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江莉鄭州電視臺,河南鄭州 450000
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語境重構與功能重設
萬江莉
鄭州電視臺,河南鄭州450000
在當前的媒體行業發展中,“全媒體”一詞逐漸出現在社會大眾的視野范圍之內。媒體受眾群體和媒體傳播內容的改變都源于全媒體時代的普及,它改變了當前的媒介形態,同時也對電視媒體的受眾群體帶來了影響。在這種改變與創新的全媒體時代中,傳統的電視主持人主持方法受到了很大挑戰,如何結合目前的時代背景,從語境方面入手,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是每一位電視主持人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文章探討了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語境重構與功能重設。
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瓶頸;語境與功能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與進步,媒體傳輸對介質的依賴越來越薄弱,傳統的媒體傳輸介質如報紙、刊物等在當前媒體行業競爭的壓力下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這類傳輸介質在與新崛起媒體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新的媒體形態,從多方面、多平臺覆蓋了廣大群眾的媒介體驗,這種新的媒體形態,則稱為全媒體。全媒體時代的概念在1999年,由美國瑪莎·斯圖爾特全媒體公司首次提出,該公司在當地使用傳統媒體如報紙、書籍、雜志以及電視媒體如廣播電臺、電視節目等來推廣自身的家政產品。限于當時的科技水平,雖然有全媒體的概念,但以目前的眼光來看,媒體覆蓋的平臺并不全面。但全媒體時代的提出,卻明確的指出了世界范圍內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而全媒體時代也在業界內年復一年的傳播與實踐,形成了當前的全媒體時代現狀。
全媒體時代使得媒體傳播者以及受眾群體站在了同等且相互的關系,從媒體單方面的傳播,逐漸形成了媒體傳播與受眾群體的互動形式。在這種大環境下,電視媒體的主導地位受到了威脅,收視率相對于新型的社交網站、視頻網站的媒體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因此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需要重新定位自身能力,明確自身在全媒體時代的能力范圍。
2.1不斷學習各專業學科知識
在電視媒體普及的前期,媒體的主要作用在于發表權威理論和敘述規范的言論,在當前的電視媒體行業中,這個傳統也被保留了下來,電視節目主持人在語言表達方面要符合多樣性和規范性的要求。而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節目主持人在保證言論規范的情況下,需要根據媒體受眾群體的習慣,在當前基礎上,對自身語境能力進行強化。電視與電臺媒體的主持人需要擁有感知文字含義、通過語境將文字組成吸引觀眾與聽眾的語言這項基本能力。而電視新聞類節目更是要求主持人擁有專業理論的基礎,并且能夠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結合全媒體時代中互聯網媒體傳播規律與特點,以全面的視野來對自身專業知識結構進行構建。從專業角度,吸引受眾群體的目光。
2.2不斷進行全媒體技能融合
在當前的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傳播迅速且泛濫,在影響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功能的同時,也為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語境重構與語言組織提供了內容與素材。在全媒體時代中,電視節目主持要以受眾群體的需求為工作主體,通過語境與語言表達能力,將自身帶入目擊者的角色,為受眾群體呈現出最直觀、最快速且最真實的新聞報道,最大程度吸引觀眾的目光。而在素材整理與編輯方面,使用多媒體設備最真實的還原事件真相,包括聲音、圖像等等,在電視節目主持過程中,能夠對實踐進行解釋與補充,綜合各方觀點,對新聞事件表達自身的客觀評論,同時引導公眾理性的看待問題。
2.3不斷拓展新的媒體平臺
在當前媒體傳播行業,獲得第一手的新聞資訊,則代表在媒體傳播中占領了先機,而使用多個平臺,對新聞資訊進行全面傳播,才是真正達到了媒體傳播的目的。全媒體時代中,新的媒體傳播平臺不斷崛起,新聞資訊的影響力也逐漸擴大,在這種背景下,電視新聞主持應充分使用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不斷拓展新的傳播平臺。應將目光集中于手機、掌上電腦等新媒體傳播領域,擴大新聞資訊的受眾面積,在新興的媒體平臺不斷發揚創新。
作者簡介:萬江莉,鄭州電視臺。
綜藝類節目的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主要起到營造現場氣氛、融入節目表演以及掌控節目節奏的作用,主持人通過對互動和表演等藝術形式的有效應用,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綜藝類節目的觀賞性。
3.1人際信任語境重構
綜藝類節目的主持人與新聞類節目的主持人要求不同,強調主持人在其節目中的客觀性和規范性,不能夠帶上自身情感來進行新聞播報,而綜藝類節目主持人則強調表達自身的情緒與情感,在節目中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在提升節目觀賞性的同時,也拉近了主持人與觀眾的距離,增加了節目的互動性。尤其是從人際信任向系統信任的轉渡,昭示著人之間存在需要一種人際信任,并隨著想象力的發散進一步擴展,語境重構正是人際信任這一狀況的形成機制。
3.2基本信任語境重構
在電視節目方面,浙江衛視以及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則很好的符合了這個要求,在《奔跑吧兄弟》以及《爸爸去哪兒》中,主持人在完成制定的既定內容的同時,還要通過語言表達能力,充分融入節目角色,在整個節目中起到引領嘉賓活動,以及引導觀眾與節目進行互動的目的。《奔跑吧兄弟》以及《爸爸去哪兒》的確定性和信任感,會積淀為一種健康積極的生命經驗。這種基于早期經驗的可預見性、連續性、同一性和情感認同,以及對看護人可信賴的信心,隨著個體的成長將擴展到母親之外更多的他者,為個體后期更復雜的社會活動奠基。從這兩個節目的收視率就可以看出,綜藝類節目主持人的語境能力,對綜藝類節目觀賞性提升的效果,以及對受眾群體對節目主持人的語境產生共鳴與信任的效果。
3.3互聯網與傳統信任重構
在電視綜藝類節目與全媒體時代融合方面,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中國味道》在業界內開展了節目與新興媒體互動的先河。在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基礎上,推出了手機版的“CCTV中國味道”軟件,其主要功能在于,真人秀節目中的選手可以通過拍攝短片的方式,在手機客戶端內與媒體受眾群體進行實際且真切的交流,有效提升了真人秀選手的曝光度以及與觀眾的互動,同時觀眾也能夠最高效最快速的了解到節目信息與動態。互聯網正在深刻干預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如是干預任何一個節點或角落,人人皆可自由、開放地交往的微觀重構。互聯網被寄望為最具交往潛力的媒介,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社交媒體更是被認為代表了人類交往史上的一場顛覆性革命。這也為現代的電視綜藝類節目提供了發展空間,通過新興平臺與電視節目的融合,以及節目主持人熱情幽默,具有互動性和代入感的語境能力,綜合提高了綜藝類節目的收視率。
“金話筒獎”得主,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主持人白燕升在采訪中提到:“這么多劇種、流派、劇目、唱腔、唱詞、演員等知識,僅靠照本宣科、死記硬背是很痛苦,也瞞不了戲迷,終究會露馬腳的。”白燕升能夠獲得廣大戲曲觀眾的一致認可,與其自身的專業戲曲知識是分不開的。
4.1主持人自身專業能力
現代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對事件抽絲剝繭的能力至關重要,比如財經類電視節目,強調的是對復雜經濟現象的分析與探究,主持人沒有專業的財經知識,那么節目自然就在觀眾心中失去了認同感;又比如少兒類節目,強調的是結合少年兒童這類特殊的受眾群體的心理習慣,吸引兒童的好奇心,如果主持人并不熟悉少兒教育類的相關知識,沒有知識儲備以及提升兒童興趣的口語能力與肢體語言能力,那么自然就無法做到在節目中與受眾群體相互動的目的。
4.2互聯網放大能力
全媒體時代融合下,互聯網將成為今后電視綜藝類節目最大的平臺。節目主持人應該做好節目內容,盡可能在互聯網上放大節目的特色,培育節目自己的IP和忠實粉絲。另外,由于互聯網是一個資源流動的平臺,流動性很大,主持人內在的積累很重要。主持人的人品,主持人的能力,主持人的信仰,主持人內心的東西,主持人的吸引力有沒有足夠的穩定性,這些都是衡量一檔節目的重要因素。所以,互聯網上的節目要比傳統的更具備魅力才能把人吸引住。
媒體受眾群體和媒體傳播內容的改變都源于全媒體時代的普及,它改變了當前的媒介形態,同時也對電視媒體的受眾群體帶來了影響。在這種改變與創新的全媒體時代中,傳統的電視主持人主持方法受到了很大挑戰,如何結合目前的時代背景,從語境方面入手,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是每一位電視主持人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1]相鴻.淺析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交流感[J].黑河學刊,2002 (3):72.
[2]孫傳令.電視節目主持人自我風格的形成與發展[J].視聽界,2002(2):52.
2096-0360(2016)14-0135-02
G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