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遠,于嬌嬌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吉林長春 130012
無人機新聞的優劣勢及發展分析
張思遠,于嬌嬌
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吉林長春130012
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新聞傳播行業的從業人員越來越重視無人機新聞。無人機新聞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對無人機新聞發展的現狀、優勢、劣勢做了分析,并對無人機新聞今后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無人機新聞;傳媒行業
在2016年春晚的廣州分會場,有29臺無人機參加了航拍任務,這是央視春晚歷史上第一次有民用無人機參與的演出。無人機不僅裝上了LED燈變換造型進行表演,還航拍了珠江兩岸的夜景。
近些年,無人機的發展也越來越受人關注。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就肯定了傳播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技術的發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201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召開,這將有力地促進智能產業的發展,伴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產業和互聯網相連,將智能技術運用到影視傳媒中的現象也會越來越普遍。無人機作為智能技術的代表,現在的發展不容小覷。
1917年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無人機,1960年中國最早的無人機“長空一號”誕生。現在,無人機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這也讓無人機由最早期的軍事領域過渡到其他領域,新聞傳播行業就較早受到了無人機的影響。
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在2011年就成立了“無人機新聞實驗室”,這是美國無人機新聞的開端,但直到2014年底,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才授權給一些新聞傳播公司使用無人機,這就意味著無人機新聞正式進入美國新聞傳播業界。2015年被稱為無人機元年,谷歌、亞馬遜、Facebook都宣布推進無人機研發,也是在這年,新華社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無人機編隊。
2.1增強新聞的時效性
2015年6月1日,東方之星沉船事件轟動一時,當時共遇難400余人。在事故發生之初,除了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地方臺的記者并沒有進入現場權利,這個時候想要獲得一手新聞,利用無人機進入事故現場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如大楚網的一個2分鐘的無人機航拍的視頻,直觀展示了東方之星沉船的現狀和搜救現場的情況。
2.2保證記者安全
在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國際物流港發生爆炸之時,現場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質,客觀條件是不允許記者進行近距離拍攝的。所以在趕往事故現場時,國內外許多媒體記者都帶了無人機幫助拍攝,他們拍攝了大量現場鳥瞰圖,不僅還原了事故現場,給了受眾最震撼的視覺感受,還保證了記者的安全。無人機在此次事件中的出色表現也預示著以后的重大災難性事故中也必定不會少了無人機的蹤影。
2.3不受空間限制
2011年日本海嘯,這樣的天災記者根本沒有機會進行近距離的拍攝,但是為了給受眾最佳的視覺感受,也為了能真實地還原現場,無人機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日本NHK電視臺用無人機進行拍攝,直觀地表現出了海嘯的破壞力,在視頻中可以看到巨大的海浪將房屋毀壞,汽車沖跑,高速公路沖斷,輪船掀翻,堤壩沖毀。無人機拍攝的視頻直觀地展示了災區滿目瘡痍的現狀。
2.4視角獨特
從不同的角度拍攝,會給人不同的感官體驗。在原來,攝影記者的拍攝角度大多是水平拍攝或者仰攝,這樣的角度更易操作并且容易被受眾接受,俯拍需要站在較高的地點,操作起來費時費力,但是無人機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無人機從高處拍攝新聞,展示的是大全景,信息量大,展示的內容豐富,并且能給受眾震撼的視覺體驗,所以非常適合大場面,大事件的報道。不僅是新聞報道,在近些年大火的真人秀中,無人機的身影就非常常見,比如《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花樣姐姐》等一系列的節目中,無人機的使用就非常多。無人機俯拍能給受眾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客觀上也能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作者簡介:張思遠,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生。
2.5成本低,易操作
現在無人機拍攝已經朝著去高精尖方向發展,成本相對較低,現在由中國大疆創新有限公司生產的無人機,不僅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并且一臺普通的無人機僅需幾千元,完全可以實現幾百萬搖臂拍攝不了的畫面,這對一般的新聞單位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在以前傳統的載人航拍中,記者的風險非常大,常常需要探出半個身子進行拍攝,而且對攝影記者的拍攝水平要求非常高。但是無人機拍攝只需要一個飛手來控制飛行路線,一個云臺手來控制機上攝像機就可以完成拍攝任務,當然,飛手要和云臺手密切配合,才能拍攝出有質感的畫面。
3.1技術問題
技術問題是任何智能設備出現之初都不可避免的一項短板,無人機也不例外。
首先是飛行時間短,現在的無人機動力基本靠電池提供,而一般電池只能保證無人機大約連續飛行20分鐘,飛行時間太短無疑是無人機拍攝的瓶頸。
無人機新聞拍攝的畫質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否清晰流暢,會影響受眾的視覺體驗。如何降低畫面的抖動,減少噪音,也是無人機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此外,無人機還容易受到無線電、GPS和磁場等的干擾,這樣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無人機被干擾時容易失去控制,這對無人機周邊的物體是一種威脅。
3.2隱私受威脅
隱私權是公民正當的權利,但是不難發現,現在保護自己的隱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人機的發展就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現在媒體競爭激烈,一些記者,尤其是娛樂記者為了贏得關注,不惜動用無人機進入私人空間進行拍攝,這對當事人的隱私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3.3管轄盲區多
無人機新聞作為一個相對比較新興的事物,所以國家對它的管理并沒有十分嚴密的政策制度。尤其是在民用無人機管理方面,在諸多民用領域,國內無人機都面臨著“適航認證沒有統一標準”“空域管理難以實施”等限制,根源在于無人機飛行安全監管的困難。隨著民用無人機應用火爆,我國低空開放政策和安全配套設施等亟待完善①。
在去年11月,一個名為“精靈3 500米高空偶遇戰斗機”的視頻被廣泛關注,在視頻中可以看到一架無人機正在空中懸停拍攝,視頻右側突然高速飛入一架噴氣式飛機,視頻中噴氣式飛機距離無人機最近處僅數百米,幾秒后漸漸消失在視頻左側。在視頻正下方,遍布著高樓大廈和川流不息的車輛。如果無人機不小心被高速接近的噴氣式飛機吸入發動機,后果不堪設想,不僅會機毀人亡,還會威脅地面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除此之外,利用無人機走私販毒、無人機進入禁飛領域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而目前國內并沒有相關的政策法規,新聞界也沒有相應的行業標準。
新技術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無人機的發展自然也是這樣,雖然無人機新聞目前的發展還有一些劣勢,但是隨著技術及相關政策的完善和發展,無人機的將來勢必非常美好。
4.1人才的培養
早在2011年,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開設了“無人機新聞實驗室”,并開設相關課程,有了相關的研究團隊。密蘇里大學工程學院利用其技術優勢,著重解決無人機的技術問題,雖然由于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限制,這項課程只開展一年就夭折了,但這無疑是一個發展趨勢。
我國目前尚沒有專門開設無人機新聞課程的高校,在無人機新聞快速發展的現在,國內的高校無疑要認真考慮下培養新型的新聞人才。新型新聞人才不僅要通曉新聞方面的知識,甚至還需要了解飛行器材,了解航空學、氣象學,甚至會修理。
4.2規范管理
我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重量不大于7千克,半徑500、高度低于120,不用駕照,超過這個范圍,駕駛員需要報備。我國新聞單位在進行新聞采訪時,一定要有原則,有底線,不能在機場飛行,不能在軍事禁區飛行,不能在政府辦公區上空飛行,不能在禁飛區飛行,而在特高壓環境,信號塔附近,磁場附近要謹慎飛行②。
現在看無人機新聞依然屬于新鮮事物,隨著近些年技術的發展和價格的平民化,它越來越進入大眾的視野,未來新聞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未來的“空中新聞”爭奪戰將會難以避免。在將來,技術的發展和管理的規范會使無人機成為重要的新聞采訪工具。
注釋
①向英婷.新華網無人機編隊發展SWOT分析[J].新聞前哨,2015年第11期。
②左慶.無人機新聞攝影的優勢與注意事項[J].新聞實踐,2015年9月。
[1]龍鴻祥.無人機新聞,美國新聞傳播新景觀[J].編輯之友,2015(8):109-112.
[2]郭建良.突發事件報道中的無人機與手機——天津港爆炸新聞攝影的新特點[J].新聞記者,2015(9):94-96.
[3]周珊珊,賀梓秋,葉鐵橋.新技術術在天津爆炸事故報道中的應用[J].青年記者,2015(28):48-50.
2096-0360(2016)14-0034-03
G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