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璇
[摘要]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私營企業數量、規模都獲得了空前發展,在我國經濟及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逐漸上升。當前在發展私營經濟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機遇和挑戰,文章主要針對這些機遇進行分析,并提出私營經濟發展應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私營經濟;發展;機遇;對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041
當前私營經濟增長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經在20%以上,與個體經濟相比,私營經濟不論是從規模上來說,還是從效益上來說都要強很多,與外資經濟相比,私營經濟屬于民族經濟,與國有經濟相比,私營經濟的機制更加靈活。
1 我國私營經濟發展的特點
1.1 私營經濟地位上升
我國私營經濟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7年)私營經濟沒有地位,[1]受到人們的壓制與歧視;第二階段(1988—1997年)私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作用逐漸凸顯出來,受到了社會認可;第三階段(1997年以后),正是這一階段,私營經濟開始逐漸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的貢獻日益增加。
1.2 私營企業規模擴大
當今國有經濟發展步履維艱,私營經濟卻以其不竭的活力凸顯出其地位與作用,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私營企業一改以前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朝著集約化方向發展,同時經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一直到2003年11月底,我國全國等級注冊的私營企業高達296.89萬戶,注冊資本達到了33469.68億元,2014年,中國私營企業對外投資呈現爆炸式增長,同比增加295%,相當于2013年的三倍。
1.3 產業結構趨向合理
以前私營企業的重要陣地為工業、運輸業及飲食業等行業,當前他們開始向農業、科教旅游及信息等行業中發展,并形成了以第三產業為主導,以第一、第二產業為經濟增長點的私營企業結構體系,當前產業結構正朝著升級、優化的方向發展。[2]
1.4 私營企業素質提升
當前私營企業組織結構逐漸合理化,同時從業人員素質也在不斷提升,我國私營企業的形式主要有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及個人獨資企業等,其中有限責任公司具有權責分明、產權清晰及機制靈活等特點,并逐漸發展成為私營企業中的主要形式,這對私營企業建立及制度完善都非常有利。
2 新時期私營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
2.1 中國入世帶來的機遇
自從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融合的進程也不斷加快,當前國外高附加值的產品大量涌入到我國,中國產品也涌向全世界。在黨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導下,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步伐逐漸加快,入世為私營經濟帶來了很多機遇:一是國家對各種不同類型企業均一視同仁,所有對外國企業開放的,私營企業者也可以進行經營;二是隨著金融業開放,籌資渠道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私企融資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三是按照入世承諾,私營可以獲得經營權,例如農產品將會指定出一些份額給私企經營;四是可以獲得外貿進出口權,極大地促進了私營經濟發展。這些機遇為私營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性作用。
2.2 黨的十六大帶來的機遇
黨的十六大為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搭建了制度平臺,中國為了對國企改革進行深化,對非公有制經濟進行大力發展,并將兩者結合起來,由此來看,在國有經濟戰略調整背景下,私營經濟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私營企業完全可以參與到國企重組中來。隨著市場競爭作用越來越強,國企、私企將會按照國家的戰略意圖展開健康、有序的發展,不久的將來中國經濟將會更加富有生機。從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可以看出,私營經濟地位得到了確認和強調,并為私營經濟發展提出了很多新政策,原來私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體制障礙得到了突破,現在已經不再停留在原來簡單的輿論宣傳上了,開始出臺了實實在在的政策,并期望對這些政策進行落實。
2.3 當前的宏觀環境機遇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中國政策開始采用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力圖擴大內需,頒布了很多穩健的貨幣政策及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開發西部,這種情況下開始全面展開國民經濟結構大調整,經過多年的調整,產生了許多變化:一是當前國有經濟布局發生了巨大轉變,多種經濟活力均非常旺盛;二是宏觀調控機制在不斷完善,隨著市場基礎地位的確定,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這種形勢下市場經濟體制也逐漸發展成熟;三是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第一產業的比例降低非常快,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越來越合理;四是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隨著入世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升,外匯改革、利率改革逐漸市場化。
3 我國私營經濟發展應采取的對策
3.1 為私營經濟發展創建良好外部環境
首先,應消除歧視,并加強政府的服務意識。在規范市場秩序的過程中,政府應按照不同所有制企業的情況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并重,扶持政策應該從以所有制為標準逐漸轉變成以國家產業發展為主要依據。[3]政策相關部門應該逐漸在工作中提升透明度,將各種不合理收費清理好,加大對各種政府收費行為的規范力度,切實將私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好。其次,政府還要積極轉變觀念,為私營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教育培訓及宣傳推介等方面的支持,從而為私營企業經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最后,應該對相關法律規定、信貸擔保體系進行完善。當前我國制定了保護私營企業財產的法律,因此政策應對現有政策進行清理,將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制度障礙清除掉,盡快制訂出保護私營企業權益的法律法規。同時,政府還要在信貸擔保方面建立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成立信貸擔保機構,切實將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解決好。
3.2 將私營企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隨著當前國有經濟逐漸從競爭性行業中退出,私營經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因為很多私營企業均為中小型企業,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政府加強對私營企業的監督,并加強在政策上的引導和扶持。首先,應鼓勵創業,創辦私營企業;其次,應引導私營企業參與到國有企業資產重組及產權變動等工作中;最后,將電腦私營企業產品檔次提升上來,積極應用新技術,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享受與國有企業相同的待遇。此外,對于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私營企業,應該組織管理專家及相關學者建立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符合的企業管理制度,為企業培養管理人才提供幫助,促進私營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3.3 不斷提升私營企業競爭力
首先,應展開針對私營企業的改革,對公司制度進行完善和規范。WTO規則以市場經濟機制為基礎得以建立,適合當前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當前我國私營企業多數為家庭企業,這種企業存在著效率低、風險大等問題,很難實現與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所以必須進行改造,朝著投資主體多元化方向發展。其次,對外向型私營企業進行大力發展,政府應出臺一些經濟政策引導私營企業出口,引導其培育出口產品,為其開放國際市場創建良好環境。最后,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大力發展特色產品。通過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開發出更多先進的、新穎的產品,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4 結 論
綜上所述,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私營經濟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并迅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時期,私營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難得的機遇和挑戰,本文主要針對這些機遇、挑戰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發展私營經濟的對策,供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1]湯子瓊.我國西部地區私營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經濟體制改革,2004(5):118-120.
[2]鄭紅亮,呂建云.中國私營經濟發展30年:理論爭鳴和改革探索[J].管理世界,2008(10):155-164.
[3]李憲建.略論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及對策[J].北方經濟,2008(12):8-9.
[4]黃勇,潘毅剛,王一峰.當前我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機遇、問題和改革路徑——基于浙江實踐的改革重點和機制設計探討[J].全球化,2015(5):99-1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