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新宇(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
淺析王建中鋼琴改編曲《云南民歌五首》的演奏處理
房新宇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濟南250014)
【摘要】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盛行的時代背景下,鋼琴家王建中將五首風格迥異但廣為流傳的民歌進行二度創作,改編為鋼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本文將針對練習與演奏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淺析,以期對今后的鋼琴教學與演奏提供有益幫助。
【關鍵詞】鋼琴改編曲;《云南民歌五首》;演奏處理
《大理姑娘》是D商五聲調式,帶再現的二部曲式。采用民歌原曲旋律,大量運用切分節奏將作品抒情悠揚、自由寬廣的音調更加生動地詮釋出來,運用簡單的和聲語匯描繪出一位大理姑娘站在靜靜流淌的小河旁傾訴心聲的優美畫面。A段主題旋律以連續的切分節奏在高聲部出現,中聲部三度音程級進進行,低聲部D音保持持續。演奏時若對時值節拍要求過于刻板則彈奏出的音效會缺乏彈性,因此彈奏時需手腕帶動手指深而柔的觸鍵。過渡段出現大量“二對三”節奏的交叉上行,使主題旋律被推向高八度音區;該部分節奏應稍顯自由,淺踩踏板、保持雙聲部各自旋律走向的清晰與獨立。B1段譜面標注為先漸強再漸弱,觸鍵速度可適當放慢,中聲部保持弱奏以突出高聲部的旋律走向;第30小節音樂情緒達到飽滿后轉向記敘式語氣逐漸減弱直至該曲結束。見譜例1:

(譜例1)
《跟哥》F羽五聲調式,是三樂段結構。A段主題旋律以卡農式寫作手法在兩手交替出現,體現出原民歌中阿哥與阿妹在離別之際互唱情歌、戀戀不舍的音樂內涵。演奏時雙手交替出現同樣旋律處做到強弱變化和音色變化層次鮮明,運用指肚撫琴觸鍵的方式將主旋律富有歌唱性地表達出來。注意兩聲部各自出現的裝飾音在彈奏時應短促、輕快,將重音分別落在二分音符B音和C音上。A1段在經過之前的漸弱漸慢處理后回到原速,高聲部旋律演奏時應富有歌唱性,中聲部較高聲部要弱,觸鍵不宜過快,聲音效果以清晰飽滿為佳。A2段主旋律由之前的單音變為四度音程形式重復出現,彈奏時雙音下鍵要齊、力度均勻,應踩下左踏板以保持該部分溫柔微弱的音樂情緒。第29小節開始,卡農式寫作手法再次出現,將主人公內心的糾結之情表達得更為生動;第34小節處以較強的速度慢慢漸弱,高聲部的四分音符明亮的彈響,中聲部的A音用踏板一直保留至全曲結束,左手低音平穩上行,在最后兩小節處踩下左踏板,以pp的力度結束全曲。見譜例2:

(譜例2)
《猜調》是D徵七聲調式,作品整體風格幽默詼諧,運用三部性“淡、濃、淡”的對比,突出輕快愉悅的音樂情趣。引子部分演奏時注意將第3-5小節上方聲部的十六分音符跳音弱化,突出下方聲部的八分音符跳音并做漸強處理。見譜例3:

(譜例3)
A段旋律始終保持斷奏,根據音高不斷上行把音樂情緒推向高潮。其中快速跑動的十六分音符作為伴奏聲部在彈奏時下鍵力度與速度保持均勻清晰、有顆粒感,注意弱拍弱位上帶“-”的音,應將此音時值彈滿,弱化其他伴奏音以突出其主題旋律。A段結束時將旋律線稍稍放慢拉寬,高聲部的大切分節奏要有強弱對比,低聲部倚音應短促有力,兩個跳音也應有力度上的對比。為豐富音響效果,進入A1段后主旋律由單音變為音程和柱式和弦出現,彈奏時右手應將弱拍的重音彈清楚并保持強奏,左手關節保持挺立,將八分音符下行級進的盾力感表現出來。尾聲部分主旋律在右手,左手為整體速度放慢的連奏,最后四小節回到原速,以一個輕巧利落的帶小二度倚音的雙手八度結束全曲。
《山歌》是G羽五聲調式。A段運用平行八度音程,彈奏時應在規定的節奏下進行自由處理;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跑動注意手指下鍵有力、顆粒清晰、由弱漸強、一氣呵成;建議用踏板把附點二分音符的聲音留住,表現出山谷中的空曠之感。而后落在八分音符G音上,此處與之前跑動的三十二分音符不能留有縫隙,之后強奏十六分音符加二分音符B音,樂句結尾踩下左踏板,用pp的力度彈出柱式和弦,完成第一樂句的演奏。見譜例4:

(譜例4)
A1段是A段的變化重復,主題材料再次出現,力度從A樂段第1小節開始的強到第11小節的中弱再到第14小節的很弱,主題材料表現出的空谷回響之感越來越濃。B段主旋律出現在右手,左手音高雖高于右手,但是以斷奏形式作為伴奏聲部出現的,節奏相較于開始更為規整緊湊。B1段是B段的變化重復,最后采用阻礙擴充的手法使樂曲更具結束感。
《龍燈調》D徵七聲調式,是帶再現的三部曲式。該曲涉及音域較寬,音色變化明顯,通過力度的強烈對比使鋼琴演奏出中國民間音樂的音響效果。引子部分運用輕快活潑的反向滑奏手法,彈奏時下鍵要快速清晰、干脆利落,表達出少數民族人民耍龍燈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A段主旋律在高、中聲部間交替出現,第19—23小節演奏時需注意將高聲部的旋律弱化,以突出中聲部D-C-B-C-B音階下行的主旋律。見譜例5:

(譜例5)
第24—28小節雙手交替出現流動的三連音上行級進,手指觸鍵要求輕快、力度控制均勻;再接反向滑奏,將主旋律移高一個八度再次重復出現。B段為一個新的樂段,將同一主題材料在不同音區依次呈現。A1段左手流動的三連音作為伴奏聲部,彈奏時應注意聲音的連貫性和節奏的均衡性,同時弱化其力度以突出右手在高低音區間交替出現的旋律聲部,直至柱式和弦出現。第86小節起回到原速,在兩個音區重復出現同一主題材料,最后在一串下行的三連音加反向滑奏的和弦中結束,與曲子一開始的引子部分反向滑奏形成首尾呼應。
雖然《云南民歌五首》作品篇幅較為短小,但五首民歌曲風各異,傳遞出濃郁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獨特風味。在今后的演奏實踐中能夠更加注重層次分明、注意細節處理,了解作品創作背景、準確把握作品風格基調,加之生活閱歷的積累,才能將作曲家所傳遞的作品中蘊含的民族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陶敏霞.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教學與欣賞.
[3]賈俊蘋.論王建中鋼琴改編曲《云南民歌五首》.
[4]唐小木.論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的旋律特色與演奏處理.
作者簡介:房新宇(1992—),女,漢族,山東淄博,學生,碩士研究生在讀,就讀于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專業。