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
?
綜合護理干預對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作用觀察
李俊民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綜合護理措施對于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60例行股骨轉子間骨折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30例為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30例為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綜合護理措施。對比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況、疼痛感以及預后質量。結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以后,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均改善顯著,且觀察組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等級比對照組患者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預后質量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降低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綜合護理措施;股骨轉子間骨折術;生活質量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臨床中一種較為常見的骨科疾病[1]。主要是指患者位于股骨頸基底到小轉子水平以上的部位出現骨折,在中老年患者中發病率較高[2]。臨床中一般是通過外科手術方式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疾病,療效顯著[3]。本研究就綜合護理措施對于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行股骨轉子間骨折手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68~88歲,平均年齡(81.02±3.88)歲,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69~89歲,平均年齡(83.78±4.12)歲,在此基礎上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骨折分型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的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1)由于術后疼痛程度劇烈,再加上患者普遍年齡偏大,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消極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關心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心理狀態,給予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排除消極情緒的不良影響,護理效果比較明顯。(2)醫護人員需要改變傳統被動的護理工作方式,積極、主動的去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并且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確保護理工作的人性化,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進程。(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病情情況安排飲食,多食用富含低熱量、低脂肪、低鹽度以及高維生素的食物,多食用水果和蔬菜,注意戒煙戒酒。(4)適時給予患者進行按壓與推拿,防止由于長期臥床而導致血管內部血栓以及阻塞的產生。
1.3 療效評價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與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況、術后疼痛程度以及預后生活質量。焦慮等級評分:50~59分:輕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70分:重度焦慮。抑郁等級評分:53~62分:輕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進行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術后疼痛程度以及預后質量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并且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不良心理狀態的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以后,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均改善顯著,且觀察組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不良心理狀態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不良心理狀態的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時間 組別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對照組(n=30) 75.24±1.26 76.18±1.87觀察組(n=30) 72.68±1.21 75.49±1.15護理后 對照組(n=30) 58.07±1.65 59.43±1.49觀察組(n=30) 41.21±1.36* 47.29±1.37*
2.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等級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疼痛程度為(3.01±1.08)分,比對照組的(7.51±0.96)分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評分結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預后質量顯著比對照組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評分結果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評分結果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精神狀況 語言能力 肢體能力 自理能力對照組(n=30) 54.29±6.28 68.59±3.76 66.19±3.79 72.29±5.27觀察組(n=30) 85.28±7.21* 78.55±4.15* 76.09±2.76* 85.82±4.37*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髖部骨折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漫長以及治愈困難等特點[4]。股骨轉子間骨折病情比較復雜,主要由于患者遭受到外力的沖擊所致[5]。致使身體出現旋轉,當股骨過度外展或者扭曲時,就會產生股骨轉子間骨折[6]。患者一旦患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腫脹、淤血、劇烈疼痛以及活動受限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7]。臨床中主要是通過外科手術方式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8]。但術后患者承受的疼痛感非常劇烈,需要長期臥床休養。再加上中老年患者體質較弱,恢復期相較于年輕患者更為漫長,極易會產生如恐懼、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嚴重影響到病情的康復以及預后質量[9]。因此,給予患者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就尤為重要,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消極情緒,提高預后質量,臨床護理效果十分明顯[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以后,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都得到改善,且觀察組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心理狀態,護理效果更佳。觀察組術后疼痛程度比對照組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從而可以有利于患者的康復進程;觀察組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行股骨轉子間骨折手術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心理狀態,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預后質量,臨床護理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 明霞. 綜合護理措施對于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8):1397-1400.
[2] 陳敏. 延伸護理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27):1-2.
[3] 陳劍虹,李順東,童培建,等.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對比研究[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6,24(2):18-21,28.
[4] 陳海云,楊美玲,李海永. 股骨轉子間骨折中的護理干預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2):8-10.
[5] 張興林,左海寧,周智勇,等. 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前有無骨牽引對手術治療的影響研究[J].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9(4):454-458.
[6] 王水清,陳彩燕. 綜合性護理干預在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19):2954-2955.
[7] 裴軍朋,楊文龍,黃省利,等. 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與人工股骨頭置換修復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Meta分析[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44):7193-7201.
[8] 朱建富,鄭海榮,葉明呈. 老年骨質疏松性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關節置換與PFNA內固定的對照研究[J]. 健康研究,2014,34(6):661-663.
[9] 尤傳飛,邱維勝,李林東,等. PFNA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EvansIc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4,11(4):32-35.
[10] 陳定中,趙海,唐聞海.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5):639-640,643.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08(2016)15-0240-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5.160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骨科,河南 鄭州 450000
Functional Observ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on Pain of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LI Junm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on pain of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60 case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and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3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d the anxiety,depression, pain and prognosis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unhealthy mentality of the two groups improved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ostoperation pain level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rognosis qual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psychological states, lower the feeling of pain and improv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Life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