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金
致富人物:5位“90后”小伙
致富項目:種蘑菇
致富效果:1個大棚純利潤3萬元
技術關鍵:錯峰銷售,菌棒利用
安徽省宣州區洪林鎮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區里,5位“90后”小伙攜手唱響了新時代的“采蘑菇曲”。
歸園田居種蘑忙
5位小伙都畢業自同一所大學,此前都曾是企業中的高薪員工。2014年,為了大學期間的共同理想,他們同時辭去工作,來到宣州區當農民,攜手創辦了洪林食源生態農業園,在菌香彌漫的食用菌大棚內,種菌菇,上演了現實版“中國合伙人”。
今年27歲的魯德迅是宣州區朱橋鄉人,大學期間的專業是生物與食品工程研究,一直希望能做出一種以綠色食用菌栽培及技術改良為主,生態養殖為輔,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的現代農業項目。畢業后,一次聚會讓魯德迅和4位朋友堅定了這樣的想法。于是,搞創業,種植珍稀食用菌的決定開始落地生根。
說干就干,沒過幾個月,5名年輕人紛紛辭去相對穩定的工作,共同來到宣州區洪林鎮創業。初期,附近的老百姓都對這群“黃毛小子”的行為很不屑。“90后能吃多少苦?肯定干不長!”但他們卻用自己的行動,回應了當地人的不信任。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省開支,從廠區搭建到做排水系統,5人自己動手,親自拌水泥、搬磚頭、砌圍墻……
2015年3月,他們建成了占地100多畝、建有6個食用菌大棚的種植基地。
錯峰上市賺大錢
食用菌種植基地的“看家”菌類,當屬猴頭菇和秀珍菇。
低矮狹長的菇棚內,一排排支架上,密密麻麻的菌包壘成壯觀的“兵陣”狀。不少菌包上都長出一個個肥頭大耳,外形酷似猴頭的猴頭菇。
“猴頭菇原產地在東北,5月份的時候早就不出菇了,但是我們這里不一樣。”魯德迅的合伙人阮栓隨手拿下一個布滿白色菌絲的菌包說:“我們特意研發種植的是中溫型猴頭菇。”
這意味著,普通猴頭菇適宜的溫度在16℃-18℃,而這里猴頭菇的生產溫度則在18℃-25℃。出菇時間比原產地的猴頭菇要往后延長1多月。
“這種做法就是想打反季節這張牌,提高經濟效益。”阮栓算了一筆賬。 “這個棚里有6000多個菌棒,平均每根菌棒產猴頭菇1斤左右。進行反季節銷售后,每斤菇子能多賺4元左右,1個大棚就能產生純利潤3萬多元。”
和猴頭菇情況類似,他們對秀珍菇也進行了錯峰銷售。秀珍菇是中低溫型食用菌,以前只能冬天生產。在5個年輕小伙的努力下,反季節秀珍菇試種成功,下一步,食源生態農業園的秀珍菇將有望源源不斷地送上當地市民的餐桌。
廢棄菌棒做肥料
如何處理廢棄的食用菌棒,一直以來是不少農民面臨的大難題。通常,農戶會將其焚燒或扔掉,這樣不僅占地方,還污染環境,處理不當,產生的有害菌還影響食用菌的產量與品質。
食源生態農業里的5個小伙子,一直在為此事動腦筋、想點子。“利用微生物制劑處理菌棒后,菌棒可以廣泛用于無土栽培。”另一位合伙人王廣維指著實驗室內的一些碎屑說,這就是廢棄的食用菌棒,上面可以直接種植植物,成為植物的天然有機肥,并且后續不需要進行人工灌溉和澆肥,具有節肥的優點。“經過技術加工后,廢菌棒就‘變身為最受歡迎的肥料,還能實現二次增收,改變種植食用菌產生的生態環境危害,實現我們的生態農業夢!”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宣州區委宣傳部)
資料鏈接
食用菌的栽培要領:.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會大大增加菇農的種植成本,也會增加污染機會。且菇房因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品質降低。其關鍵栽培措施是:
1/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采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需要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氣溫達到二次發酵,可降低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為宜,再用石灰粉調pH值至7.8~8。再在料堆四周用竹竿搭成一個簡易框架,距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接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后罩上薄膜。
料堆在薄膜的嚴密封閉中,會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后,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鐘。控溫在50℃左右,持續6~7天結束發酵。最后降溫至45℃以下時,即可搬料入棚。
2/鋪料與播種 在培養料進棚前兩天,需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噴霧殺蟲。 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的含水量宜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為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
料鋪好后,須用溫度計測定料溫,料溫在28℃以下可播種。播種前,操作人員須將手、工具和菌種瓶以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后用干凈木板輕輕壓實。
3/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后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后,料內菌絲基本長滿,便可覆土。覆土采用濕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出土縫時,要噴一次重水,以促使蘑菇迅速長大。 開春后,氣溫回升,這時要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此外,菌渣也是很好的有機肥,可增加農作物產量,減少化肥的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