的足球隊能夠堅持常年訓練,但假期如果沒有比賽任務,則會與其他非隊員一樣放假停訓。大部分院校是在比賽前1~2個月進行集中訓練。足球運動是一項集體運動,比賽場上的整體戰術配合和防守的默契是在長期訓練和比賽中反復磨合而形成的,短期的集訓是無法達到的。可見,在高校的足球訓練體系中,運動員隊伍的構建存在著分散、不連貫、粗放發展的情況。
3.4 課外時間高校足球的開展狀況
課外足球的參與者可以用“固定”來描述,即課外足球活動的參與者基本固定、參加的人數基本固定。在學校足球場的開放時間,參與足球活動的總是相對比較固定的少數足球愛好者。這些足球人群,90%以上是在中學時養成的參與足球運動的習慣,并有一定的足球技術和戰術基礎。進入高校后,他們將是足球運動的忠實參與者,能夠積極參加各院系組織的各種足球活動。大學4年的足球活躍人群基本上以他們為主,足球人口基本不會有大的變化。高校足球人才的傳幫帶機制遠沒有形成,學校足球運動隊的影響力和和影響范圍都不盡人意。據調查發現,高校課外足球活動的開展呈現自由狀態。在喜歡足球運動的學生中,有71%在課余時間大都是臨時決定是否參與足球活動,16%的參與者是與同學提前聯系好,或幾個球友“約定俗成”,在固定地點、時間進行足球項目的鍛煉。
4.1 發展與完善校園足球的政策體系
各級相關政府部門要制定和落實發展校園足球的制度和管理辦法,為校園足球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與發展環境;疏通校園足球發展的人才發展通道。優秀后備人才是校園足球發展的基礎,應積極探索學生運動員的輸送、流動渠道及辦法,探索教育系統、體育系統和社區緊密結合與聯系的人才輸送渠道和流通機制,允許中學生及高校學生在一定范圍內,實現跨區、市的合理流動;拓寬學校足球運動員繼續發展的路徑和渠道,強化與足球俱樂部、其他梯隊的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制定校園足球的督導與考核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考評與監管制度。
4.2 改革與完善足球課程教學
足球課程建設要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優化知識結構、重視能力培養為出發點,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整體優化課程結構、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為主線,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構建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現代化的系統工程。足球教材是足球教學的載體,教材的合理性、科學性、可接受性、健身性與娛樂性對提高校園足球文化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足球運動是一項對抗激烈、攻防轉換快、技術動作有一定難度、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的競技技術項目。在作為面向全體學生的足球體育課堂教材,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差異,對素質好、足球基礎好的學生和一般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難度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教學要考慮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考慮競技運動教材化,對部分內容予以刪除,或者降低動作難度,以調動大部分學生的足球興趣和學習需求。
1.3.2 充實護理內涵,突出中醫特色 在中醫護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辯證施護。為了能夠進行中醫護理特色的突出,重視中醫護理文書書寫的規范以及標準。對于剛入院的糖尿病患者,應該及時填寫入院評估,通過八鋼辯證、臟腑辯證等理論進行相應護理措施的提出。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實際病理變化進行病情記錄,病情記錄的內容應體現情志、飲食、服藥、中醫護理技術應用以及實施效果等[6]。若是患者出院,應該進行出院小結及指導。
4.3 開展多樣化的賽事,形成良好的競賽氛圍
足球競賽是足球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多樣化的足球賽事是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推廣普及足球運動發展經驗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類別學校要完善與設置校園內不同層次、類別和特點的足球賽事。校內的足球聯賽,班級的對抗賽,校際間的邀請賽,廣東省、市區的足球聯賽等,以多種形式的比賽增進學術交流、學習和提高的機會。高校管理層面要以廣東省體衛藝的足球聯賽為突破,建立11人制、7人制、5人制和沙灘足球等4大系列的高校聯賽體系,打造聯賽的品牌賽事。校級之間以大學城為主要范圍但并不止于大學城的各高校之間的比賽,可根據不同的參賽群體與參賽對象,創設不同的比賽形式,如“對抗賽”“邀請賽”等多元多樣的足球比賽,即加強了校際間的聯系,提升足球的傳播氛圍。
4.4 改善足球師資狀況,提高校園足球教、訓練水平
學校足球教師和教練員的水平狀況是提高足球技術水平的主要因素。根據調查發現,珠三角有足球專業背景的足球教師占體育教師總量不足15%,部分學校的足球教練非足球專業,有人是身兼數項教練職務。足球教師的缺口遠不能滿足現代校園足球發展的需要。因此,通過錄用新人、人才引進、跨學校和區域的足球人才共享等手段是提高足球教師隊伍和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加強專業足球教師的培訓,提高足球教師和教練對校園足球的理解,并提高專業水平和能力。通過專門的足球人才聘任,招收有足球專業運動經歷的人才補充足球教師的空缺。另外,加強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的聯系和溝通,真正實現“體教結合”。體育系統有豐富的教練、場地資源,而學校有大量的足球后備人才儲備,大量的文化教師資源。真正實現“體教結合”,其效果將實現利益最大化。
4.5 創建與形成濃郁的足球文化氛圍
發展和完善高校足球文化,首先要強化足球教學和訓練過程中的人文教育,把“以人為本”作為發展足球文化的根本。大學生是高校足球文化活動的主體,也是發展足球文化的出發點和歸宿。
加強校園足球文化的氛圍建設,還要加強校園足球文化的意識建設,搞好各種宣傳與傳播工作,讓足球文化遍布整個高校校園,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足球文化的熏陶,對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大量的活動,形成濃厚的高校足球文化氛圍,使得高校校園足球文化在這些活動中不斷成長、完善,最終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足球文化。
[ 1 ]于兆杰.體育現代化視域下,學校體育的發展路徑選擇[ J ].運動,2015(11).
[ 2 ]呂小慶.武漢市部分普通高校足球選項課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研究[ D ].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5.
[ 3 ]黃冠銘.長春市高校足球文化建設的研究[ D ].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1.
G843
A
1674-151X(2016)11-03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2.018
投稿日期:2016-10-2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圈體育現代化協調發展研究(階段成果)。
于兆杰(1969—),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文化、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