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瑜
?
航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文/沈瑜
摘要:該文主要從航運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角度出發,分析其在該領域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企業內部風險導向管理,尋找相應解決對策或控制措施,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經濟責任管理。
關鍵詞:航運企業;經濟責任管理;風險導向

經濟責任審計從廣義上理解包含所有審計工作,從狹義上理解特指對黨政機關干部和事業、企業單位領導的相關經濟業務進行審計,以此來評價、監督黨政機關干部和企事業單位領導在任期間的經濟責任完成狀況。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涉及企業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經濟管理和監督職責情況。近年,航運市場持續低靡,航運企業效益欠佳,內部管理亟待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在促進航運企業增收節支、改進企業風險管控、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等方面發揮出極大作用。但其在企業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提出相應控制對策,加以改進。
(一)在任審計制度缺乏時效性
航運企業需在各地設代理機構,因此下屬單位眾多,各級領導變更頻繁。雖然大部分公司要求經濟責任審計必須堅持任中審計與離任審計相結合,領導人員離任必審。但對領導的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往往是在領導人員離任后進行審計,且無法在制度上保證先離后審。這種審計工作的時效性相對落后,沒有受到被審企業及離任負責人的高度重視,違背審計監督原則的同時,也為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帶來了難度。對審計結果的處理方式及運用程度決定著審計工作的作用。
(二)審計范圍廣、審計力度欠缺
經濟責任審計需關注領導干部在履行經濟責任過程中各個方面,包括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經濟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情況,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財經紀律和上級公司規定的情況;貫徹執行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執行情況及其效果; 領導人員任職期間有關目標責任制完成情況; 企業資產負債損益情況,以及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重大項目的投資、建設、管理和效益情況;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健全和運轉情況,以及財務管理、業務管理、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等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執行情況,對所屬單位的監管情況;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收益上繳情況;遵守有關廉潔從政(從業)規定情況等。審計工作花費時間大、工作任務繁多且要具有公正性。審計工作對審計組及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但由于當前的審計力度欠缺,導致了審計工作無法正常進行。造成審計力度欠缺主要有兩個關鍵因素。一:審計體系不健全。因審計體系不完整影響了審計工作的質量及時效性。當進行相關經濟責任審計時審計程序缺乏規范性,審計標準不統計,都會導致審計結果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二是:審計組知識結構不夠完整。審計組工作人員多數只是單純的了解財務知識,對被審企業的工作流程、管理條例等缺乏一定程度的認知,影響審計結果。
(三)審計風險大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風險具有多樣性,主要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包含審計環境干擾;規章制度不健全;刻意舞弊增加隱蔽性。內部風險包括審計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差;考核不夠細致;審計組知識結構欠缺規范性;審計程序不充分;出具的審計評價不客觀等。
(四)缺乏可行性評價考核機制
企業負責人明確經濟責任是審計工作進行的重要前提,目前,航運企業多以箱量、運費收入、利潤等作為考核指標,但缺乏科學規范的責任管理體系。因此,在對企業管理人員的經濟責任進行考核評價時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加大了審計難度。在進行經濟責任評價時,不同審計人員對同一責任主體的考核結果具有較大的差異,進而影響審計報告的公平性及客觀性。
(一)規范審計結果,合理利用
審計組在開展審計工作時,應及時和監察部門及人事部門加強聯系。各部門協同合作,及時有效的溝通,并對審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定期開展聯合派員審計項目,以提升審計人員專業水平。從實踐中看出,通過規范和加強審計結果利用,能夠保證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正常運行。合理利用審計結果,可為企業的任職、免職、辭退等做出可靠依據。
(二)建立科學完善的考核體系及審計評價
根據被審單位的業務性質、發展狀況、資產狀況、責任領導的任期時間著手,建立不同級別的經濟責任考核體系,對各階層領導按其經濟責任性質進行相應工作考核,對考核工作作出規范,避免主觀性及舞弊現象發生。內審機構應根據審計內容和審計評價的需要,合理選擇和設定定性和定量評價指標。評價領導人員經濟責任的方法,主要包括業績比較法、量化指標法、環境分析法、主客觀因素分析法等。并根據發現問題性質區分領導人員的直接責任、主管責任和領導責任等。
(三)結合風險管理導向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1.加強對復核方法的運用
復核方法是航運企業審計中常見的審計方式,由于航運企業的發展,其競爭日益激烈,且市場因素對其影響較大。由此,可使用對標的方法,對前期或競爭對象之間進行橫縱向比較,找出其存在的潛在風險,并對風險予以評估,最終評價風險防控情況。
2.加強聯網審計的應用
目前,我國航運領域的信息系統在不斷完善,多數航運企業具有著先進的財務管理、航運業務信息系統,如筆者所在航運企業有著完善的業務系統IRIS-2系統、MIS報表、SAP財務系統等。審計人員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風險管理導向審計效率。同時還可利用計算機進行風險評估、實施聯網審計,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提升審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有效擴大審計工作覆蓋面和審計檢查及時性,強化審計監督力度。
3.加強審計隊伍建設
風險導向審計的核心工作是對影響企業經營的重大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其工作范圍巨大。首先,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及其對系統技術、管理知識及業務的要求都較為嚴格。其次,審計人員的工作經驗、分析處理能力,都將直接影響著審計結果。審計部門應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培養,可通過定期拓展培訓及交流會的方式,增強其專業水平、工作經驗、審計分析能力等。加強審計人員職業操守,嚴肅紀律,防止道德溜號現象出現。
4.加強審計制度建設
依據國際性審計準則制定風險管理導向審計操作流程和指南,借鑒發達國家的審計經驗,取長補短,制定出符合國家經濟責任審計這一特點的風險導向管理審計操作流程和指南,明確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標、方法、步驟和內容,統一風險導向審計考核評價標準,實現有效的審計模式。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有效實施,可以保證企業經濟效益,能夠明確企業領導的經濟責任。航運企業網點多,各單位管理水平層次不齊,其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各種不足。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及專業水平是保證審計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其應從企業的經營范圍、管理手段等方向著手,更好地完成審計工作。同時應結合風險導向管理審計理念,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先進信息系統的應用,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時效性,為我國航運企業的長遠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喬林.航運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實務分析[J].財經界,2011(11):235-237.
[2]張鐵峰.如何開展關鍵領域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J].中國內部審計,2014 (01):62-64.
[3]徐艷芹.論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審計,2016(09):23-25.
上接(第138頁)防金融風險,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金融審計工作能夠發揮這樣的作用,與政府部門的審計有直接關系,需要發揮政府部門審計的主體作用。政府金融審計的職能可以揭露金融機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發現金融機構中的金融風險并進行有效控制,同時彌補金融創新發展中出現的漏洞和問題。要發揮政府的獨立性與預見性作用,整合金融資源,協調政府之外的監管機構,降低金融活動的風險。
(二)加強金融機構的內部審計
加強金融機構的內部審計工作,首先要完善內部的規章制度,明確規定評價依據和工作標準,樹立內部審計的權威和獨立性,使審計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金融機構的內部審計工作要以風險為導向,重視金融機構的內部風險問題,及時發現風險,控制風險,完善風險管理程序。對一些新的金融衍生品內部審計人員要加強監督管理,及時規避它們帶來的風險。另外金融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要重視宣傳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幫助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審計制度。
(三)重視注冊會計師的補充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不斷增多,尤其是中小個體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審計監管體系重要的一部分,注冊會計師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注冊會計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通過審計工作,能夠準確地發現金融機構中存在的問題[5]。但是注冊會計師發揮作用的前提是獨立性。需要金融機構完善注冊會計師的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充分發揮其獨立審計的作用。另外要重視非銀行機構的審計工作,包括保險公司、財務公司和證券公司等,使我國金融審計監督體系更加完善。
總而言之,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金融機構越來越多,金融環境更加復雜。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活動,金融創新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對國家金融的發展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要建立有效的金融審計監督體系,及時發現金融風險,降低金融創新成本,科學合理地配置金融資源。要充分發揮政府金融審計的主體作用,重視金融機構內部審計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促進我國金融行業更好地發展。
[1]譚紅艷.試析金融審計預警體系構建[J].財經界:學術版,2015(15):319-319.
[2]王周宇.促進國家金融審計功能實現的途徑探析[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3]顧霄.關于我國金融審計的實踐性探究[J].港澳經濟,2014(29):93-94.
[4]王周宇.促進國家金融審計功能實現的途徑探析[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5]何軍.創新審計方式方法擴大金融內部審計監督覆蓋面[J].現代國企研究,2015(8).
作者單位:(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 (大同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