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華
(遼寧省朝陽縣六家子鎮林業站,遼寧 朝陽 122621)
?
不同儲藏方式對大棗品質變化的影響
宋學華
(遼寧省朝陽縣六家子鎮林業站,遼寧 朝陽 122621)
摘要:以遼西地區的大棗為研究對象,通過常規方式與減壓方式兩種儲藏對比,探討了不同儲藏方式對遼西大棗品質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減壓儲藏方式使大棗在硬度和糖酸含量方面都優于常規儲藏方式,同時在細胞膜的保護方面,減壓儲藏方式也優于常規儲藏方式;但是后期大棗品質指標出現下降,所以減壓方式只能起到短期保鮮作用,應考慮添加其他條件與其相結合來延長保質期。
關鍵詞:大棗;儲藏方式;品質;遼寧
1引言
遼西地區盛產大棗,該地區由于日照時間長及特殊的地理環境使當地的大棗口感極好,受到省內外的一致好評。雖然遼西大棗風味優良,但是果實不耐儲藏,每年9~10月上市,量大而集中致使它的市場價格不高,導致了豐收低收入的狀況,這將會打擊棗農的積極性,不利于大棗業經濟的發展。如果能夠通過儲藏方式延長貯藏時間而不降低品質,就能避免集中上市問題,提高大棗價格,提高果農收入,從而提升種植大棗積極性。本試驗通過常壓方式與減壓方式兩種對比,來探討對延長果實品質保質期,為當地大棗業儲藏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與地點
供試的大棗于2015年9月采自遼寧省朝陽市孫家灣附近棗園。選擇棗園內長勢良好高度一致的棗樹,將大棗打下后選擇沒有損害的棗果,然后置于陰涼處分散放置,集中運回到冷庫在0±0.5 ℃溫度下預冷24 h,之后進行分裝處理。
2.2試驗設計
大棗預冷后將大棗分成兩份,分別裝入微孔保鮮袋中。1份放于-1±0.5 ℃冷庫中保存,另1份放于70 kPa的-1±0.5 ℃冷庫中保存,放置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避免果實損害。從儲藏當日起計算,每隔1個月隨機取出50個大小一致大棗進行項目測定,每個指標測定重復3次。連續測定4個月,即10月、11月、12月,1月。
2.3測定項目
果實硬度采用便攜式硬度計法;可溶性糖采用鐵氰化鉀法;可滴定酸采用NaOH中和滴定法;細胞膜透性采用電導儀法;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
2.4統計方法
用Excel軟件以及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儲藏方式對大棗品質的影響
如表1所示,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大棗的硬度逐漸下降,并且減壓儲藏方式的硬度高于常規儲藏方式。減壓儲藏方式的大棗硬度在7.44~19.43 kg/cm2之間,而常規方式儲藏大棗硬度在5.28~19.43 kg/cm2之間。,都是1月最低。造成大棗硬度變化可能由于果實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增加從而加快果膠分解與轉化,使可溶果膠含量增加,降低了細胞之間的粘合力。
大棗的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都是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減壓儲藏方式的這兩種指標都高于常規儲藏方式。并且都在11月份達到了最高值,可溶性糖的兩種儲藏方式最高值分別比對照提高了47.85 %和23.35 %,
可滴定酸的兩種儲藏方式最高值分別比對照提高了48.15 %和24.15 %??赡苁请S著時間的延長,呼吸逐漸消耗了細胞中糖分和有機酸,導致降低[4]。

表1 不同儲藏方式對大棗品質的影響
3.2不同儲藏方式對大棗細胞膜的影響
由表2可知,大棗的相對電導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都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呈逐漸上升趨勢,但是兩種指標減壓儲藏方式上升程度低于常規儲藏方式,說明減壓儲藏方式能夠提高大棗對外界逆境的損害。兩種指標的的最高值都出現在12月份。兩種方式相對電導率比對照提高了17.24 %和43.59 %,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對照提高了142.64 %和174.32 %。

表2 不同儲藏方式對大棗細胞膜的影響
4結語
由試驗結果可知,減壓儲藏能夠減緩果實硬度下降,在糖和酸兩方面,雖然指標變化趨勢相同,但是減壓儲藏方式能較常規方式較好的維持糖酸含量。相對電導率和丙二醛含量都低于常規儲藏,減壓儲藏大棗提高了對細胞膜的保護。因此,減壓儲藏有利于維持大棗品質和對細胞膜的保護,但是只能起到短期保鮮作用,還應該考慮結合其他條件,進一步延長保鮮期。
參考文獻:
[1]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8~19 .
[2]夏愛華,馬成武,李寶江,等.大棗系品種及其授粉親合性研究[J].遼寧農業科學,2002(2):10~13.
[3]郁志芳,田瑞鋒.香椿冷藏期間酚類物質及相關酶活性的變化[J].食品科學,2004,4(25):165~167.
[4]張廣燕,楊建民.減壓對安哥諾李貯藏生理生化變化的影響[J].食品科學,2005,6(26):257~259.
[5]閆師杰.鴨梨采后果實褐變的影響因素及發生機理的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18.
[6]鞠秀芝.不同的儲藏方式對大棗品質的影響[J].綠色科技,2015(3).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簡介:宋學華(1975—),男,主要從事森林培育方面工作。
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0-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