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寧+吳燕婷

[摘要]在需求側理論的指導下,寧波市養老機構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與人們所期待的商業化服務相差甚遠。寧波市養老機構的發展陷入困境。立足于供給側理論,寧波養老機構從養老功能、銷售模式、支付方式、資源配置、平臺創新等方面探尋著新的發展模式,突破瓶頸。
[關鍵詞]養老機構;養老資源;供給側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024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各個方面的商業化需求持續增長。而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養老的需求也不斷擴大。然而,寧波市養老機構長期存在著供不應需、供不應求的現狀。寧波養老機構需要探尋新的發展模式,突破瓶頸。而供給側理論通過供給端發力,突破了傳統的發展定式,能夠指導寧波養老機構破除增長困境,重獲增長紅利。
1 當前養老機構的運營模式
在我國,養老方式從總體上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家庭養老、社會養老和居家養老。養老機構屬于機構養老模式范疇。
根據養老機構的出資與承辦主體的性質,養老機構形成了以下四種運營模式。第一,公有公辦模式,由國家出資營運、政府包辦。這種模式通常由民政部門直屬、直辦、直管。現有公有制養老機構多屬于這種模式。第二,公有民辦模式,由政府出資興建并提供主要運行費用、由民間組織承包運營。不同于公有公辦,處于公有民辦模式下的養老機構的所有權與營運權分離,國家和集體不再包攬一切,而是交由社會中介組織或社會服務組織去具體管理。第三,民辦公助模式,指民間組織如社區組織等開辦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非營利性的機構養老服務。機構運行成本的主要來源是入住者的繳費,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補貼和社會捐贈。第四,民有民辦模式,即由私人部門投資興辦,以營利為目的而提供的經營性養老服務的機構的運營模式。政府對這類機構也會給予政策扶持,但這類機構的運行靠收費來維持而不是靠政府資助。
2 供給側及供給側改革含義
供給側,是指勞動力、土地、資源、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有效供給和利用,它是相對需求側而言的。供給側其實包含了三個層面:一是產業層面的供給,二是要素層面的供給,三是制度層面的供給。
所謂“供給側改革”,有別于以往刺激需求端,而是回到增長本源創新,強調制度供給,構建發展新體制,以期通過供給端發力破除增長困境,釋放增長紅利。即強調在供給角度實施結構優化、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針對供給側的三個層面,改革對應的三個關鍵詞分別是“轉型、創新、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仍不外乎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即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毋庸置疑,供給側改革是對以往需求管理政策的糾偏。需求管理適用于短期框架,在注重需求管理的背景下,政府更易傾向于采取刺激性政策和對微觀經濟行為的直接干預。而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是長期性、結構性問題,必須在供給側改革當中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內生活力,真正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需要說明的是,供給和需求是經濟運行的一體兩面,而非相互替代關系,強調供給側改革并不意味著對需求側的全盤否定。供給能夠創造需求,需求也會倒逼供給,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離不開兩者的協調平衡和良性互動。
3 供給側視角下養老機構的困境
作為沿海城市的寧波,其養老機構一直適用著需求側理論。具體而言,便是養老機構為了刺激消費,滿足需求,對養老教育、家政、醫療、保險、體育等各個方面進行投資。可以說,凡是養老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養老機構都能夠提供。而在需求側理論下,養老機構的全方位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老人們的需求,但是,其服務水平與老人們期待商業化提供的服務相差甚遠。詳見下圖。
也正是這種漫天撒網的投資模式,使得寧波市養老機構陷入困境之中:一是參差不齊的需求導致了資源在不同程度上的閑置或擁擠,如寧波養老院“一床難求”與“空床等人”的現象并存;二是廣泛的需求使得服務的質量普遍較低,從而使得寧波老人更不愿選擇機構養老,養老機構便難以營利。因此形成惡性循環,較小的養老機構便因此而倒閉,較大的養老機構仍在苦苦支撐。因此,在需求側理論下,寧波養老機構已經步入一個“低服務—低選擇—低營利”的困境之中,要想走出困境,需要更新舊的理論指導,選擇新的運營模式。
4 供給側理論下養老機構發展新模式
4.1 養老機構功能“互聯網+”
基于“B2C”商業模式,利用“互聯網+”新思維,拓寬養老機構服務范圍和服務內容。養老機構不再局限于服務機構場所內的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利用網絡平臺,將服務范圍拓展到所在小區的所有老人,甚至某個地區。聯合所在區域的養老資源,將養老機構的服務內容也由單一的生活照料拓展到醫療、教育、娛樂等更寬廣的領域。
期待商業化提供的服務圖
面對居家養老成為養老產業發展主流的明顯趨勢,機構養老通過互聯網,創新機制體制和發展模式,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機構養老模式”來謀求發展。最終的目的是形成一個有效健康的養老產業生態圈,實現供應與需求的有效對接。
4.2 銷售模式上的創新與突破
與此同時,養老機構銷售模式上也有新突破。養老產品及服務不再是單一的銷售,經過嚴密的產品設計組合,養老服務將以類似套餐產品的形式銷售。通過合理的組合,例如老年人在購買醫療產品時,附加醫療保險或是養生保健教育等產品;購買老年教育產品時,附加老年體育、娛樂產品等,從而刺激更多有效的潛在消費需求。消費者也可以私人訂制,自行組合套餐購買。前期為促使消費者接受組合銷售的模式,可以提供價格優惠、產品服務試用等政策。
4.3 支付方式體制上的創新
基于老年人需求多樣化與需求轉化為實際消費的轉化率低并存的現狀,這一大主要原因是經濟因素。誰來為商業化養老產品買單?如果是由子女或是老人自己承擔,如何減輕家庭及老人自身的養老經濟壓力?解決這些問題能為商業化養老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除了在家庭收入總量上的增加,例如:資助補貼或是某項費用減免來減輕經濟壓力。商業化養老平臺可以通過提供分期付款或是透支消費等服務來滿足老年人對于商業化養老產品的需求。養老產品支付方式上的創新,延長了消費者的支付周期,從而減輕消費主體在現金流上的壓力,刺激更多潛在消費。
當然支付方式上的創新也帶來了服務產品供應者現金周期的延長和現金流的壓力和壞賬呆賬增多等風險。如何做好客戶信用評級和掌控好現金流就成了此項創新成功的關鍵。
借助現有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或許能有效降低此類風險,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支付平臺,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里的“螞蟻花唄”支付方式,實現分期消費和提前消費。而產品服務供應機構則可以通過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來降低壞賬風險。
4.4 養老資源的有效配置
寧波市養老機構并存著“資源不足”和“資源閑置”的雙重局面。在供給側理論下,重構養老資源的配置成為當務之急。首先,針對養老機構資源不足的問題,除了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吸引企業進行投資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聯網+”的模式,將市場上潛在的資源利用起來。以解決護理人員“難招難留”為例,當前寧波市的護理人員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且大多為外來勞動力和本地退休人員,難以招收到本地的、專業的護理人員。因此,利用“互聯網+”的模式,建立養老機構專業的開發平臺,將網絡上的志愿者資源利用起來,便能夠緩解當前護理人員不足的困境。其次,針對養老機構資源浪費的問題,建立“互聯網+”模式下的養老資源調配可以說是未來養老資源配置的首要選擇。通過對現行空置的養老資源進行登記與公示,使得一個片區的資源進行循環,不僅能夠促使資源的有效利用,還能夠做到資源的及時更新。
4.5 構建養老機構專用平臺
與“互聯網+”模式相配套的,是構建養老機構專用平臺。首先,養老機構可開發出專門的APP,用圖文并茂的列表形式對養老機構的基本情況、產品服務進行描述,并且可以通過管理系統上傳、移除、管理圖片,方便用戶了解更多具體內容。當然,用戶也能評論和分享圖片和產品,形成口碑。其次,該APP還具有“一鍵呼叫”“地圖標注”等功能,方便老人與機構直接電話或上門聯系。再次,該平臺能夠顯示用戶周邊的養老機構及其用戶評價和一般消費價位,幫助用戶尋找合理的商業化或是公用養老資源。同時,對于老人養老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客服人員可通過后臺在線解答,也可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將問題展現出來,以供其他老人參考。此外,該平臺能夠給老人或其子女發送手機短信或者應用消息,及時反饋老人的情況,讓子女更安心。當然,為了踐行“提高服務質量、快捷服務”的宗旨,該平臺還可以通過后臺添加DIY模型,實現與醫療機構等專門網站的對接。
5 結 論
總的來講,在供給側理論的指導下,寧波市養老機構分別從服務場所和服務范圍的拓寬、組合式養老套餐產品的銷售、以延長支付周期、降低支付風險為目的的支付平臺的運用、潛在與現有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專用平臺的構建這五個方面進行創新與重構。通過這種新的養老機構發展模式去帶動養老產業的發展,能夠更好滿足人們的養老需求,進而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成.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16(7).
[2]金潔,董一帆.民間養老服務機構社會和諧效應研究[J].中國市場,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