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健波+孫娜



[摘要]運用三階段DEA模型,基于產出冗余導向,剔除環境因素和隨機誤差影響,對2013年中國31個省市文化服務業效率測評,分析區域產業效率差異。大部分省市產業規模偏大,技術效率不足,處于粗獷發展階段;效率受環境變量影響明顯,與財政支持力度、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人均文娛消費正相關,與內部細分行業發展水平相關性不確定;區域產業效率呈階梯遞減分布。
[關鍵詞]文化服務業效率;三階段DEA模型;產出冗余導向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043
1 引 言
文化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但屬于典型的朝陽產業,具有綠色低碳優勢。十六大后國家首次提出文化產業概念,助推文化產業逐步轉型為支柱產業。
國內外學者在文化產業效率研究方面取得諸多成果。王家庭(2009)運用DEA三階段模型對2004年我國31個省市文化產業效率分析并提出建議。張仁壽(2011)運用CCR和超效率模型對13個省市2007年文化產業效率分析并針對廣東省發展狀況提出建議。董亞娟(2012)選取2004—2009年各省市數據對文化產業效率進行分析,得出各省市動態演進趨勢。張銳(2014)基于DEA模型分析各省市文化產業面板數據,但由于文化產業部分數據不可達及概念界定問題,僅分析2004—2009年數據,難以說明文化產業效率變動趨勢。
國家統計局2012年頒布《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以解決統計數據口徑不一致問題,對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進行明確界定,將文化及相關產業細分為文化制造行業、文化批發和零售行業及文化服務業。文化服務業隸屬于第三產業,其發展直接帶動文化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代表性最好。綜上所述,本文創新性地選取文化服務業進行DEA三階段效率分析。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3)文化產業相關內容,運用Deap 2.1和Frontier 4.1對相關數據進行DEA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第一階段傳統DEA模型
DEA模型在1984年由Banker、Charnes和Cooper提出,將技術效率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即TE=PTE×SE。第一階段運用初始投入和產出數據進行效率評估,不考慮環境變量和隨機誤差影響,得到包括純技術效率(PTE)和規模效率(SE)的技術效率(TE)。本文基于產出冗余導向、規模報酬可變的BCC模型。
2.3 第三階段DEA分析
將調整后產出數據Y^ni代替原始產出數據Yni,運用產出導向BCC模型進行評估,結果即為已剔除環境因素和統計噪聲外部影響的產出效率水平。
3 實證分析
3.1 指標選取
3.1.1 投入及產出指標選取
研究對象為以經營盈利為主的文化服務產業。選取營業收入和應交增值稅作為產出指標,前者可反映文化服務業經營狀況及成果;后者可反映產業規模。投入變量選取相關企業單位個數、年末從業人員數及資產總額。
3.1.2 環境變量選取
根據產業自身特點,選取環境變量。宏觀角度:選取地區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及文化產業財政支出,反映地方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及政府對文化產業支持力度;微觀角度:選取人均文化娛樂支出及文化演出觀眾人數,反映文化服務業需求程度;細分行業角度:選取有線廣播用戶占家庭總戶數比重及出版印刷銷售產值,表征文化服務業中占比重較大的產業發展規模。
3.2 第一階段DEA分析結果
運用DEAP 2.1軟件,利用2013年相關數據,運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不考慮外部環境及隨機因素情況下,我國文化服務業技術效率均值達0.669,純技術效率均值達0.68,規模效率均值達0.986;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及廣東處于隨機前沿面,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達較高水平;其他省市規模效率較高(除西藏外),均達到0.90以上,但純技術效率差別較大,且部分省市純技術效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大。
這表明文化服務業規模已達較高水平,規模效率對總效率水平影響不大,各省市技術無效主要為純技術效率水平不足。
3.3 第二階段SFA回歸分析
對所處外部環境不同的省市,環境因素對技術效率表現存在較大影響,而傳統DEA分析無法進行區分。第二階段SFA分析以人均文娛消費支出、文化產業財政支出、第三產業比重、有線電視用戶占家庭總戶數比重、出版印刷銷售產值、文化演出人數為自變量,以第一階段純技術效率不足省市產出冗余為被解釋變量,運用Frontier 4.1軟件進行SFA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環境因素對產業技術效率影響不一致,因此剔除環境變量和統計噪聲影響是必要的。LR單邊檢驗值均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第二階段SFA回歸存在必要性?;诋a出導向,若回歸系數為正,說明環境變量增加將導致產出增加,有利于總效率水平提高;若回歸系數為負,環境變量增加將導致產出減少,不利于產出效率提高,甚至導致效率降低。
綜上所述,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財政支出、第三產業比重及出版印刷銷售產值對兩種產出松弛變量回歸系數為正,說明部分省市文化服務產業產出不足一定程度上由以上外部因素導致。有線廣播電視用戶占家庭總戶數比重對兩種產出要素松弛變量回歸系數為一負一正,說明其比重提高對技術效率的影響不確定。增加廣播電視網絡覆蓋可能提升產業效率,但其增加也可能導致人們傾向通過廣播電視手段享受服務,減少進行其他文化服務消費。
3.4 第三階段產出調整后DEA分析結果
對各省市文化服務業產出進行調整,將各省市由于環境因素及統計噪聲造成的產出不足補充,再次運用DEAP 2.1軟件進行BCC模型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各省市文化服務業純技術效率水平大部分有所提升,規模效率幾乎保持不變,總效率有一定程度提升;但部分省市出現規模報酬遞減情況。
河北、江蘇等16個省市文化服務業總效率水平有所提升,表明要在規模不變情況下彌補產業不足,改善所處外部環境勢在必行;江蘇、山東及湖南出現規模報酬遞減,表明這三個省份產業規模過大,產出難以適應過大規模的要求,導致拉低總效率水平;西藏自治區DEA分析結果不變,產業規模過小成為其產業發展瓶頸;調整后,北京、上海、浙江及廣東四省市仍處于隨機前沿面,而山西省純技術效率大幅提升使其躋身到隨機前沿位置,表明山西省由于外在環境因素影響造成產出不足現象十分嚴重。
4 結 論
第一,除西藏外省市產業規模均已達較高水平,但純技術效率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省市(如北京、上海)處于技術前沿;其余省市純技術效率仍低下,仍處于依靠規模的粗獷式發展階段,部分省市出現規模報酬遞減趨勢,粗獷式發展可行性不佳。
第二,外部環境差異一定程度造成部分省市產出不足,導致技術效率低下,難以適應過大產業規模要求;廣播電視業所占比重大且發展迅猛,易造成“一家獨大”情況,擠壓動漫業、文化設計等新興產業份額,不利于整體效率提升。
第三,文化服務業效率水平呈“階梯”分布:東部表現最優、中部與東北部相似、西部表現最差。但東部地區仍存在海南省這類效率較低的省份,西部地區也存在山西省等效率較高的省份,說明區域整體效率一致情況下仍存在部分特殊省份。制訂區域發展戰略整體規劃時,應針對特殊省份情況進行特殊對待。
5 相關建議
5.1 注重效率,由粗獷式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化
與其他產業相似,文化服務業也存在前期規模擴張傾向,規模擴張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現效率瓶頸。當前保持既有規模同時,提高產業技術含量和管理水平,由粗獷式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化,注重實效性。
5.2 利用地區優勢,創新發展思路
各地區經濟水平差異造成產業發展快慢有別。各省市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創造適合本地區的發展思路。如:文化設計業,以北京、上海、廣州為支點,結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區位優勢協同發展,促進知識溢出和人才共享;中部省市作為東部地區的承接力量,保有產業規?;A上,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能力;西部省市利用當地文化資源,突出地區特色,促進文化產品多樣化。
5.3 優化外部環境,把握發展契機
文化服務業屬于典型的第三產業,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加大支持第三產業力度有利于文化服務業效率提升;借助國家發展戰略吸引外部需求,把握契機,將使產業得到跨越發展。如:針對西部地區,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優勢,開發相關文化服務,在既有規模上,以消費者滿意為目標,提升效率水平。
5.4 多角度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導致規模不足、效率低下問題,從多種角度進行完善和創新。政府引導建立投資基金、依托評估機構建立相對統一的無形資產評估標準、完善融資擔保服務等。如:天津海泰擔保公司對影視企業采取“擔保換收益”模式,將未來合理預期收益評估作為融資反擔保組合的一部分,形成風險與收益合理分擔。文化服務業融資暢通將促進產業效率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家庭,張容.基于三階段DEA模型的中國31省市文化產業效率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9(9).
[2]張仁壽,黃小軍,王朋.基于DEA的文化產業績效評價實證研究以廣東等13個省市2007年投入產出數據為例[J].中國軟科學,2011(2).
[3]董亞娟.區域文化產業效率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隨機前沿模型的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2(7).
[4]張銳.基于DEA模型的我國各省市文化產業效率分析[D].廈門:廈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