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鵬+覃世杰
陳店鎮是湖北省松滋市2016年的整體脫貧鄉鎮。“七一”前夕,筆者行進在這片曾浸染著革命先烈鮮血的紅色熱土,所見所聞,令人振奮。
“挺直腰桿,你就能脫貧”
6月21日,陳店鎮柏楊村1組貧困戶熊成華,剛剛出欄了78頭生豬,滿面春風地回到家中。
熊成華不到40歲,幾年前,其父雙側股骨頭壞死,到處求治,僅治療費用就花去了10多萬元。屋漏恰逢連陰雨,就在這期間,熊成華在外地創辦的縫紉店虧損30多萬元而倒閉。轉眼之間的變故,將熊成華擊倒了……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熊成華一家6口,被精準識別評定為貧困家庭,聯系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松滋市委副書記朱紅平,將其確定為幫扶對象。
2 0 1 5年10月中旬,朱紅平第一次到熊成華家里走訪調研時的一席話,點燃了他脫貧致富的激情:“你是個男子漢,只要挺直腰桿,就能脫貧!有什么困難找我,找鎮村干部都沒問題!”
說干就干。在各方面的幫扶下,熊成華很快就租賃了10間房屋,養起了98頭小豬。接著,又在松滋城區租了間門面,開辦了快餐店。
“我真是趕上了好時機,遇到了好領導,連我自己都不曾想到,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重新挺立起來!”熊成華十分動情地告訴筆者,“剛出欄的這78頭生豬,純收入9萬元,還存欄的20頭,有個2萬塊純收入,應該沒問題。快餐店半年賺了近5萬元。今后,我也要實施差異化發展,當別人都去養豬時,我就以搞餐飲為主……”
“我第一次就賺了這么多啊”
6月21日一大早,陳店鎮夾馬槽村13組貧困戶喬文元家門前,好一幅雞歡人樂的熱鬧景象。原來,該村生態農業專業發展合作社,正在集中收購喬文元第一批代養的5000羽三黃肉雞。
只見喬文元從合作社負責人手上,領到了1萬元現金,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喬文元一邊數著錢,一邊逢人就說:“我第一次就賺了這么多啊!”
據在場的村黨總支書記王華介紹,今年為了實現整村脫貧目標,在湖北省人社廳駐村工作隊和鎮駐村工作組的指導和幫扶下,該村決定發展短平快的脫貧致富產業,最后經過嚴格的市場考察論證,由村成立專業合作社,與一家有實力、有信譽的大型企業簽訂了三黃肉雞代養合同。現在,全村共有25戶農戶參加,首批代養規模已達13萬羽,像喬文元這樣的貧困家庭已有7戶。以45天為一個養殖周期,全年可養殖50萬羽,合作社僅收取代養服務費,可為村集體經濟創收10萬元,每個參與代養的貧困家庭可增收2到3萬元。下半年,全村參與代養的貧困家庭可能超過13戶呢!
“每個貧困家庭都得到了精準幫扶”
下午,到桃嶺村10組貧困戶李桂瓊家時,他正在新建的房前樹蔭下,悠閑地等待著吃晚飯。
現年62歲的李桂瓊,患有精神病,是該村負責供養的五保戶。走進屋里,餐桌上已擺上了一葷兩素三個菜,室內干凈、整潔,床上被單疊放有序,且成色較新。
“李桂瓊的衣、食、住、行,是由我負責的,每天10元錢的菜錢,米,吃完了就到村米廠去領;穿的,村里負責換季買新的,別人送的也是好的;住的房子,是村集體建的;用的物品,是鎮福利院按期發放的。他享受的待遇,比我們還高呢!”10組村民小組長黃家杰,向筆者娓娓道來。
聞訊趕來的村黨支部書記楊其平告訴筆者,他們村凡是有一定勞動能力或有一技之長的貧困戶,都找到了脫貧門路,享受政策兜底的五保戶、低保戶保障無憂,每個貧困家庭都得到了精準幫扶。
該村6組58歲的貧困戶韓啟炳,自己是個晚期血吸蟲病人,其妻為二級肢體殘疾,不能從事體力勞動。楊其平作為幫扶責任人,發揮韓啟炳有理發手藝的特長,出面幫助在松滋城區找了個小門店,專門給中老年人理發,現在每月有了2000元以上的穩定收入。
1組聾啞殘疾人劉祥雄,現年55歲,與母親一起生活,由幫扶責任人——村委會副主任劉祥富介紹到陳店瓦廠打工,一年純收入在2萬元以上。
“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理念,在這里得到了真正落實。桃嶺、陳店的群眾,正自信地走在全面小康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